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自动化码头建造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20世纪80年代末,在提高集装箱码头周转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改善作业环境的需求下,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出了研制、建造和实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构想。但由于技术所限,早期国外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存在投资成本高昂、可靠性不足等问题。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酝酿和出台,发展高端、智能、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成为大势所趋,国内码头有着向全自动化码头转型升级的需要。
中交集团所属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开始自主研发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系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一是自主研制码头设备控制系统,可有机协调各类码头智能化设备,高效完成码头自动操作和装卸,实现整个码头的智能化运作。二是自主研发锂电池驱动自动导引运输车,具备无人驾驶、自动导航、路径优化、主动避障、自我故障诊断、自我电量监控等功能。三是在国内首创自动换电站技术,保障地面运输连续作业,自动导引运输车更换电池全程只需6分钟,电池充满电仅需2小时。四是在全球首创自动化双箱轨道吊,一次可同时起吊两个集装箱,配合自动化双箱岸桥作业,能够释放岸线空间,提高码头使用率,理论上可提升工作效率50%。五是自主研发岸桥自动化拆扭锁装置,完成港口码头人工拆装向机器人拆装升级,进一步提升码头自动化程度。
项目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10项。项目研发成果对于助推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自动化、零排放和高效率运行具有重要帮助。以已投产的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为例,装卸效率达到39.6MOV/h,创造了全球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的最高纪录。此外,国内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码头投产后,比传统码头节省能源25%以上,碳排量减少16%以上。
项目研发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系统在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节能环保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于助推我国港口集装箱码头智能绿色转型,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交集团供稿)
附图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诚通集团掌握自主微量涂布胶版纸技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木材资源短缺,非木纤维资源丰富。在木浆和废纸进口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非木纤维原料的科学利用技术直接影响到我国纸业原料产业的安全问题。当前,非木纤维制浆造纸普遍存在污染负荷高、能耗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亟需攻克清洁制浆、节能减排等相关技术。
诚通集团所属中国纸业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年自主创新,攻克了芦苇非木纤维、高得率浆配抄微量涂布胶版纸技术,解决了非木材纤维清洁制浆除杂效率低、尘埃多、能耗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等重大技术难题。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一是研制苇片除杂机、连续蒸煮防反喷装置、纸浆提浓机等3种化学苇浆制浆专利设备,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适应高速发展印刷技术对纸张的要求,研发微量涂布胶版纸新产品,推动了我国造纸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满足了市场需求。三是研究浆料配比及打浆性能,配用高比例APMP浆,既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产业政策,又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开发出高得率浆有机微粒助留体系,有效提高了高得率浆细小纤维的留着,改善了纸张性能,降低了白水负荷。五是开发出微涂胶版纸涂料专用配方,取代价格昂贵瓷土颜料,纸张表面平滑性、强度、灰分等明显改善,解决了胶版纸白度低、灰分低及印刷表面平滑性差等问题。六是掌握微量涂布工艺,使微涂胶版纸生产可采用计量棒式涂布或辊式涂布,适合于高/低配置的纸机生产;优化微涂后压光工艺,使微涂胶版纸保持较高松厚度。
项目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优秀奖。依托项目研发成果形成的3种专利设备成功应用于新建150吨/日苇浆连续蒸煮制浆生产线,提质降耗增效显著,芦苇除杂率提高1倍,苇片合格率由45%提升至70%,黑液波美浓度从7Be提高至10Be,黑液温度由70℃提高至90℃,漂白药品消耗降低11.2%,纸产品尘埃度降低80%以上,累计节约标煤7800吨/年。项目对于推动非木纤维资源与高得率化机浆在我国造纸行业的应用,促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示范作用。(诚通集团供稿)
东航集团建成自主航班放行监控管理体系。近年来,民航需求快速增长,给航空公司带来前所未有运行压力。航班起飞前必须经过机组、飞机、天气、运行条件等各项标准的严格检查,仅靠人员经验和记忆不仅增加工作量,而且影响签派放行质量,加大了航班放行监控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研制签派运行监控系统,以更加科技化、信息化、数据化的方式实现航班放行、监控自动控制,对于保障航空运输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东航集团自2012年起实施航班放行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开发出一套能够满足东航股份及各分子公司所有航班放行监控业务的自动化系统。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一是放行模式区域化。航班任务可根据预设区域逻辑进行自动分配,签派放行由原来的“航线复杂化、类别分散化”变为“航线单一化、类别集中化”,实现了放行模式从“分散模式”向“区域模式”转变,提高放行效率约7%,在国内属于首创。二是放行资料电子化。放行资料业务流程由传统的人工配送向电子放行全面转变,从签派员生成放行资料到飞行员签收仅仅需要3分钟,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降低了因资料配送错漏或延迟导致航班延误的可能性。三是放行校验自动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机组、飞机、环境、规章、批复等39项因素进行逐项、组合和交叉检查,自动识别不符合运行标准航班,协助签派人员提高放行资料准确性。整个过程仅需几秒钟,既确保放行安全,又提高放行效率。四是监控图形化。在民航系统首次实现气象报文解析,可根据机场、跑道运行标准拆分出红、橙、蓝等不同级别告警信息,起到多图合一的图形化监控效果,在图形叠加和动态展示等技术运用方面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项目研究成果可有效满足中国民航对航空公司安全生产的要求,将为旅客提供一个更为安全、高效的出行环境。下一步,东航集团将继续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通过技术与业务完美融合,将东航签派运行监控系统打造成为民航相关业务标杆,引领民航签派业务模式升级转变。(东航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