中国节能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年度考核目标23%

文章来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2-22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坚决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部署要求,坚持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不断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发展活力动力明显增强,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节能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2%和49%,净利润超年度考核目标23%。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中国节能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一企一策、一人一契”原则,设置具有科学性、挑战性的契约目标,经理层成员绩效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强挂钩”,真正做到凭能力任职务,靠成绩定去留。

据介绍,中国节能系统内532家子分企业在9月底前100%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经营业绩责任书。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今年以来各层级子公司管理岗位人员调整退出33人,占1.36%。

2021年1-10月,中国节能系统内公开招聘人数达4208人,公开招聘比例接近100%,全面推行用工市场化。建立基于业绩考核的优化调整机制,完善解聘标准与程序,畅通员工退出渠道,促进员工合理流动,实现员工“能进能出”,因考核不合格等解除员工劳动合同人数280人,占企业平均职工人数0.76%。

上半年,中国节能集团总部启动7个部门副主任岗位、43个处室负责人岗位公开竞聘工作,其中总部原处室负责人“全体起立”,参加竞聘。共计103人报名参加,经过员工报名、资格审查,78人进入面试,最终45人竞聘上岗(含平级调整18人),其中“70后”12人,“80后”33人,处级以上干部的平均年龄从48岁降至45岁。

强化人才激励和培养,培育干事创业团队

中国节能深化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开展优秀年轻干部调研,形成包含340人左右的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组织实施三期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系统内接受优秀年轻干部转训人数达13000人次。建立人才培训成长档案,长期跟踪优秀年强干部实践锻炼、成长发展情况。2021年以来,提拔使用“80后”年轻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总数的27.3%。

中国节能增加对员工的季度考核,优化调整薪酬结构,在原固定发放的工资中再切出40%与季度考核结果挂钩。在二级子公司工资调控方面,利润指标下降或连续亏损企业工资总额必须下降,最大降幅达到30%,推动工资总额按经营业绩完成进度实现动态调控管理。在二级子公司负责人薪酬管理方面,坚持考核刚性兑现,3家二级子公司因未完成考核目标,未兑现绩效年薪,企业负责人及班子成员仅领取基本年薪。二级子公司主要负责人收入差距倍数最高达4.22倍。

截至10月末,中国节能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数量154户。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的企业3户,累计激励53人,人均激励4.54万元;对大地公司、九目化学等14家公司实施员工持股,累计激励727人,授出1.057亿股;在太阳能公司、风电公司、万润公司等3家公司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授予股权875人,授出7730.87万股,人均激励44.33万元。太阳能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充分激发了员工积极性,带动了公司业绩增长,截至2021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10%,净利润同比增长21.49%。风电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公司股价从2.91元/股上升到6.61元/股,增幅达127%,截至2021年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9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36%。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节能2021年1-11月,研发经费投入为11.65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57%;新增授权专利406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绿色发电量178.6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361万吨,节约标煤546万吨;累计处理固体废弃物1549.65万吨,稳居行业第一阵营;制水及处理污水23.97亿吨,同比增长1.2倍。

中国节能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与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子企业与清华大学等单位研发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与应用”等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中国节能加速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积极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切实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增强企业发展原动力。所属万润公司建立了“二级研发管理体系”,通过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公司的研发能力更加专业、研发管控工作更加灵活有效,为推动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万润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上高端液晶单体材料和高端沸石系列环保材料的第一大供应商、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的升华前单体(半成品)和中间体的第一大生产商。2020年以来,万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0.52%,市值由136.64亿元增长到171.46亿元,增长率超过25.4%,连续四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7%。

【责任编辑:温存】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