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改进和强化财务监督工作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在全国国资委系统财务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孟建民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四日)
同志们:
国务院国资委和各地国资委成立以来,统计评价和财务监督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握工作主动,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重点,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难度和挑战依然很大。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经验,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工作思路,研究明确下一阶段财务监督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3年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立以来,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经营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一批国有企业不仅成为国内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强影响力。2002年至2009年,国资委系统监管的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4万亿元增加到41.9万亿元,增长3倍,其中: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82家;实现营业收入从6.5万亿元增加到20.7万亿元,增长3.2倍,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46家,有32家企业进入201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实现利润从0.3万亿元增加到1.3万亿元,增长4.3倍,其中:实现利润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14家。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承接上年回升态势,继续快速增长,1-7月实现营业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利润9155.1亿元,同比增长58.2%。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有望达到或超过2007年历史最好水平。回顾一年多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其成效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指导企业开展危机应对工作。针对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多、部分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异常等情况,各级国资委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出资企业跟踪监测,积极引导企业财务部门做好危机应对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及时成立了中央企业财务危机应急领导小组,启动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确定了重点监测行业和企业名单,组织开展了定期分析跟踪和约谈工作,指导企业应对危机;搭建交流平台,举办了成本费用控制、危机应对等专题研讨,促进了企业之间交流学习危机应对措施;组织开展危机事件处理,积极协调财税及金融政策,安排注入国有资本金,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度过难关。各地国资委也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和引导企业应对危机,防范风险。山西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深入企业调研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湖北要求出资企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苦练内功、增收节支、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做好金融危机的应对工作,并积极协调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资本金不足、融资担保和税收减免问题。河北、福建、湖南、海南选择部分重点企业,建立以产、销、存为主要内容的报告制度,定期报告重大情况和经营状况,严密监控企业财务风险。辽宁、安徽、福建、新疆等11个省区市建立了各级国资监管企业财务快报体系,四川还建立起覆盖全省国有企业的“大监测”体系。北京开通财务快报网上直报系统,提高了数据上报时效。各地通过加大出资企业财务动态跟踪监测分析,及时向本级政府反映情况、采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平稳度过危机。
(二)突出降本增效,财务预算管理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工具,也是出资人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效手段。各级国资委不断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管理方法,提高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发挥了预算管理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在总结以往预算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变化,要求中央企业围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目标,从紧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从严管控重大财务事项,进一步增强了财务预算的引导和控制作用;采取分类审核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确定不同的审核重点,提出不同的管控要求,对于可控成本、资产负债率、资本性支出等指标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并重点围绕企业预算报告中的成本费用、债务风险、投资管理、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等问题复函企业,提出明确的管控要求;同时,及时跟踪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对问题严重的,约谈企业总会计师,促进问题整改。各地国资委也围绕降本增效工作,不断探索深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认真组织出资企业财务预算的审核工作,采取倒逼机制促进企业降低成本费用,2009年省出资企业非生产性费用支出实现压缩15%以上,各级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压缩了30%以上。吉林结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出资企业开展“节本降耗,提速增效”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激励方案,成效显著。福建、广西通过将预算管理与业绩目标值有效结合,促进企业控制成本费用,形成业绩考核与预算管理相互促进的工作体系。浙江、青岛积极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促进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三)强化风险防范,推进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财务风险是企业最致命的风险,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管控,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和风险隐患,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年多来,国务院国资委始终将财务风险管控作为财务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采取综合措施开展中央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通过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债务风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构建了企业债务风险监控机制,启动了分类管控工作,将高风险企业分为重点关注、重点监控和特别监管三个类别,分类实施管控;通过推进集团资金和债务融资集中管理,加强存货、应收账款和现金流量管理,巩固资金链条,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通过推进董事会建设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改进监事会监督方法,有效防范决策风险;通过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基础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业务管理风险;通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管理的通知》,强调坚守套期保值原则,并加强金融衍生业务季度监测和抽查审计工作,有效防范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管理风险。各地国资委面对复杂市场形势,积极探索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方式,指导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上海针对企业债务风险、现金流量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和投资风险等四大类风险,建立了包括14个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根据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确定红灯、黄灯、绿灯区域值,并根据预警结果及时响应,向企业提出财务风险控制要求。厦门下发了《市国有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引》,以财务指标为基础,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定期监测、预警和反馈。江西对企业财务风险等级进行了论证、评估、确认,并视风险等级向企业进行预警,提出不同的风险控制要求。河南下发了《关于加强省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通知》,指导企业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湖北、天津、四川建立了以资产负债率为核心的企业债务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应对预案。
(四)夯实财务基础,深化财务决算管理功能。财务决算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国资委各项监管工作的基础。国务院国资委始终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夯实财务基础管理、强化重大事项监管作为财务决算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重大财务事项事前备案管理、事中执行监督和事后问题整改,不断提高决算管理效果。在决算管理中,国务院国资委事前审核企业财务决算合并范围变动、会计政策调整、消化潜亏、特殊业务的账务处理,以及年度审计机构的选聘等事项;事中强化财务决算审核和抽查审计,加强对重点子企业、重大事项及重要业务板块的审核和分析,加大对非经营性损益的审核力度,及时发现企业在对外投资管理、资产与产权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利用监事会、审计署等部门的工作成果,提高审核效率;事后完善决算批复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批复事项整改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确保决算批复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开展了出资企业国有资产运行信息的公开披露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各地国资委对出资企业的财务决算管理水平也有很大提升,在推动出资企业全面执行新准则的同时,探索创新财务决算管理方式方法。北京积极拓展财务决算管理内容,在实行全级次上报的基础上,根据本级政府工作要求和出资企业发展变化,增加有关工作报表,增强了财务决算的服务功能,同时改进决算复核方式,完善问题整改手段。江苏建立了财务决算报表审计与派驻监事会的沟通协调制度,派驻企业监事会对审计机构审计进点、现场审计、与企业交换意见、形成审计报告和出具专项说明进行全程监控,提高了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广东、云南、新疆兵团、宁波加强了财务决算审计统一委托管理,加强了审计情况沟通。浙江创新决算批复方式,实现“预算、决算、绩效评价”三结合,向企业下达“年度财务管理意见书”。青海组织检查调研组深入出资企业检查财务基础管理制度建设和财务决算管理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山东、深圳等地方也对出资企业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工作进行了初步探索。
(五)提升监督实效,进一步强化重大财务事项和总会计师职责管理。加强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监管,是管资产与管事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确保国有资产监管职责落实到位的有效措施。国务院国资委将2009年定为“重大财务事项管控年”,强化重大财务事项管控工作,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时效。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指导企业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和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增强集团控制力,尤其是加强重要子企业重大事项的财务管控。另一方面,要求中央企业做好重大财务事项的报备工作,对重大投资、非主业投资、发行债券、重大会计政策变更、重大担保、大额捐赠等事项提前报国资委审核或备案。针对企业对外捐赠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管理决策程序和报备要求,并对中央企业的对外捐赠情况按季在媒体上进行公示,促进了企业对外捐赠事项的规范管理。加强总会计师职责管理,提升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是促进提高出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通过开展总会计师定期述职、履职评价、预警谈话、经验交流、工作研讨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总会计师职责到位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各地国资委不断探索加大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管控力度,有效促进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大连下发了《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将投融资、担保、大额资金往来、诉讼等重大财务事项定期报国资委备案。山东制定了《省管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控工作指导意见》,既明确了企业集团加强子企业财务管控的要求,也明确了向国资委报告重大财务事项的义务。内蒙古、西藏完善了企业重大事项报备与管理程序,并开展有关财务事项的审核批复工作。陕西针对出资企业对外捐赠事项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制定了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明确企业对外捐赠应当履行相应的核准、备案程序。北京、河南、湖北、江西等地国资委进一步探索加强总会计师聘任、述职、考核管理,推进总会计师职责到位。
此外,上海、重庆、广西加强企业重组改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为有关监管工作奠定重要基础;河北、天津、甘肃等地方探索推进出资企业对标管理,深化绩效评价工作,促进了财务监督工作的拓展与深化。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任务
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总结近年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经验,分析未来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考虑,下一阶段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稳健、高效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为工作目标,以做实账本、改进绩效、提升质量、管控风险为基本任务,以夯实基础管理、管控重大事项、防范财务风险、推动管理创新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财务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围绕下一阶段财务监督工作总体思路,各级国资委要统一思想,把握主动,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当前,要高度关注并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关注经济形势变化,着力做好出资企业财务状况跟踪分析工作。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多,变化快,影响深。及时、准确地把握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是财务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加深,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内信贷政策正在逐步收紧,制止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节能减排等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这些新变化,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企业运行风险。出资人机构要高度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认真分析各种变化对出资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当前尤其是要做好高负债企业、效益波动企业、经营亏损企业、外向型企业以及产能落后企业的跟踪分析工作。财务分析要紧贴市场走势,体现政策变化,密切联系企业业务,力避就数论数;要探索建立针对性强、有效可行的财务状况分析评价和预测预警方法与体系,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前瞻性和准确性,突出监测和分析重点,及时揭示企业的潜在风险和管理短板;要健全财务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将财务动态监测信息反馈出资企业,切实用好数据资源,及时提供决策支撑。
(二)高度关注企业运行质量,着力提高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数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存货及应收账款增加,债务水平上升,导致企业运行质量出现下滑。运行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改善运行质量是企业适应后危机时期激烈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要把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一是强化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推动企业增收节支。重点突出成本费用的预算控制,以细化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定额标准与预算控制目标为切入点,尽力压缩成本费用的预算规模,严格控制预算外开支;积极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和重要资源集中管理等方法,保障各项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目标的有效执行,努力拓展盈利空间。二是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提升企业现金保障能力。针对一些企业不惜牺牲现金流量扩大规模、经营利润与现金流入严重不匹配等情况,督促出资企业围绕现金流量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预算安排,科学预测年度资金收支与余缺,对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的企业,要适当控制投资规模和支出规模,坚持量力而为,稳健经营。三是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针对部分企业产销衔接不畅、存货增加、回款放慢等问题,要督促企业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适当压缩存货规模,落实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尽力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运行效率。四是加大低效资产处置与整合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多年不分红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与处置,加大对微利、亏损、非持续经营子企业的清理力度,减少资源占用,减轻财务负担。
(三)高度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着力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工作。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财务风险管控成为当前财务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外已发生多起因过度依赖负债经营、财务风险防范化解不当而导致严重财务危机的惨痛案例。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要高度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着力做好高负债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要研究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务风险评估监测体系,有效识别和预警企业债务风险;要根据企业债务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监管,将企业财务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分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要加强对高负债企业的重点监测和控制,逐户明确债务风险控制目标,采取限制非主业投资、控制对外并购等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债务风险控制目标;要有效引导企业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客观评估风险程度和财务承受能力,创新融资方式、控制债务规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有效防范债务风险;要加强对企业担保、抵押、诉讼等或有事项管理,严格控制企业新增对外担保,防范或有风险。
(四)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着力做实企业账本。近年来,国有企业通过清产核资、执行新制度和新准则、加强财务基础管理等工作,会计信息真实性明显提高。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资产减值因素增加,少数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加大,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有所抬头,应当引起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本体现,也直接影响到出资人监督管理工作效果,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基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财务决算管理,推动出资企业规范执行新准则,统一会计标准,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夯实资产质量;强化财务决算审核和审计质量评估,开展财务决算抽查审计,核实企业会计账本,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及时反馈财务决算反映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实效;加强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因素的事前监督,探索做好会计政策、合并范围、投融资、资产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备案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财务信息公开,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五)高度关注财务管理体系创新,着力提升企业财务集团化运作水平。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后危机时期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将推动财务管理体系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面预算、内控机制、资金集中、财务信息化、总会计师委派等财务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积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融合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完善预算编制方法,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强化预算执行监督,落实预算考核责任,充分发挥预算的引导与控制作用;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拓展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组织方式,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推动内部审计从价值保障向价值创造转型,增强企业的自我“免疫”能力;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内部资金融通,推进企业加快建设财务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现金池、结算中心等资金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发债、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直接融资方式,调整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加快推进所监管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明确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与建设内容,将财务信息化作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推动流程再造、提升管理绩效的重要工具,努力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成和共享,为资源优化配置和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实时的信息支撑;要将总会计师职责管理作为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做好所监管企业总会计师职责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推行子企业总会计师委派、轮换、述职、评估等制度,切实提高总会计师的履职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几点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级国资委应当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企业实际,探索新方法,理出新思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不断改进和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是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面对后危机时期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更加迫切和重要。各级国资委要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结合出资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完善财务监督工作体系。要尽快改变仅仅停留在报表布置、收集与审核工作的局面,积极推动财务预决算管理与企业运行分析预测、重大财务事项管理的有效结合。同时,承担财务监督、考核分配甚至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多项职能的地区,要注重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投入足够的精力,切实保障财务监督工作深入有序开展,使财务监督工作每年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当前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务繁重,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意义重大。经过各级国资委的共同努力,我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反映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和国有企业运行状况的数据库,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多年来各级国资委为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付出的辛勤努力。今天,我们还要表彰一些工作比较突出的地方,也希望大家以受到表彰的地方为榜样,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在当前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各方面对国有资产统计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更高。各级国资委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依赖思想和畏难情绪,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一是尽力提升数据实效。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数据时效是统计工作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各级国资委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尽力提前财务快报报送时间;国务院国资委也要尽早反馈全国汇总数据。二是尽力拓展数据范围。目前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国有资产总额已占到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的73%,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状况基本能够代表全国国有企业运行态势。但目前月度财务快报统计范围不完整,地方省级监管企业统计资产只占到全部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的49.6%;有25个地方报送了部分地市监管企业数据,但由于数据不全、缺乏代表性以及口径不可比等因素,至今只能汇总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数据。各地要采取措施,力争在2011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地区国资委监管系统企业的月度快报统计体系。三是提高数据分析利用效率。要在数据分析方法和水平上狠下工夫,通过运用先进的财务分析、评价方法,提升数据分析水平;通过建立运行预警体系、定期汇报制度、信息报送与公开制度,深化对数据的利用。
(三)努力搭建国有资产“大监督”格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督力量由多个部门和多条战线共同组成,统计评价和财务监督战线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开展有效的出资人财务监督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搭建“大监督”格局,形成监督合力。一是要加强与政府审计部门工作的协调与配合。政府审计部门是国有企业财务审计的中坚力量,充分利用政府审计手段和审计成果,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财务管理漏洞,提高出资人财务监督效率。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加强与审计署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他们对中央重点骨干企业的审计成果,督促企业整改落实审计意见,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要加强与委内监事会、纪检监察等相关机构的协调配合。国资委内部各职能机构根据分工分别承担前、中、后台不同的监管职责,出资人财务监督要与相关职能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不要各自为阵。国务院国资委评价局近年来通过加强与监事会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与国资委纪委联合处理重大财务违纪违规事项,与相关厅局配合确认经营成果、开展工资管理和国有资本收益清算以及规划投资监督,使财务监督和其他有关出资人监督工作有效联动,共同推进。三是要指导好出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经济运行的自我“免疫系统”。要积极指导出资企业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查错防弊、监督评价与服务咨询功能,促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认真组织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10年将重点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小金库”是企业财务内控缺失、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漏洞的典型表现。各级国资委要充分认识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2010年下半年财务监督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按照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实施办法》规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做好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整改落实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各级国资委要以“小金库”清理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企业全面排查企业在财务与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类隐患,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希望各级国资委参考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出资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与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联系和沟通,并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抄报有关工作文件、工作简报、工作报表和工作总结。
(五)继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财务监督与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逐步深化,对财务监督和统计评价工作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职工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招聘和选拔业务能力精、责任意识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培训,使干部职工及时掌握国家最新颁布的政策法规,了解财务监督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进展、新变化,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统计评价和财务监督战线的同志们要不负重托,努力做到能吃苦、善学习、精业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勤勉尽职。
同志们!在当前形势下,各级国资委肩负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开拓、扎实工作,努力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实效,更好地服务国有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