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8年6月13日一列中欧班列从西安新筑车站驶出。唐振江 摄
数量之变:开行数量同比增长6倍
2018年,陕西中欧班列年开行总量为1235列,同比2017年增长6倍,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3年11月28日,首趟西安至阿拉木图中亚班列开行,打通了陕西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黄金物流大通道。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中欧(亚)班列开行的频次越来越多,开行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从运营初期每周开行1列,增加到如今每天开行3-4列、即每周开行近30列,相比2013年增幅巨大。
近6年来,中欧(亚)班列经过市场培育,逐步开始开枝散叶。中欧(亚)班列开行数量的巨大变化,折射出了我国外贸发展的轨迹,中国通过中欧班列加速拥抱世界。
种类之变:出口货物达到6大品类
据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国际联运部业务经理武小斌介绍,陕西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不断增长的开行数量展现出的强大“西”引力,出口货物从最初的工程机械、装饰装修材料等单一品种,到现在的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建材、工业零配件、食品、轻工产品6大类共计200多个品种。最近两年,日用品、轻工业、纺织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货物品类的变化正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业门类愈发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开花。
图为2019年4月15日,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一隅。李子红 摄
返程之变:3年货品数量增加将近3000倍
中欧(亚)班列不但实现“国货送出去”,还实现了“洋货拉进来”。2016年,陕西首趟中欧返程班列带回来的只有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和食用油。不到3年后,2019年春节期间,陕西举办了首届中欧班列年货节,中欧返程年货班列带回来自欧洲、中亚等地区40多个国家的生活用品、厨具、日化、家居用品、保健品、酒水饮料、食品、母婴用品、生鲜等13类5000余种“洋年货”。
2017年,中欧(亚)班列返程46列;2018年,返程444列,数量增长了9.6倍。先后开行了肉类、绿豆进口专列,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搭载中欧(亚)班列进入国内,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公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提升了品质,提高了幸福感。
图为2019年1月27日,阿拉木图至西安的X9020次中欧班列年货专列驶入西安新筑车站货场。唐振江 摄
图为2019年1月27日,工作人员展示年货专列运来的哈萨克斯坦纯天然蜂蜜。唐振江 摄
线路之变:从开通中亚到覆盖欧洲
2017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了4条国际班列线路,其中中亚1条,中欧3条。到2018年,陕西中欧班列开行了11条国际班列线路,直达欧亚16国,辐射中西亚和欧洲50余个城市。其中重点打造的精品线路为采用“集装箱+整车”混编运行模式的中亚班列(西安-中亚五国)和集装箱运行模式的中欧班列(西安-汉堡)。
图为2019年4月1日,作业人员在西安新筑车站货场办理中欧班列装运发车交接手续。唐振江 摄
流程之变:货物装卸时间节约近一倍
据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运输部李经理介绍,为保证中欧班列的运行时间,海关、集装箱中心站和铁路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安排提前申报海关,压缩通关时间;二是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为中欧班列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进站;三是每逢节假日,铁路部门加班加点保障中欧班列正常运行。
其中,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通过简化单据信息、质量卡关、审核等流程,提高了作业效率,以往需要4天完成的装卸作业,目前可提前1至2天完成。在货物到达西安之前,中心站提前对货物运单数据、报关资料、货物装载加固、货物品类进行审核,提高中欧(亚)班列货物周转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走入中心站大门,看到现场工人寥寥无几,4台龙门吊正在进行装卸作业,秩序井然。中铁集装箱西安分公司国际联运部经理陈瑞忠告诉记者,随着货物量的增加,今年下半年中心站新增加的一条作业线即将投入使用,届时龙门吊将增加到8台,将极大提升作业能力。
图为2019年4月15日,中铁联集西安中心站一隅。李子红 摄
近6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井喷、线路拓展,同时实现了通关流程简化,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创造新机遇,凸显出双向经济带动、惠民利民的良好效应。这些“钢铁驼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源源不断流向中国,也让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助力国内企业和城市打开发展新天地,谱写以开放促共赢的崭新篇章。(国务院国资委网站 李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