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积极应对疫情“大考”——确保供应足粮价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0-03-26

中储粮油脂公司新郑基地食用油加工生产线,工人正在工作。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在全民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如何做好粮食保供稳市,确保粮食不断档、不脱销,对中储粮集团公司这样一个承担保障粮食安全使命的央企来说,是一次“大考”。

中储粮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组织部署直属库企业提前复工复产,及时保障加工企业用粮需求,有序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保障农民卖粮变现备春耕,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服务调控“主力军”和调节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为稳定粮市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粮食储备:投放原粮满足企业需求

武汉兴正实业公司是一家日加工能力300吨的大米应急加工企业,1月30日下午就启动紧急预案投入生产。公司总经理周正生表示,公司原粮库存只够2天的加工量,市场上购买的粮食受到交通管控等因素影响无法调运回工厂。距离工厂最近的中储粮武汉直属库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与他们联系,共提供了4500吨中央储备粮轮换优质水稻,使企业能及时加工出成品粮并送到当地指定的各乡镇粮油供应商店和超市。

湖北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也是中储粮保供稳市的重点地区。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及所属企业坚决按照中储粮集团公司部署和地方要求,认真做好保供稳市工作。

具体来说,湖北分公司根据当地各区域疫情防控的特点制定完善了辖区粮食保供稳市预案。为加强统筹协调,湖北分公司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北分局、湖北省粮食局建立联动机制,在全省16个观测点监测粮油价格走势。在湖北省内养殖企业出现“断粮”危机时,在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库存粮食告急时,湖北分公司通过储备粮轮换销售和政策性玉米拍卖销售两种途径投放原粮,保障市场供应。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储粮在全国布局了980多个直属粮库和分库,还有1万多个委托收储库点,库存充裕,成为确保粮油供应安全的坚固防线。其中,集团公司在湖北省内布局了16个中储粮直属库和800多个政策性粮库,其保管的中央储备粮和政策性粮食,可以确保湖北6000多万人口半年以上的供应。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储粮集团公司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立即投入到保供稳市的战斗中。他们在全国的28家分(子)公司严格执行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市场价格,做好应急准备。

统计显示,自1月31日国家启动政策性粮食拍卖以来,集团公司全力保障市场供应,截至3月16日,累计成交政策性粮食142万吨;从2月7日至11日,组织开展一次性储备玉米轮出销售,在全国15个省区市累计销售132万吨,其中在湖北省销售7.3万吨。同时,加大中央储备轮出销售力度,从2月3日以来,集团公司通过中储粮网电子交易平台,组织238次轮换销售专场,成交中央储备粮512.13万吨。

“我们通过组织政策性粮食拍卖和中央储备粮轮出等措施,切实增加原粮供给。一系列举措满足了粮食加工企业用粮需求,确保了关键时期供应足、粮价稳,较好地稳定了粮食市场预期。”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粮油加工:投放成品粮油保供稳价

做好粮油市场供应,除了要有充足的粮食库存,还需要经过加工转化和物流配送,把成品粮油及时供应给消费者,真正实现保供稳价。中储粮充分利用现有加工资源,在短期内复工复产,抓好生产、销售、物流调度,积极服务保障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

中储粮荆门直属库所属的应急加工企业兴农公司是湖北省保供稳市的骨干力量之一。1月28日,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党委决定,在兴农公司紧急加工首批300吨应急备用大米。兴农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程为中说,他们接到加工指令时,荆门市各地都已采取了严格管制措施,大部分员工还在休假,公司仅有14位值守人员。可是大家没有退缩,共同签下了“请战书”。当天,公司就召集人员对两条生产线进行检修,将上百台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1月29日,公司启动生产。2月3日,300吨应急备用大米如期完成加工,目前大部分已投放到荆门、孝感等地的超市。

疫情初期,当湖北省养殖业出现“断粮”危机,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时安排中储粮油脂公司重点关注并跟进。中储粮油脂公司就豆粕生产、物流运输等工作进行紧急部署。距离湖北最近、加工能力最强的镇江基地,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此次湖北饲料供应的重任。镇江基地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中表示,2月1日基地提前恢复生产,2月3日已全部复工,复工后日加工大豆能力达9200吨,可出产豆粕7300吨。截至3月17日,该公司累计向湖北发运豆粕4万吨。

中储粮油脂公司在全国建有广东东莞、江苏镇江、河北唐山、辽宁盘锦、河南新郑和四川成都6个油脂加工基地,是调节食用油和豆粕市场供应的重要平台。六大油脂加工基地于2月1日开始全面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食用油和豆粕供应。截至3月17日,已累计加工大豆122.4万吨,产出豆粕95.3万吨,精炼油脂11.3万吨;生产包装油2.2万吨。

为满足油脂加工原料需求,中储粮储运公司所属盘锦物流基地春节期间未停工,从除夕至今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保持满负荷运转,累计接卸进口大豆船8艘,铁路接卸312节车皮,作业量超过65.56万吨,为基地和周边粮油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粮源,位于广州的新沙港公司2月3日至3月17日,完成大豆接卸和出库作业量20万吨,政策性玉米出库2万吨,全力保障当地粮油市场供应。

粮食收购:稳住种粮农民信心

受疫情影响,全国秋粮收购阶段性受阻,农民售粮变现遇到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耕备耕工作。可以说,恢复秋粮收购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此,中储粮有关地区直属库早早开库收粮,通过执行最低收购价收购和组织中央储备粮轮换收购,帮助农民卖粮变现备春耕,稳住农民种粮信心。截至目前,中储粮已按2019年最低收购价收购稻谷2109万吨,收购中央储备轮换粮800多万吨。

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洪河农场粮食收储中心是中储粮创业直属库管理的委托收储库点,2月18日开库收粮,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第一家开库收购的粮食企业。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华之盛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洪丰在得悉开库消息后,赶紧通过“惠三农”APP预约了售粮时间,把家里剩余的粮食全部卖掉了。拿到卖粮款后,他立即开始购买农资,雇佣工人搭建育秧大棚,为春耕生产做准备。“水稻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和国家延长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期限,让我心里踏实了,继续种粮也更有信心了。”姜洪丰说。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秋粮上市以来,黑龙江、吉林陆续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在全民抗击疫情期间,东北地区粮食收购普遍滞后,国家延长东北地区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期限至3月31日。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和黑龙江省政府专题会议要求部署收购工作。2月3日,黑龙江分公司组织辖区25家直属库全面做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各项准备工作,分区分级有序恢复稻谷最低价收购,在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增设网点,收购库点从春节前的509个增加到542个;协同地方政府组织好售粮农民与收购库点对接,引导农民就近适时销售,防范化解卖粮难和坏粮风险问题。截至3月15日,中储粮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已累计按2019年度最低收购价收购稻谷1308万吨,其中春节后收购量385万吨。

中储粮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有序组织所属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中储粮集团负责人说,为减少收购排队带来的人员聚集等问题,中储粮收储企业普遍推行电话预约、“惠三农”APP预约,农民根据约好的时间去售粮,不需要排队。充分发挥粮食收购公开可视系统和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作用,优化收购流程,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接触。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努力保证员工和售粮农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