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揭牌暨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企业划转移交大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局  发布时间:2011-10-19

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有限公司揭牌

暨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企业划转移交大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  王勇

(2011年9月29日)

  今年初,国务院批准同意了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方案。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标志着历时多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取得了重大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对两家新公司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本次改革重组的电力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本次改革重组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邵宁同志宣读了国务院关于组建两家新公司的批复,金阳同志宣布了新公司领导班子名单,电网公司与新公司签订了分离企业划转移交协议,有关部委领导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企业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和表态,我都赞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工作的重大意义

  电力工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02年,按照国务院5号文件的要求,国家实施了电力体制改革,我国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是国务院5号文件明确的一项改革任务。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和张德江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这次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重组,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电力建设行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是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变化,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低碳经济和新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结构和电力建设市场发生着深刻变化。对电力建设领域的设计、施工、修造企业实施改革重组,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业务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需求,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规范市场行为,推动有序竞争,更好地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提升电力建设水平,促进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做强做优电力建设企业的客观要求。实现“十二五”时期“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和配置效率。组建规模更大、资源更集中、优势更明显、产业链更合理、综合实力更强的综合性电力建设队伍,有利于解决电力建设行业资源分散、功能分割、竞争无序、发展失衡的问题;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创新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利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电力建设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三是统筹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历史原因,电力辅业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难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要求我们统筹考虑,协调推进,进一步处理好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重组后,新公司通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可以更好地统筹解决制约企业发展、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资委将全力支持两家新公司的改革发展。参与重组的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这次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圆满实现改革各项既定目标。

  二、坚定信心,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电力建设企业

  这次改革涉及4家中央电力建设企业和两家电网公司所属29个省(区、市)的134家辅业单位,职工35.78万、离退休人员26.12万,是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重组中,涉及人员多,分布地域广,历时较长的改革,新公司下一步的改革发展,任务还比较繁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重组后两家新公司的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对此,同志们要充满信心。

  一是要对企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充满信心。参与重组的企业中,设计板块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可以发挥行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两个水电集团较早地走向了市场,在水电建设领域居龙头骨干位置,在大型施工企业管理、业务转型、集团化运作、资本运营等方面具有成熟的经验;电网分离企业在特定领域和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发展空间广阔。改革重组后,两家新公司形成工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修造等完整业务链,总资产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千亿元,集中了我国优秀的电力建设专家和技术人才,掌握着前沿的电力建设技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实力大大增强,在中央企业中的地位将明显提升,在行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将显著增强。

  二是要对各项政策的支持充满信心。对两家新公司的改革发展,各方给予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支持保障措施为新公司今后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三是要对市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电力工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基础,能源问题是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大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电力市场也将稳步增长,并进一步规范,这为两家新集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空间。重组后,两个新公司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主业发展前景广阔,完全具备培育一流电力建设企业的基础和条件。

  从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看,大家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从国资委来讲,我们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中央企业改革重组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委之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研究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各种问题。两家新公司筹备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很好地完成了研究制订新公司组建方案和章程、测算改革成本、争取扶持政策、确定新公司管控模式等各项筹备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认真贯彻国资委部署,层层落实责任,积极研究落实支持分离企业的各项政策,全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为分离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参与重组的四家中央电力建设企业和电网分离企业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的和谐统一。发改委、电监会、财政部、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大力支持,为改革重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改革重组工作切实做到了思想不乱、生产不断、队伍不散,平稳有序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企业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讲纪律,贯彻中央决定态度积极,措施得力。充分展现了电力队伍的风采,不愧是一支坚强的队伍,一支能经受改革考验的队伍。这里,我代表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再次向参与改革重组的有关各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坚持不懈,继续做好改革重组各项工作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前一阶段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工作成效显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实现改革重组的平稳过渡和新公司的健康发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坚持不懈,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一是抓紧做好公司组建工作,尽快实现新公司运营到位。两家新公司要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公司组建方案和章程要求,尽快落实完成组建的各项工作。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建立公司总部机构,实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公司内部架构和管理模式设置,既要考虑新公司定位和企业业务结构,又要兼顾企业现状,实现平稳过渡。要抓紧制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新公司管理有序、有章可循,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二是平稳实现分离企业划转移交,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今天,电网公司和两家新公司签订了整体划转移交协议,标志着分离辅业单位将由电网公司管理改由新公司管理。新公司和电网企业要按照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方案的要求和双方协议约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做好分离辅业单位资产财务、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划转移交工作;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有效衔接,避免出现管理“真空”。两家新公司要切实承担起管理责任,切实抓好安全和稳定工作,保持好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是积极落实改革重组的各项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有关企业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改革成本尽快到位。电网公司对分离企业的支持措施,要尽快到位,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国资委将密切跟踪两家新公司的运营发展,积极研究有关扶持政策,促进两家新公司的健康发展。两家新公司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加强政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做强做优电力建设企业。两家新公司要按照主业突出、资源优化的原则,稳步推进所属企业的业务整合与调整。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规范母子公司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减少管理层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总承包优势和行业龙头骨干作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力建设集团。

  同志们,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是电力行业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组建两家新公司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两家新公司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要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企业改革发展上来,努力把新公司建设成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国内一流建设企业,并积极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