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冶集团)共同组织的“走进新国企·高质量中冶”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冶集团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成功举办。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近40家媒体出席本次活动。
作为2023年首场“走进新国企”企业开放日宣传活动,本次活动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走进中冶集团,展示企业凭借在钢铁冶金领域积累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业务资质优势实现转型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树立央企好形象、传播央企好声音。
树立智能生产“新标杆”
河北雄安新区容西1号混凝土搅拌站
在中国二十二冶雄安1号站项目现场,全智能无人值守、全标号自动配比、全过程绿色零排、毫秒级高精度生产节拍控制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打破了对混凝土搅拌站的传统认知,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在这里,你能像订外卖、查快递一样随时查看混凝土全类型产品的“订单信息’,感受“一键式下单’带来的快捷便利。”中国二十二冶雄安公司科企(数字)中心主任、1号站数字工程师安华杰介绍到,1号混凝土搅拌站智慧运维系统开发“掌上订单”业务,客户能够通过手机APP“一键下单”,在智慧指挥中心后台接单后,可以根据订单产线自动分配车辆灌装,实时掌握车辆位置、行车轨迹及车况状态,包括司机状态及周边路况,大大提升了产品交付效率。
据介绍,在项目设计阶段,中国二十二冶河北雄安容西1号混凝土搅拌站通过“5G+VR”,将物理蓝图上的每一处坐标分毫不差地精准构建,让建筑在云端预先呈现,保证了施工阶段方案零修改,一次成型。项目还采用“1个平台(智慧建造平台)+2个系统(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系统、智慧运维管理系统)+N项技术(多项数字应用技术)”总体规划,采用各种新技术,赋予感知、传递、记忆、判断、决策的智慧能力,推动雄安1号站产能大幅增长,刷新全国纪录,获得“全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全国绿色施工”最高等级评价,为“未来之城”雄安注入科技力量。
构建未来之城地下“大动脉”
在建设中的容东地下综合管廊
人们都说,雄安实际上是建了三座城。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云上一座城。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创举。在中国二十冶容东片区和雄安站枢纽片区综合管廊工程现场,我们见到了雄安新区的“地下生命线”是如何托举起这座智慧新城的。
容东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雄安新区市政基础设施第一标,雄安高铁站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作为枢纽片区内最后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成后将全面贯通片区内全部市政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经理黄骥在介绍中提到,项目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几何BIM建模技术,创造性投入移动式塔吊调运技术,实现以中冶速度高效建设高质量地下综合管廊,对雄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成为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的重要载体。
一个网络化、空间弹性化、运行智能化的综合管廊工程体系正在平稳运行,成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助力打造宜居“新家园”
雄东片区安置房
上海宝冶承建的雄东片区A单元一标段安置房项目和雄东片区B单元安置房项目二标段,是雄东片区首批启动的安置房项目,也是新区建设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为了让居民们尽快住进新房,我们采用先进技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上海宝冶雄东片区A单元一标段施工工程经理孙帅介绍,建造中,地下车库采用跳仓法施工,化解了渗漏隐患;房屋外架采用花篮式脚手架施工法,与传统工艺相比,悬挑层施工周期提前1.5天;坡屋面采用波形沥青防水板,既能防水,还比传统坡屋面缩短50%左右的工期。
中冶集团发挥央企优势与央企担当,打造精品工程,正是助力雄安千年大计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