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四个优化”,即优化体系建设、优化导则标准、优化要素审视、优化闭环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积极发挥后评价闭环管理作用,有效提升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助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高质量完成集团公司级典型项目详细后评价6项,企业级典型项目详细后评价10项,简化后评价76项。2023年正在开展集团公司级典型项目详细后评价6项,企业级典型项目详细后评价9项,简化后评价37项。
优化体系建设 健全后评价管理新机制
一是搭建高效组织体系。实行“统一计划、分级实施”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集团总部、所属企业分级管理体系,将集中管理与适度授权相结合,根据年度工作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规模大、施工难、领域广、技术新的典型项目,统一制定后评价年度工作计划,集团公司总部部门和所属企业上下贯通、协同作战,高质高效推进后评价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2022年修订发布《国家管网集团投资管理办法》及《国家管网集团后评价管理实施细则》,理顺后评价管理流程,明确详细后评价和简化后评价的管理要求,加强后评价计划、后评价项目、后评价质量管理,提高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战略性、系统性、全局性。
优化导则标准 打造后评价工作新指引
一是启动《油气管道工程项目后评价规范》企业标准编制。标准充分借鉴石油、电力等相关行业后评价制度标准,详细调研了油气管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关键控制点和管理重点,容纳吸收60多条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后评价经验,既满足了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通用管理要求,同时充分适应了油气输送管道工程项目点多线长、地域复杂、介质特殊等特点和行业专业化管理要求。二是围绕评价效果与可操作性进行优化。标准综合考虑了后评价工作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达到了评价工作投入与产出的平衡,逐一衡量了各项评价内容操作的难易程度、获取资料信息的完善程度、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等客观因素,在评价效果与操作难度之间寻求了较优平衡。计划2023年底前取得国家管网集团工程建设专标委批复,未来可为集团油气输送管道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提供新的规范指引。
优化要素审视 探索后评价工作新路径
一是客观分析、科学评价。根据油气管道项目建设特点,引入“要素成功度”评价方法,对照项目立项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所确定的目标和计划,以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评价结论为基础,围绕投资是否有效、管理是否到位、程序是否合规等关键要素,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评价。二是量化打分,综合评判。以管输能力、管输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目标,编制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综合评分表,基于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行、经济效益、影响和持续性等各个分项评价结论和所占权重,对项目的综合实施效果进行专家打分,给出更加直观、可量化、可对比的总体评价结论,为持续深化后评价成果运用,提升投资决策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2022年,该方法已在6个典型项目详细后评价中试点运用,后评价成果简洁直观、效果良好,计划在2023年详细后评价项目中全面推广。
优化闭环机制 树立成果运用新标杆
一是全面建立后评价与新上项目挂钩机制。规定新上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过程中应参考同类项目后评价结论,新上项目审批应参考后评价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改建项目应把原项目的后评价报告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二是充分参考标杆项目成功经验实现后评价闭环管理。中俄东线(黑河—长岭)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天然气骨干管网,是我国四大战略能源通道——东北通道中的重要一环,于2022年完成详细后评价。2023年,川气东送二线、中俄东线(永清—上海)天然气管道等重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方案,充分参考了中俄东线(黑河—长岭)天然气管道项目无人机选线、智能工地、全自动焊接、弃渣循环利用等成功实践,吸取了前期询价工作预估不准导致项目概算执行偏离的教训,将后评价结论中最新管理、技术经验成果第一时间运用到新上项目中,充分发挥后评价闭环管理作用,助推集团油气管道建设项目整体建设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总结最佳实践、服务投资决策”的工作定位,抢新机、闯新路、开新局,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以高水平后评价工作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