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组建于1982年,前身为原国家建工总局,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成员单位的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2007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发起设立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股份)。2009年,中建股份在A股成功整体上市。2017年11月,中建总公司改制并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中国建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不断迈进。全年,中国建筑主要指标高位增长,新签合约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705亿元,同比增长17%;纳税515亿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位居中央企业第4位、第8位。集团第十三次获得国资委年度考核A级荣誉,位列最新《财富》“世界500强”第23名,稳居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继续保持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
指标
|
金额(亿元)
|
同比增长率
|
新签合约额
|
2.62万
|
7%
|
营业收入
|
1.18万
|
12%
|
利润总额
|
705
|
17%
|
一、持续强“根”固“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有关指示精神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好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表,对得上的加紧推,对不上的及时改,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中国建筑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有关指示精神,认真学习研究上级有关高质量发展文件要求。中国建筑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积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能布局,在积极助力民生所需与产业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厚植政治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央企业的本色、本真和本分,也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建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国资委党委决策部署,积极构建“112”党建工作“四大体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围绕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建设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积极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企业“根”“魂”优势更加巩固,发展优势日益明显。
(三)锻造过硬队伍,以高质量人才队伍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认真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凡提四必”,确保干部政治过硬。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制定2020年二三级班子年轻化目标,启动“青年企业家培养项目”,全程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强化精准考核,激励担当作为。
二、发挥自身优势,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中国建筑始终坚持顺应国家战略,配合国家战略,在执行国家战略部署中找准自身定位,努力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一)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多来,中国建筑坚持海外优先,推动优势资源加速出海,市场布局不断优化,经营业绩稳步提高。
2018年,中国建筑海外新签合约额251亿美元,营业收入130亿美元;国际承包商排名上升至第8位,首次挺进前10强。服务大局展现新担当,巴新布图卡学园顺利竣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揭牌启用;阿根廷国道项目列入总书记高访成果;援菲律宾戒毒中心得到中菲两国政府高度评价,写入《中菲联合声明》;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等三个项目在总书记相关署名文章中专门提及;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集团签署合作文件涉及金额135亿美元。推进重大项目再获突破,中巴经济走廊旗舰项目——巴基斯坦PKM公路部分路段提前15个月通车,全线路基基本贯通;新签两条海外公路特许经营协议,总里程超过1100公里,位居中资企业首位。
巴新布图卡学园项目 菲律宾戒毒中心项目
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项目 PKM项目
(二)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建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政治格局和战略布局,积极投入优势资源,助推中央战略部署实施。
在京津冀,中国建筑共承接2022年冬奥会建设工程27个;在长江经济带,公司与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抓长江大保护,落地沿线首个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建筑参建的港珠澳大桥顺利竣工,打造了全国首个“三地三检”。2018年,中国建筑在这些区域新签合约额占比达62.7%。
国家体育馆冬奥改造项目 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段
(三)全力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建筑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打造“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位一体”商业模式,为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实现从“单纯建楼”向“综合建城”转变,为破解城镇化建设难题提供新思路。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
目前,中国建筑已经在30多个省市逐步落地开花,形成了中国建筑独有的竞争优势。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公司旗下投资、施工、设计、基金子企业组成联合体,顺利实施了“雄安第一标”——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创造了“雄安速度”,铸就了“雄安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这既是中国建筑“四位一体”商业模式的成功体现,也彰显了中央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转型升级
坚持新发展理念,对于中央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建筑积极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
(一)坚持差异化竞争
推行“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市场策略,坚定不移主攻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斩获大批高精尖项目,有力支撑了业绩与品牌。在国内,中国建筑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众多超大型会展、体育、文卫、厂房等技术含量高、结构形式复杂的建筑均由中国建筑承建,代表我国房建领域最高水平。
(二)坚持优化业务结构
中国建筑的业务结构曾经较为单一,基本以房屋建筑为主。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重心的转移,特别是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以相关多元和专业化为突破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策略。
公司积极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聚焦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铁、机场航站楼、核岛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细分市场领域,举全集团之力,加大资源投入,实现重点突破,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高铁,唐山滨海大道、长沙湘江大道和潇湘大道等市政道路项目,深圳地铁9号线、天津地铁6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武汉四环线公路、武咸公路和广西靖龙公路等公路项目,广州白云机场、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等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建造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哈尔滨-大连高铁项目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项目
大亚湾核电站项目
六盘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签约PPP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额5,590亿元,公司PPP业务规模已排名建筑央企第一。在公司签约的PPP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占比达87%,PPP模式有力推动了公司基础设施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品牌提升,推动公司向着“532”的业务结构调整目标(到2020年,房建施工、基础设施施工和投资开发业务营业收入比例为5:3:2)大幅迈进。
(三)坚持强化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建筑始终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不可能领先;没有技术领先,就做不到全球第一。
公司共获得国家科技奖67项(一等奖4项,科技发明奖2项),詹天佑奖68项,各类省部级科技奖1,814项,国家级工法244项,主编国家标准74项,国家授权专利12,381项,其中发明专利1,328项。
科技奖项
|
数量
|
国家科技奖
|
67项(其中一等奖4项、科技发明奖2项)
|
詹天佑奖
|
68项
|
省部级科技奖
|
1814项
|
国家级工法
|
244项
|
主编国家标准
|
74项
|
国家授权专利
|
12381项(其中发明专利1328项)
|
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战略,深层次改变了建筑行业的运营模式。2015年4月,中国建筑以旗下“集采平台”为基础,组建了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建筑行业电商公司——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云筑网),平台业务覆盖建筑电商、劳务管理、供应链和普惠金融、大数据和智慧工地等多个方面。中国建筑被互联网周刊评为2017年建筑行业互联网+建筑企业第一名。
云筑网
通过持续创新,中国建筑在超高层施工装备与技术、大跨度建筑施工技术与工艺、钢结构智能制造、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新一代核电站施工技术、新唐风建筑设计、机场建筑设计等众多业务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实力,为中国建筑房建、基础设施、海外和新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钢结构智能制造
(四)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建筑坚持以新型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导向,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和方法,从源头减少污染,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出台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等,开展重大生态环保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聚焦破坏生态环境、破坏文物古迹、环保违法失信等三类重大问题,全面排查治理建筑行业环保问题易发、多发领域,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攻坚施工现场节能减排,大力开展循环利用,年度单位产值能耗、建筑垃圾同比保持连续下降;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等绿色产品的建造方式,探索环境治理与修复新技术和工法,为客户提供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大理洱海污水处理厂
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迁建工程
中国建筑健全环境管理体系,重视环境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倡导绿色办公。近年来,年均环保总投入超1亿元,未因违反项目所在地环境法律受到处罚,未发生重大事故。中建美国公司首次入榜ENR(《工程新闻记录》)美国绿色承包商百强;中国建筑国际、中海宏洋、中海物业获“低碳亚洲”颁发的“低碳关怀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标签”。
四、激发改革动力,奋力创建世界一流
中国建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抓好改革落实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国企改革工作,持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积极推动国企改革
中国建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在系统内部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建筑所属中建一局二公司和中建水务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名单并积极推动方案落地,为基层单位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中建装饰申报混改试点企业,积极探索引入外部股东,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机制转换。
(二)完善市场化人才机制
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按照中央有关改革意见及要求,出台了《试点单位职业经理人管理办法》,构建了适岗选才、考核引领、价值激励和优胜劣汰的四大机制;职业经理人在中海地产试点落地,形成“1+N”制度体系,首批职业经理人已经就位;在中建美国公司、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实施第二批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试点。
探索创新多元化中长期激励机制。中国建筑于2013年实施了为期十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范围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扩大;探索推进中建一局等四家单位管理团队任期激励试点;推进中国建筑技术中心探索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坚持市场、业绩和效益导向,不断深化薪酬分配改革。坚持薪酬分配的效益、业绩和市场导向,将子企业负责人年薪核定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紧密挂钩,集团内部领导人员之间的薪酬高低差距达2-3倍;积极编制集团工资总额周期制备案管理方案,分类推进薪酬体系统一。
(三)实施产融结合战略
实施“产融结合”战略,为公司主营业务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助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同时加强日常管理,严控金融风险。不从事与主业无关的金融投资,杜绝“脱实向虚”。通过开展境内外资金集中、贷款集中、银行授信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资产证券化、供应链融资、保险集中等业务,为带动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盘活存量资产、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构成公司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四)奋力争创世界一流
2018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确定中国建筑等10家中央企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作为10家示范企业中完全竞争性领域的唯一代表,中国建筑以遵循企业一般性发展规律与重大改革重点突破相融合的原则,围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这一重大使命、重大任务、重大课题,深入开展对标研究,紧密结合中国建筑主业特点与发展实际,聚焦“领军”、“领先”、“典范”三方面,从国际资源配置、行业技术引领力、行业影响力、效率、效益、品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品牌价值等9个维度,形成了35个标志性目标,出台了17项工作举措,推动企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五、坚持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中国建筑坚持底线思维,提早防范,采取过硬措施,切实有效化解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可能引发的重大风险。
(一)坚持完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
中国建筑坚持“点线面”结合,构建覆盖全集团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上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和扩散。
在“面”上,将内控、全面风险管理和贯标体系融为一体,编制三体系管理总则。针对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认真辨识、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岗位,并在相关制度中予以重点规范。在“线”上,集团总部各部门从本业务线条出发,制定并颁布303项管理制度。按照公司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指引(指南)等构建企业“制度树”,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均有规范的制度可遵循。在“点”上,集团对于容易发生风险的关键经营活动领域,坚持从严治理,杜绝风险。
(二)全面完成“瘦身健体”工作
为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数量,以“瘦身健体”工作为抓手,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2019年5月31日,共“压减”法人企业335户,公司所属法人企业最长产权层级为10级,管理层级最长为4级,基本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三年压减工作目标;为减轻企业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及剥离教育医疗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等企业办社会职能。
(三)全力推进降杠杆防风险工作
为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降杠杆减负债责任目标,中国建筑制定实施了降杠杆工作方案和建立高负债子企业名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总体目标、工作措施。督促子企业建立降杠杆清单式管控目标,打开资产负债表,细化分析资产负债具体构成,将降杠杆涉及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量化工作目标,多管齐下部署降杠杆措施。
按照“扶优扶强、有保有控有压”原则,确定集团及二级单位降杠杆预算目标,并签订责任书;从资产端、负债端、权益端多管齐下部署降杠杆措施。重点加强“两金”管控,强化总部商务管理职能,出台集团商务管理具体办法,统一常用指标定义和统计口径;修订《催收防欠工作责任制办法》,检索长账龄、久竣未结债权和工程量确权情况,制定精准压控计划;开展专项审计,严控带息负债规模,强化金融创新,补充权益资本。
(四)严控投资业务管控风险
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严守投资项目收益底线、品质底线、合规底线,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审慎预测形势变化,周密安排防控措施,深入开展投资项目风险防控工作。持续完善公司投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PPP投资标准,实施业务总量管控,全面清查整改存量项目;全面梳理设计、融资、建造、运营等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研究制定各类投资项目风险识别清单;探索解决PPP投资面临的回报周期长、运营责任重等隐忧问题。
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央企使命
中国建筑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做大共同利益谋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证”责任品牌,致力成为履行全球社会责任的典范、贡献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供责任支撑,为塑造国家名片、展现中国形象贡献“中建力量”。
(一)致力成为责任管理典范
担当责任是中国建筑的文化基因,蕴含在“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中,是中国建筑自我超越、不断登顶的动力源泉。中国建筑对标研究国际知名投资建设企业,探索统筹中建系统的社会责任管理方法工具,先后开发了《指标管理手册》《指导手册》等工具,编制了社会责任战略、工作规划,融入了日常运营与员工管理,逐步形成统合整个系统社会责任工作的品牌引领型社会责任推进模式,保障全系统社会责任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有序性,引领全球投资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方向与重点。
社会责任工作指导手册 社会责任指标管理手册
(二)致力成为责任实践典范
中国建筑举全集团之力,助力脱贫攻坚,在甘肃定点扶贫地区落实打赢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和11项专项方案,投入扶贫资金8983万元,出资5亿元入股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三个着力点”打造扶贫攻坚的“中建模式”。依托投资、建设、运营、发展的全产业链业务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修致富路、建连心桥、筑幸福城,增进民生福祉,彰显中建担当,打造中国建筑”责任品牌,为全球投资建设企业履责提供范例,助力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致力成为责任沟通典范
中国建筑以满足政府、股东、客户、伙伴、公众等不同利益相关方信息需求为目标,打造责任沟通体系,先后推出“中国建筑融媒体平台”、社会责任形象大使“中建蓝宝”、“建证幸福”责任品牌,以体系聚合力,统合全系统的责任实践与责任沟通活动,实现了“聚合一个整体、发出一个声音”,扩大“中国建筑”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以世界一流责任品牌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管理实践获认可。中国建筑社会责任管理实践获得利益相关方的高度认可:可持续发展报告连续七年获中国社科院最高评级五星级,位居行业首位。其中《中国建筑2018可持续发展报告》所有评价指标达到“全五星”,为行业首份。位列“中国企业300强2009-2018十年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行业首位,连续3次获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领先型企业”称号,获颁“2009-2018社会责任卓越奖”,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峰会“社会责任海外履责奖”。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证书
七、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建造”
中国建筑结合投资建设领域特点,创新模式,战略引领,扎实落地,形成“战略引领型品牌建设推进模式”,有力打造“中国建筑”品牌,助力“中国建造”品牌;持续优化“中国建筑”品牌架构体系,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牵头7家建筑类央企,编制完成“中央建筑企业品牌战略”,为责任传播打好基础;建立海外传播框架体系,形成海外传播“113”工作框架。
目前,“中国建筑”品牌在英国BrandFinance“2018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中位列第44位,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中位列第19位。公司获评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品牌建设优秀企业”,连续三年保持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一致授予的行业内全球最高信用评级。
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通知书(2019)
(一)精准定位,让品牌战略“立”得住
中国建筑以“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的愿景,“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以投资、建设、运营、发展全产业链优势拓展幸福空间”为品牌定位,聚焦“一个融合、一个贯穿、一个体系”制定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内涵、口号、架构、规划及传播、管理体系等,指导全系统品牌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创新实践,让品牌战略“落”得下
中国建筑构建起“以市场为引领、以文化为灵魂、以传播为手段、以法律为武器、以评价为起点”的品牌战略落地模式,形成“战略引领,实践创新,评估优化”的品牌循环管理闭环体制,将品牌战略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各层面和全过程。
(三)持续优化,让品牌战略“行”得远
围绕“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中国建筑通过优化品牌指标监测机制,形成品牌建设长效机制;构建“113”海外传播工作框架,强化海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中国建筑大海外传播平台,在全球传播中国建筑价值理念;在“中国建筑”统一品牌形象下,积极打造高端专业子品牌,扩大集团“品牌星系”;在拥有成熟品牌系统与价值体系基础上,创新全球品牌创建思路,以理念前瞻性与模式可持续性将“中国建筑”品牌打造成为全球行业品牌领军者,成为世界标杆品牌。
中国建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统领,以成为中国建造领军企业为核心,凝心聚力抓机遇、促发展、防风险,推动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