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国企】⑭铁轨上的坚守 让开放的脚步“电力十足”

    发布时间:2018-09-06

作为亚欧大陆桥的西桥头堡,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口岸是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关口。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一辆辆装满货物的电气化列车正沿着北疆铁路、精伊霍铁路沟通中外、连接世界。

日前,记者跟随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天涯共此时——“一带一路”大型新闻行动报道团队走进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新疆维管公司沙泉子至阿拉山口区段白房子站,感受着一线央企人保障“一带一路”上电气化列车运行的坚守和情怀。

精管理 服务“一带一路”

精伊霍铁路于2009年12月开通运营,连接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精河经伊宁到霍尔果斯,成为新疆向西开放的第二条国际铁路通道、中国连接中亚地区又一条交通大动脉,紧接着北疆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际联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共有超过11.5万辆、2465列中欧班列通过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开往中亚、欧洲等国,过货总量突破700万吨。

图为开往哈萨克斯坦的电气化线路火车。(国资委新闻中心 雷玉川摄)

铁路运送量的增长正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的重要写照。为确保国门上的电气化列车顺利运行,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新疆维管公司把两个新疆铁路口岸纳入精伊霍维管段维护管理范围,使其接管维护的电气化铁路在祖国西部边陲形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战风害 破解维管难题

北疆铁路沙泉子至阿拉山口区段电气化线路共有92公里长,被认为是“最艰苦、最难管理”的路段。白房子站西傍阿拉套山,东临艾比湖,视野分外开阔。记者走到站台上时,明显感受到这里风力格外强劲。

据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新疆维管公司车间副主任及伟介绍,风害是影响设备运行的主要危害,湖边的盐碱土地有强腐蚀性,风把土吹起来落在设备上就极易腐蚀设备,引起故障。“连续不断的强风会使铁路接触网、供电线随风高频次摆动,导致连接的零部件磨损、松脱,导线、跳线、吊弦疲劳断裂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是塑料垃圾、异物被风吹挂在接触网上,都会损害机车受电弓,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输。”及伟说。

图为白房子站旁的铁路接触网。(国资委新闻中心 雷玉川摄)

这里一年四季刮风不断。据统计,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的天数达到了166天,也就是说,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新疆维管公司的工人师傅们巡视线路的工作,一年里有一半的时间是顶着8级以上大风开展的。巡视线路需要步行5-8公里,而在冷空气最活跃的春秋两季,瞬间阵风最强风力可以达到12级以上。尽管“步履维艰”,可工人师傅们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着“一带一路”上的铁路线,确保“一带一路”路通、货通、民心通。

为了克服风害对设备的影响,驻守在这里的工人师傅们可没少费心思。每遇大风预警,他们就会安排人员进行“特巡”,通过徒步和机车巡视相结合,对接触网线索、补偿装置、引线跳线、电连接等关键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巡视。

车间里的青年团队还开展了新型矩形防风定位器等多种创新发明,其中的“万能绝缘异物杆”,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高空异物问题。“我们这个杆子可挑、割、切、勾异物,极大地提高了消缺效率。仅从年初到现在,就处理了接触网、电力设备异物悬挂192次,保障了中欧班列等出境列车的安全运行。”及伟自豪地说。

图为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新疆维管公司车间副主任及伟在布置维管任务。(国资委新闻中心 雷玉川摄)

保运输 责任点亮国门

阿拉山口是国门,大量货列要在这里换装、编组。据了解,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口岸发往欧洲的线路已经达到10条,出境中欧、中亚国际班列已达51种,经过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累计突破4500列。除了铁路网的维护管理,点亮口岸,为站场铁路作业人员夜间提供照明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新疆维管公司阿拉山口网电工区的一个重要职责。

目前,阿拉山口站区灯塔、灯桥投入使用已近三十年。由于大风损害和盐碱腐蚀,加上年久失修,阿拉山口灯具大面积损坏等情况频发,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秩序。

针对这种情况,阿拉山口网电工区的工作人员及时排查站场照明设备现状,及时更换地下电缆和灯桥、灯塔上的线缆和损坏的灯具、灯泡,并对电源线采用钢管防护固定于灯桥上,有效地防止了照明灯具受大风影响而受损,确保了中欧班列和进出口货物的正常编组运输。师傅们自豪地称自己是“把国门点亮的人”。

图为中铁建电气化局职工巡视铁路网缺陷。(国资委新闻中心 雷玉川摄)

重情怀 当好“大国工匠”

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个车间有十几个人却好像“三代同堂”——大部分是刚出校门的新员工,也有已成家却离家、驻守这里十多年的中坚力量,还有跟铁轨打了近30年交道的老师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年龄和成长背景,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当好“大国工匠”。

“一个班次三个月,我们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有活就出去干活,没活的话就跟老师傅学习点东西,随时待命。”来自河南的“95后”青年王奇航告诉记者。有一次绝缘子被大风刮断,需要登杆作业维修。刚入职两年的王奇航主动请缨,很快完成了更换工作。“本来杆上就晃,再加上大风更是晃得厉害,当时挺怕的,不过师傅说我完成得很好,挺过瘾的!”王奇航笑着说,带着股年轻人的冲劲和干劲。

及伟统筹区段的维管工作,可谓“上有老、下有小”。他老家在河北沧州,有个8岁的孩子。由于长期在外无法陪伴孩子成长、赡养照顾老人,及伟对家人一直心中有愧。“但是工作也得有人做啊!现在我每天想的就是怎样把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大家,带着大家把工作做好。”

张长荣是一位57岁的老师傅,操着一口浓重的甘肃口音。他说,自己从1981年当铁道兵开始,就“嫁”到了铁道上。从山西到云南,再到新疆……张师傅一直都在从事铁路工作,在他的眼里,这铁轨已经成为了他的亲人。

图为休息时的一线职工。(国资委新闻中心 雷玉川摄)

  班列飞驰,电机轰鸣,一道道铁路筑起了“一带一路”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从贸易往来到民心相通的连心桥梁。在我国扩大向西开放,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群“大国工匠”,为保障电气化线路运输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和付出。(国资委新闻中心 雷玉川)

点击图片 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司强】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