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楷模之六陈同滨:中华古文明的传播者

文章来源:宣传局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9-11-28

陈同滨,女,汉族,195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陈同滨带领团队开拓了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特别是大型遗址保护规划技术门类,建立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提升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城镇化高速进程下国家重大遗址保护做出重大贡献;为国家成功申报丝绸之路、良渚古城遗址等5项世界文化遗产,承担了长城、故宫、莫高窟等9项世界遗产的保护总体规划以及百余项国家重大考古遗址的各类专业咨询,受理项目150余项,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20余项,所率团队获国资委与国家文物局联合颁发 “文化遗产保护特别贡献奖”,直接为国家的软实力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边疆国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不忘初心、饱含家国情怀

陈同滨先后为国家成功申报5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明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将中华民族遗产的认知、保护、管理和诠释推进到一个全新高度。作为“良渚遗址申遗技术咨询总顾问”以及《申遗文本》与《管理规划》的项目负责人,她首次系统论述长江流域距今5000年前出现的早期国家,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白,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实证。项目的成功填补了长江流域文明,将中华文明的缘起年代提早到与世界其它3项古老文明比肩的程度。

陈同滨深刻认识到“丝绸之路”申遗的政治意义,从2007年至2014年持续7年带领团队坚持不懈投入“丝绸之路”申遗,通过学术创新、遗产管理规划技术创新、国内外不同专业技术团队合作、跨国语境沟通等努力,成功主持完成“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这一超大型文化线路世界遗产申报,直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严于治学,坚守学术精神

陈同滨起草并主持编制、修编了我国第一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公布实施、2018修编)、第一部《大遗址保护规划技术规范》(2016公布实施)等行业规范,奠定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技术体例与关键技术。

通过大量调研实践,陈同滨认识到在中国土地资源极为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已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土地资源困境、城镇化进程及考古工作不确定性,陈同滨引入环境考古、地理学、GIS等多学科知识,在遗址类型、评估体系、保护区划、资源整合等大遗址保护规划的专项关键技术上开展创新,积极探索国家重大文化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为城镇化高速进程下抢救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大遗址”作出贡献。

陈同滨承担了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科学技术部的“国家重大考古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城市建成区大遗址保护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大遗址保护规划主要对策研究”、“丝绸之路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展一系列国家重大遗产保护规划的关键技术攻关,构筑国家重大文化资源综合保护规划科研平台;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教学活动,担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特殊需求人才文化遗产保护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学科发展。

三十余载初心不忘,满怀对祖国的忠诚、事业的执着,以臻于至善的严谨学风、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陈同滨和历史所人将为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和传播世界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李瑛】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