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影响力、带动力,有效打通全产业链,打通保障医疗物资、保障基础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特殊时期,中央企业开展特殊行动,一家企业,就是一条产业链,就是一支主力军。要的就是独当一面,要的就是解决问题。
全要素,从原料到设备,自建完整的“生产链”
疫情当前,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我们最牵挂、最心疼的人。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始终处于紧平衡,个别地区还出现了短缺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紧急的问题,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机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等中央企业通过科技研发、转产扩产、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了口罩、防护服等完整的医疗物资“生产链”。在极短时间内,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缺哪儿补哪儿,指哪儿打哪儿。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跨界”进入下游,打通口罩全产业链
石化原料到口罩成品,简单说主要有四个环节:一是聚丙烯原料,二是熔喷料,三是熔喷布,四是口罩生产。这相当于从“麦子”到“面粉”再到“面皮”,最后生产“花卷”。
作为国内最大的医卫原料供应商,中国石化在口罩产业链中原本是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产者,为了保障中游熔喷布价格稳定和下游口罩产品质量和供应,他们决定打通产业链,全面介入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生产。“这相当于种麦子的开始自己磨面粉、擀面皮、蒸花卷了。”
上海石化熔喷布专用料
为了尽快生产出更多口罩 ,中国石化决定“跨界”:燕山石化、上海石化攻关生产熔喷布专用料;投资2亿元在燕山石化、仪征化纤建造10条熔喷布生产线;与合作伙伴对接11条生产口罩线。
中国石化按照产业链协作、口罩机采购两条线,全力推动口罩增能上产。目前,产业链协作产量已达到日产107万片;另一方面,紧急订购口罩机,增加口罩产能。目前,中国石化对接的11台口罩机已经全部完成安装调试,部分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预计在3月10日前,将全面达成北京地区增加口罩百万产能的目标。
这种“种麦子的开始生产面皮做花卷”的履责企业不只中国石化一家。同样作为聚丙烯原料的主要供应商,中国石油也全力进入下游市场。
中国石油在开足马力生产聚丙烯纤维料的同时,加快熔喷布生产线建设,形成聚丙烯纤维料——熔喷料——熔喷布完整工艺流程,缓解熔喷布市场供应矛盾。2月6日,中国石油还启动了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兰州石化和大庆油田三地四家企业的口罩生产线建设,目前4家企业已建成6条医用口罩生产线,进入3月将再建21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中石油日产口罩可达150万片。
比如,大庆油田甚至用上了缝纫机等手工缝制设备,迅速形成口罩生产能力,自2月9日起已累计生产口罩近50万只。
大庆石化口罩生产现场
党员突击队技术人员正在精心调试生产工艺
国机集团、通用技术集团:研发设备,整合资源,打通防护服全产业链
从春节期间紧急复工生产医用防护用品原材料,到转产医用口罩,再到成功研发央企首台压条机和口罩机并投产,国机集团“创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原材料方面,转产。国机集团下属恒天嘉华、苏美达创思特等企业将可调整的生产线全部调整为用于生产医疗口罩和防护服材料。
在生产设备方面,研发。国机集团下属恒天重工和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无技术无图纸,一切从零开始的情况下研压条机。2月19日上午,恒天重工设计制造的首台医用防护服压条机通过鉴定和验收,标志着中央企业首台医用防护服压条机诞生。每台压条机日产100—150件医用防护服。截至3月4日,共生产防护服压条机361台,火速驰援抗击疫情防护服生产厂家。
通用技术集团则依托中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平台,整合医用防护服产业链资源,以最快速度形成生产能力。他们主要做了四件事情:一是开足马力生产防护服面料。二是激活社会面料生产资源。中纺院排查筛选出具有相应资质或生产条件的面料生产企业30家,通过整合防护服面料生产资源,总计激活产能超60万米/天,实现产量约30万米/天。三是充分整合社会防护服加工产能。通过多方沟通联系,已整合全国范围内个体防护类服装加工企业信息46家,合计产能约20万件/天。对于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中纺院进行技术支撑,协助企业通过生产资质认证,拿到证书后即可生产。四是形成四大产业协同区域。通过有效配置资源,中纺院初步形成了从面料到服装全产业链的四大产业协同区域,分别天津、绍兴、晋江、东莞为中心,辐射全国范围内各个区域。
全流程,打通“最后一公里”,扩展全面的“服务链”
疫情当前,中央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缓解民生和医疗服务的堵点、痛点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央企“服务链”真正成为全流程服务、全天候服务。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全流程鏖战新冠肺炎
在我们认知、防控、治疗新冠肺炎的每个环节,中国生物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病毒检测:率先成功研制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首批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在病患筛查、病毒检测分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3月4日,中国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发往各省市、港澳地区以及海外,供应数量近100万人份。
治疗方法:疫情肆虐,临床却一直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中国生物率先提出了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方案。截至3月4日,中国生物已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47个捐献点,累计采浆462人次。由于疗效显著,这一疗法被纳入国家公布诊疗方案推广全国,成为救治危重患者的“压舱石”。
疫苗研发:为有效预防今后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中国生物还牵头负责了全国灭活疫苗的研发,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就完成了新冠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三级毒种库建立和病毒灭活工艺验证等工作,目前临床动物实验已展开。除了灭活疫苗,中国生物同期开展的基因重组疫苗研发也已完成大量的科研工作,同时,中国生物单克隆抗体、马抗血清项目等其他并行科研项目也在抓紧推进中。
药品供应:包括可作为重要支持治疗药物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作为抗病毒药物的干扰素产品,中国生物都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保障生产,加快批签发进度,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医疗前线需求。
中国电科:“一网畅行”“云签约”滴滴、多点、美团、顺丰,打通百姓生活“最后一公里”
截至3月3日24时:中国电科研发的“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累计服务3.08亿人次。
3月4日,中国电科云公司与滴滴出行、多点、美团、顺丰采用“云签约”形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应用,打通百姓生活“最后一公里”。
“一网畅行”具有数据权威、技术领先的独特优势;滴滴、多点、美团、顺丰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是疫情期间公众生活、工作的重要依托。五方战略合作,将融合各自在数据资源、场景应用方面的优势,让人们能够在无风险的空间里安心生活,让无风险的人群能够在更广的区域里自由流动。
中粮集团:“爱心餐”直达“白衣战士”餐桌
你以为在疫情防控中,中粮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把米面粮油供应到超市,供大家采购?
不,他们的服务不仅局限于“生”的米面粮油——“熟”的一样可以!
泰式虾酱炸鸡翅、梅干菜扣肉、香辣虾、清炒洪山菜苔、尖椒炒鸡蛋、冬瓜炖鸭汤、水饺……2月24日,热气腾腾的“中粮爱心餐”正式在武汉马哥孛罗酒店供应,来自北京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230名医护人员先后有序进餐。
中粮集团还将陆续为驰援武汉一线抗击疫情的“白衣战士”提供每日三餐和宵夜的食材保障,旗下大悦城控股也将继续参与物资捐赠和协调运输工作。
这项工作不简单,需要依托于全产业链优势:食材由大悦城控股协同中粮各专业化公司保障供应;食谱由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则结合一线医务人员出汗多、工作强度大、体能消耗快等特点,优化膳食结构,定制而成;烹饪则在马哥孛罗等酒店完成,保障医务人员们的合理膳食。
全渠道,联通境内境外,构建畅通的“供应链”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韩国至上海的空运邮路受阻,致使消费者从韩国购买的防疫物资积压无法运回。国际邮政之间的邮路为闭环渠道,一旦设定难以更改。为将这批积压的物资尽快从韩国运回,招商局下属中国外运组织了一场“四港联动”,物资先从韩国仁川机场陆运至仁川港,而后经海运运至威海港,共用时14小时。在现场,威海海关、威海港仅仅用时20分钟就完成了这批物资的卸船、转关等作业。
在国内,招商局下属中国外运承接中石化华南化工聚丙烯项目,要将生产口罩用的重要原料聚丙烯从海南运送至汕头,并配送至供下游口罩生产企。由于省际、市际交通要道设卡,严重制约产品运输,面对客户原料产品进不来、出不去的严峻形势,中国外运紧急组织物流资源,用最短时间搭建出“洋浦-汕头”水陆多式联运物流通道,通过门到门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以上仅是央企“通关操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远非全貌。
“独当一面”不意味着“单打独斗”。相反,在此次疫情防控、生产经营中,中央企业一直致力于精诚合作、共克时艰。
有企业间的合作。
比如,三峡集团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以煤为“媒”,携手打通电力供应上下游产业链阻滞环节。煤炭,是火力发电企业必不可少的生产物资,随着疫情的蔓延,一度升级成为“稀缺物资”,若煤炭出现断供,机组只能被迫停机,将严重影响疫情严重区域的供电供热稳定。电力供应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作战,解决了湖北的燃“煤”之急。
有政企间的合作。
比如,2月17日,兵器装备集团长安汽车复工后生产的第一辆欧尚汽车正式下线,正是全产业链共同努力的结果。复工前,长安汽车梳理出一份涉及200多家上游供应商的复工需求清单,向重庆市政府寻求帮助。相关部门和区县不仅迅速协调帮助了长安汽车在重庆地区的重点供应商复工复产,还跨地区协调了大量市外供应商恢复供应,使得长安汽车基本打通了供应链。
小新认为,在特殊时期,中央企业能够打通产业链,主要得益于三个原因:一是扎实的产业积累。在长期发展中,中央企业形成了技术、资源、平台等各项优势,拥有强大的资源协调能力。没有日常的“基本功”,想在非常时期“爆产能”,无异于“无米之炊”。二是主动的工作态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产业有分工、企业有专长,但特殊情况下,“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方式远不能满足疫情防控需求。面对困难,中央企业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充分发挥顶梁柱作用,全力扛起使命担当。办法总比困难多,能不能哪怕再向前一步、再多干一点——这是广大央企干部职工的普遍心声。今天央企在物资生产方面成功的“转型”“跨界”,正是这种主动作为精神的结果。三是开放的合作方式。中国石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宣言,通用技术集团的全行业产能大整合,正是打破常规、开放合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典型举措。
大战面前践行初心使命,大考之中发挥产业优势。产业链的“通关”,正是为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关”。中央企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成为抗击疫情的保障者、引导经济复原的带动者、带领经济振兴的引领者。(国资委新闻中心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