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时②】中国电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0-04-23

“我们愿意做一个大胆创新的尝试者,用我们的智慧创造,为社会“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的战斗,也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抗疫战争。

作为国家网信事业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在认真加强自身防疫的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开发上线并免费向公众提供“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以信息化手段为疫情防控和保障社会平稳有序运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发挥了科技型央企在信息化抗击疫情战争中的排头兵作用,展现了新时代“大国重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责任担当。

数字时代抗疫战争,信息技术支持更为重要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提出,“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在中国电科看来,与2003年抗击“非典”相比,此次疫情防控更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抗疫战争。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普及,大量的行为轨迹已被数据化,这为都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精准防控奠定了基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防控疫情,既是对社会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中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履行国之重器责任担当的一次特殊考验。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电科担当。作为网信事业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有责任也有能力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成体系的面向政府、企业、社区、站点、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状态监测、趋势分析、复工复产等服务。

为此,在疫情发生初期,中国电科党组就快速决策,快速行动,第一时间开发上线了“密切接触者测量仪”,随后又推出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并被广泛使用。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领域长期积累,以及对社会风险防控的长期研究与观察的应急反应。中国电科党组充分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各级党组织紧急动员,第一时间集中优势资源,以“战时”状态直面并解决各种问题,充分体现了作为“国家队”的责任担当。

疫情发生后,中国电科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1月28日即成立了中国电科疫情防控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担任组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任技术总指挥并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大数据分析工作专题组专家顾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信息化专班专家组组长,迅速组织起200余人的疫情防控大数据党员攻关团队,放弃节假日,一直奋斗在抗疫一线,开展疫情预测、病毒溯源、大数据系统应用研发工作。

快速的反应,明显的成效。这期间,通过开展疫情预测分析,形成了543份研判报告,有力支撑上级机关决策;开展了病毒溯源,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人际传播关系,发现了病毒传播迹象;研发了“一网畅行”大数据应用,助力各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一网畅行”,科技抗“疫”国民爆品。

直击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痛点问题,中国电科大数据党员攻关团队支撑国家卫健委制定了县域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人群判别标准,构建了风险人群感知大数据平台、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和服务社区、交通、企业等的7个APP,已经在公安部、人社部等部委以及海南、新疆、湖南等地推广使用。

其中,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小护士APP面向老百姓,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目前累计查询3.57亿人次,自我发现密切接触者16万余人。

为湖北省所有地市定向绘制的小区疫情态势图,从图上即可显示每个小区确诊、疑似、发热、密接四类人员身份、数量、位置等信息,相关系统已提交给湖北省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此外,“一网畅行”应用系统已在美团、滴滴、顺丰、多点等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互联网企业应用,服务用户超过6亿,畅通百姓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新一代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助力治理能力提升

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当前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响应这种变化,中国电科也在思考如何深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系统建设问题。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成为中国电科深入谋划下一步工作部署的根本遵循。

在中国电科看来,“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已经在“实战”中得到检验,其良好的成效获得了各方肯定。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迭代升级,推进建设新一代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并将其作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手段与支撑。

新一代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是以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各力量、要素、单元的体系融合,是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为主要特征的复杂巨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要素从物理上可抽象为节点和连接。节点是体系的基本单元,是能力的载体,涵盖包括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复工复产等活动中的人、机、物,既可以是有形物体,也可以是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功能的一群实体。连接保证节点间协同运行,是体系能力生成的手段,是实现节点互联以至万物互联所需的多种多样通信手段、信息保障关系乃至相应的控制规则,一方面,连接确定了不同节点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连接聚合各节点的能力,每个节点通过与其它节点的连接,共享自己的能力,并从体系中获取其他所需的能力。

这是一种更具前瞻性和建设性的体系化思考。实现这种构想,需重点从以下五方面推进。

一是现有网系融合互通。目前存在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卫星网络、运营商网络、各类专网、物联网等多种异源异构网络,基本实现了纵向贯通,但由于隶属于不同的机构,系统配置及能力不一,接口标准不同,导致横向互联互通不足,严重制约了信息在不同部门间的实时交换。因此做好现有网系融合互通是一项重点工作。主要包括完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打通制约网系融合的约束,为信息共享提供流转顺畅的通道;开展融合互通关键设备研制,以电子政务外网为纽带实现不同网系的融合,实现各类信息在不同部门间的互联互通。

二是强化数据共享交换。当前各种渠道收集了很多数据,但是缺少共享交换、缺少汇聚,导致联防联控的疾控体系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强化数据共享交换,通过构建物理分布、逻辑一体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统一高效、安全可靠、互联共享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疫情防控各行业数据的融合汇集,改变疫情防控“各自为战”的局面,强化公民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性,提升全国的整体防控能力。

三是打通数据来源及用户最后一公里。数据在应用中才能体现价值,为实现精准防控、分级复工复产,需要打通数据来源的“前方一公里”和用户使用数据的“最后一公里”,根据防控和复工需要,一方面,依托融合互通的“一张网”,引接疾控中心、铁路/民航/公路、公安、运营商等系统和平台数据,研制疫情信息采集、疫情综合监测等前端应用系统,解决当前疫情防控官方信息不够、民间信息多主体采集、数据去向不明等问题,减轻基层组织的数据采集负担;另一方面,依托面向国家部委、央企、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用户的在线服务应用研发,协助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明确相关部委、互联网公司、医疗机构等单位在数据来源中的责任主体,建立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数据由谁产生和谁能使用的数据共享交换应急机制,为国家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提供大数据基础支撑能力,可根据需要适时要求共享相关数据,及时交付相关能力。

四是面向实战的应用开发与研制。依托融合互通网系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社区楼宇、交通站点、部门企业的三体联动、无缝对接,实现“一网畅行”“一网通办”。重点面向密切接触者监测、社区管理、交通检查、企业管理、招聘应聘、学校管理和疫情风险预测等场景,开发面向用户、面向实战的各类应用,在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的同时,使大数据技术手段下沉,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有效支撑。

五是相关机制法规完善。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这也包括四个方面,一要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保障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能高效协同、无缝衔接,缩短各部门应急处置协调时间。二要完善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有效降低人员、财产等损失。三要加强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确保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风险隐患精准评估、发生过程中指挥决策及时有效,四是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保障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及时救治病患,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

知易行难,重在实践。针对如何推进新一代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建设,中国电科给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运用体系工程方法,解决体系的复杂性。新一代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是由系统、组织和人员聚合形成的复杂体系,要利用体系工程方法,自顶向下做实顶层设计、自底向上强化集成验证、多方协同推进体系建设,减少重复建设。

二是采用边用边建方式,实现能力增量迭代。新一代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不只是一个工程,更是一个过程,需要边用边建、以用促建。持续对体系进行增量改造或升级,实现能力的增量迭代。

三是构建“双总体”组织体系,多边协同推进。构建“联合使用总体+联合技术总体”的双总体运行模式,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生态,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通过政策引导、顶层谋划,形成统一、完善的共建共享模式,破除各组织之间的数据壁垒,推进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流与集中运用。

“我们愿意做一个大胆创新的尝试者,用我们的智慧创造,为社会“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提供技术支持。”这是中国电科的夙愿,也是中央企业科技抗“疫”的创新实践。(《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