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和根:扛牢帮扶重责 涵养初心使命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1

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向全世界的庄严宣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践伟证。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打赢这场战役没有“局外人”,作为中央企业,更应勇担重责,冲锋在前。2015年9月,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号召,从首都北京驰援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2017年起又扛起环县的帮扶责任,与这块红色沃土结下了不解情缘。
  庆阳市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华池县和环县都是红色绚烂的热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两县也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3年建档立卡时,华池县贫困发生率30.4%,环县39.28%。几年来,中国化学工程紧扣地方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坚决扛牢帮扶责任,助推华池县和环县17.61万人脱贫摘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两县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个“大熔炉”,熔化了万千群众的“贫困”,点燃了奔赴小康的梦想,凝聚了人心向党的磅礴力量,也淬炼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品质,锻造了能打胜仗的钢铁队伍,涵养了为何出发的初心使命。特别是在华池县、环县这样红色渊源深厚的地方,我们尽己所能贡献着力量,这里也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送着精神能量,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作风更加务实、队伍更具战斗力,为把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积淀了宝贵财富。
  大局中担大责——做战斗劲旅,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不缺位冲在前
  推进改革发展、成为行业领跑是大事,投身脱贫攻坚、力扛帮扶重责是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率先解决贫困问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既是贯彻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理念、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彰显大国良治和综合能力的伟大工程。面对这样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中国化学工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帮扶县同扛一份责任、共担一种使命,始终把帮扶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与公司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在脱贫攻坚的大局中不缺位、走在前。坚持利用两县红色资源滋养初心、激励奋进,大力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向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敢于和善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中始终保持攻坚克难、无往不胜的坚定姿态。
  确定“一把手”工程,把每一次帮扶都高位推进。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我们第一时间带队再次前往华池县和环县,围绕巩固脱贫成效、啃掉最后“硬骨头”,与当地党委政府及干部群众进行了谋划研究,确定了今年的帮扶项目和相关事宜。像这样的帮扶,中国化学工程每年至少要开展两三次。帮扶伊始,我们就把定点帮扶确定为“一把手”工程,明确由党委书记、董事长担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每年至少一次带队到两个帮扶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督导,召开现场推进会,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确保帮扶工作始终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推进。
  制定“一揽子”计划,把每一滴水都浇到根上。精准帮扶,坚持“绣花式”扶贫,是党中央确定的扶贫方略,是解决“大水漫灌”、凸显扶贫实效的给力举措。中国化学工程围绕庆阳市实施的贫困人口“四类分类”法,紧密结合华池县、环县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先后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坚持集团主导、全员共同参与,坚持精准扶贫、实行分类指导,坚持聚焦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的“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原则”,确定了重点实施“一个中心目标、四个切实加强、五个全力推进、三个积极开展”的“1453”工程,确保让帮扶工作更加精准、更有成效。同时,与甘肃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助力。
  建立“三到位”体系,把每一个责任都落实到位。中国化学工程始终心怀感恩,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感恩时代,把脱贫攻坚作为回馈人民、报效祖国的一次具体行动,从帮扶设计和责任落实上都做了精心打磨。坚持把“一把手”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的定点帮扶领导组织体系;坚持把“主责部门”责任落实到位,确定专人专岗专责抓好定点帮扶业务;坚持把“协同部门”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具体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层层靠实和落实责任,确保每一件事都有人干、都能干好。同时,进一步明确“集团帮县、企业帮乡、个人帮户”的帮扶架构,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到定点帮扶市、县、村挂职,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形成统筹联动、上下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实行“一查到底”制度,把每一份力都用在帮扶上。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没有优秀的队伍,定点帮扶也会流于形式。中国化学工程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定点帮扶全过程,把压力责任传导到每一个帮扶干部,制定了《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案》,由公司党委成立联合检查组,定期深入定点扶贫市、县、村、户,对资金使用、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把每一分钱、每一份力都用在扶贫的刀刃上。我每次到帮扶县都会和挂职扶贫干部谈心谈话,都要强调纪律和作风问题,嘱托干部职工从当地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在风险考验面前气定神闲,在利益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始终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中国化学工程连续被甘肃省评为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所有挂职干部都被甘肃省评为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化学工程先后选派9名干部到华池县、环县挂职,各级干部职工到帮扶县开展帮扶1200多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43次,考察贫困村69个,“一对一”帮助近2000贫困户顺利脱贫。仅最近两年,公司就直接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00万元,引进资金10多亿元,完成产业帮扶项目24个,建设公路2条、桥梁5座、深水井3口,为两县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2020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华池县顺利脱贫退出,环县提前一年实现整县脱贫。
  大责中施大爱——解决愁盼需,让帮扶工作呈现出澎湃张力
  华池县和环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环境脆弱,发展相对滞后,从北京大都市到那里的偏远山村,去一趟要跨越万水千山、经历多种交通工具的更替,还要克服语言、生活等各种障碍,使得我们帮扶变得更加艰辛。但中国化学人没有退缩,不打折扣地落实帮扶任务。小爱之于己,大爱之于人,博爱之于自然、社会和国家。脱贫攻坚既是政治工程,也是爱心工程,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折射的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广博大爱,中国化学工程甘愿挺身在前,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这份爱心事业做好,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华池县贫困户田志艳是“一对一”帮扶对象,她有3个子女,均为在校学生,全家收入主要依靠低保和打零工维系,特别是2016年其丈夫的去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自从2018年6月开展“结对”帮扶以来,每年我们都要到华池县去看望田志艳一家,并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情况,承诺个人负责3个孩子的全部上学费用,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帮助找到工作为止。经过物资和精神各方面的扶持,如今田志艳已顺利脱贫,她紧皱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了。
  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和脱贫的渴望,带着真情真心开展帮扶,让中国化学工程的帮扶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量。在两县的定点帮扶中,公司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紧扣组织领导、选派干部、督促指导、资金投入、干部人才培训、消费扶贫六大任务,坚决践行精准扶贫方略,不断改进和深化帮扶方式,使得帮扶工作呈现出澎湃张力、释放出巨大能量。
  精准施策,帮扶才有力量。在华池县、环县,由于立地和发展条件所限,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等致贫原因较为复杂。通过“结对认亲”和反复调研,我们精细掌握了贫困家庭所想所需所急所盼,结合庆阳市贫困户“四类分类”法,因户制宜、因人施策。探索了“一名党员干部对一个贫困户”或者“一个党支部对一个贫困户”等“结对帮扶”模式,公司3500多名党员干部个人出资,按照“助学为主、助困为辅”的原则,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以两个县19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对象,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对帮扶;针对每一个结成的“对子”,都详细确定了帮扶内容,实现一定管3年,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把帮扶任务落到实处。建立了一套干部现场摸底、主要领导带头、员工自愿配对、资金多方监管、情况及时反馈的标准化流程,让帮扶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成效。


  做强产业,发展才有“靠山”。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华池县、环县都属于庆阳市的北部山区,因为自然和基础掣肘,这里产业小且零散、市场发育迟缓。为此,中国化学工程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一手盘活当地特色资源,帮助做大养羊、中药材等产业体量,并推行“收益+分红+务工”“村社合一”“产业+合作社+贫困户”“331+”等种植养殖新模式,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扎稳群众脱贫的“定海神针”。同时,坚持引进来,以特色资源和产业为主帮助开展招商引资,仅在华池县完成经济合作项目19个,实现投资总额66.11亿元;坚持推出去,对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搭建的“央企消费扶贫”、各大金融机构的“中国化学扶贫馆”以及中国化学工程的“化学云采”等电商平台,帮助华池县、环县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仅今年以来,中国化学工程及所属企业已直接采购两个县农特产品320多万元,帮助销售150多万元。
  抓好就业,脱贫才可持续。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中国化学工程在定点帮扶县创办劳务培训基地,针对“两后生”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直接安排到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企业上班。环县贫困户魏天栋夫妇均为残疾人,其子在中国化学工程环县劳务培训基地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全免费培训,掌握了电焊技能,于今年3月顺利在中国化学工程所属的六化建入职,变身上班一族,并且因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已被提拔到管理岗位。像这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例子在中国化学工程已是比比皆是。开展专项招聘。中国化学工程每年都要在两县举办专题招聘会,提供8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的后勤部门还专门拿出大量的保洁、保安、物业、食堂等后勤服务岗位,优先招收两县剩余劳动力。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在定点帮扶县举办了两场现场招聘会和网上招聘活动,实际解决就业的贫困人口总数较去年提升了3.7倍。做实就近就业。华池县和环县很多群众有“守土”思想,外出务工顾虑多。中国化学工程采取“央企+民企+贫困户”的模式,将两县建筑企业纳入劳务合作及建筑分包合格供应商名录,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同时,每年都投入资金在两县建立各种形式的育苗基地和合作社,为贫困户分配股权,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帮助贫困户实现租赁费、劳务费和分红“三路进财”。
  大爱中悟大义——弘扬“南梁精神”,在扶贫中淬火思想汲取力量
  华池县和环县都是红色绚烂的热土。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华池县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之后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习仲勋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后来,陕甘宁苏维埃省委省政府设址于环县,习仲勋为环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思想和理论的源头活水之一,也是脱贫攻坚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脱贫攻坚初衷就是为了人民,这一点在庆阳老区有着生动的注解,因为这里是“面向群众”题词的诞生地。1943年1月14日,毛泽东为大生产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庆阳华池县原县长李培福同志题词“面向群众”。关于“群众”的题词,在庆阳还有很多,毛泽东曾为陕甘根据地领导人刘志丹、习仲勋分别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为马文瑞、马锡五分别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如今在庆阳各级单位的楼顶、门口、会议室里以及广场之上、路边宣传栏,随处可见关于“群众”的题词,处处散发着红色气息。在这样一个红色璀璨、饱含“初心”的地方开展帮扶,责任重大、意义特别,也使我们的思想和精神时时刻刻接受着熏陶和洗礼。

“党建+扶贫”,实现“双丰收”。中国化学工程依托定点帮扶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党建+扶贫”工作模式,将党建工作、党员培训与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定点帮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良性互动。以贫困村党建阵地建设为核心,开展“企地党建共建”活动,设立“党建扶贫综合阵地”,为贫困村新建便民服务中心,搭建“支部+”的自我发展服务平台,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县访贫问苦,入户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开展爱心捐助,为留守儿童、困难老党员和孤寡老人发放补助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协调公益项目落地;积极宣传“南梁精神”,帮助当地成功举办了“弘扬南梁精神·聚力脱贫攻坚巡回展”“中国红色之路·长征赛”“革命老区青少年游学夏令营”等一系列国内经典品牌赛事活动,进一步增强和深化了中国化学人与两县群众之间的感情。
  “教育+培训”,实现“三获得”。2018年七一前夕,中国化学工程在华池县南梁开展了第一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化学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南梁干部学院确定为“中国化学党员教育基地”,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进行党性锻炼,实现了党员干部教育的实体化、阵地化、经常化。两年来,先后有2000多名中国化学人接受了“南梁精神”的淬火。通过红色教育和党性淬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助力老区脱贫攻坚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荣誉,更加增进了对老区人民的感情认同,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尽一份心、出一把力的信念。同时,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三年轮训方案》,实现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全覆盖,目前轮训班已成功举办25期,200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组织能力获得了大提升、干部队伍获得了大锤炼、改革发展获得了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几年来,中国化学工程用真情实意、真帮实扶换取了老区群众的信任和两县的顺利脱贫,中国化学人也接受了锻炼、砥砺了品质、增长了才干、锤炼了作风。下一步,我们将接续奋斗,积极助推两县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老区人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好,同时将持续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以此涵养初心使命,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戴和根)

【责任编辑:家正】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