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消除贫困,陆续减贫人口超过8亿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时间到了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已至收官阶段。
胜利曙光在望,不能丝毫懈怠——剩下的,全是难啃硬骨。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等“三区三州”的整体脱贫,就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坚固堡垒。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交集团承担着南疆英吉沙县,以及云南省怒江州下辖一市三县的定点扶贫任务,任务量超过“三区三州”的六分之一。
重任在肩,中交集团不忘初心勇啃硬骨;以人为本精准帮扶;集团作战着眼长远,交出了优异答卷:
中交集团招聘团队走进怒江州开展怒江籍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从2017年投入帮扶资金1900多万元,到2018年的9700多万元,再到2019年实际投入逾2.5亿元,中交集团连年超额完成扶贫责任书中各项指标任务。截至2019年底,中交助力怒江州22.29万人脱贫,169个贫困村整村退出。特别是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祝贺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既是云南省和怒江州脱贫攻坚的荣光,也是对中交集团定点帮扶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和鞭策激励。
在此基础上,中交集团与怒江州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中交怒江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全面统筹在一线的各项工作,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至少再援助怒江发展50年。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中交集团的探索,不仅为怒江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也为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央企智慧”“中交方案”。
不忘初心啃硬骨
主动将企业命运内嵌于国家、民族发展的轨迹之中,同呼吸、共成长,是中交集团诞生百年来,深刻于基因中的文化自觉。
1897年,海河工程局在天津组建,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1905年,经光绪皇帝批准,“浚浦工程总局”在上海挂牌。得益于其对黄浦江航道持续不懈的治理,上海港一跃成为世界第七大港。
作为近代中国人试图拥抱世界的产物,这两个机构在百年浮沉中几经涅槃,分别演变为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和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现都成为中交疏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中交疏浚集团还是国内最大的航道施工企业。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交一航局、二航局、三航局、四航局和一公局先后成立,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港口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改革开放之后,中交集团冲在了最前沿。从蛇口炸山填海的第一“爆”,到国内首批高速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中交完成了先行者、主力军再到领导者的角色转变,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史上谱写了壮丽诗篇。
将小我融入大我,中交集团在助力国家“富起来”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高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起涛将这种文化自觉明晰为“三者”定位,即“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承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并围绕定位进行了战略升维、组织再造等。
在“三者”定位的指引下,中交集团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洋山港四期等一系列国家工程,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央企国际化的领军企业之一。
全力参与脱贫攻坚,是中交集团承担政府和社会急所责任的又一力证。
1995年,中交集团前身,原中港集团、路桥集团在交通运输部领导下参与怒江扶贫工作。2005年中交集团组建后,继续在怒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13年,中交集团新增定点帮扶新疆英吉沙县。其中,云南怒江州4个县市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尽管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9.42%下降到当前的10.15%,但仍高于目前全国1.7%的水平,是脱贫攻坚决战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多年来,包括刘起涛在内,中交集团很多人不止一次到过怒江州。
在这里,他们见多了外界无法想象的贫困景象:峡谷深切,耕地稀少,高山居民只能在陡峭山坡上种下小片玉米、土豆,不少人劳作时失足跌落;有的人跟猪住在一处,家里连床都没有;一位高山居民得知被评为贫困户之后,看到家里还有一缸粮食,百思不得其解,“我怎么就成了贫困户了?”;中交人邀请贫困户代表吃饭,简单的四菜一汤,一位当地大姐竟失声痛哭,因为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
看到此情此景,以刘起涛为代表的中交人百味杂陈。内部开会时,现场调研时,刘起涛一再强调,一定要用真心真情去真扶贫,扶真贫。“完成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是政府和社会的急所,中交集团要主动担当,勇于作为。”
《国资报告》记者注意到,中交集团重视扶贫工作,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到日常,体现在行动:2019年12月27日,刘起涛就扶贫工作接受了《国资报告》记者专访——央企董事长就扶贫工作接受专访,非常少见;2019年12月30日,中交集团党委召开2019年第1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刘起涛在会上围绕扶贫进行了多项工作安排,强调要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刘起涛看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扶贫工作,“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生动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忠实地履行中央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跳出大山闯市场
经过深入调研,中交人发现,怒江之困,困在交通——无铁路、无机场、无高速、无航运,是云南境内唯一没有二级以上公路的州;怒江之弱——弱在产业:高山峡谷占国土面积的98%,除了一部分林下经济,全州具备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土地极少,第二产业基本空白;怒江之难,难在“直过”——全州54万人口主要是“一步跨千年”的直过民族,分布在横断山脉1.4万平方公里的半山地带,长期与世隔绝,社会发育迟,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封闭。
交通不畅、产业落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导致商品、信息流通不畅,资本回报率低于发达地区,最终结果就是怒江难以深度融入市场经济大潮,无法享受市场涓滴效应带来的财富增长,贫困成为千年来怒江的自然常态。
中交人意识到,怒江要跳出“贫困陷阱”,有且仅有走出大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条道路。
刘起涛表示,“我们不希望看到扶贫结束了,养了一堆懒汉。要把他们带进市场化发展的大潮中,形成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思想。企业要做的,是解决他们进入市场经济的门槛。”他说,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最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崛起进程中总结出来的治理模式。
作为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受益者,中交集团充分发挥了解市场、熟悉世界的独特优势,制定了适应企业特色,针对当地需求的扶贫方案和推进节奏。
首先是推进交通扶贫和异地搬迁扶贫,消除怒江人与外界的物理障碍。为了解决怒江人僻处高山、与世隔绝的问题,中交集团投入1400万元援助云南怒江安置点建设,解决了741户3000多名易地搬迁安置人员住房问题。出资1.05亿元援建中交怒江州连心桥,出资1.45亿元援建中交福贡木尼玛大桥。两座大桥建成后,将切实解决3万多易地搬迁安置人员的出行问题。
翻过眼前的大山容易,推倒头脑中的大山困难。为了让走出大山的贫困群众稳得住、留得下、能致富,中交集团尝试了各种办法。
比如,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交集团出资1.5亿元援建中交兰坪新时代希望学校,项目建成后可解决3500多名学生上学问题,可为 3000 多名学生提供住宿。出资790万元实施教育扶贫项目,用于怒江州部分校舍改造和建设,改善学习生活环境。投入83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帮扶1600多名困难学生。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中交集团出资举办农民讲习所,教下山的农民生存技能、谋生技能。还依托当地在建项目,2019年定点帮扶800多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刘起涛很清楚,经过短暂培训的下山群众,一时间还不可能达到成熟的产业工人要求。因此他在相关企业反复要求,一定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人走出大山,可能就会带动一批人走出来。一个人返回去,可能一批人就回去了。”
为了解决更多人就业,中交集团因地制宜,在当地发展了多个特色产业。
比如,在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来自中交集团的第一书记王慧奇查阅资料,施行“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建档立卡户+致富带头人”的经营模式,探索发展了火龙果种植产业,取得了良好的扶贫帮扶成效(详见2019年9月《国资报告》文章《央企探路“后扶贫时代”》)
再比如,中交集团驻贡山县秋那桶村第一书记姚聪学向贡山县文化和旅游局申请20万元成立了秋那桶创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由24户建档立卡户57人成立,通过致富带头人模式带动群众致富,既让群众通过生产手工艺品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同时又使怒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
几年来,饲草加工、肉牛养殖、中华蜜蜂、移动温室暖棚、香料种植园,一大批适合当地的产业扶贫项目正在稳步发展,一批品质优秀的怒江特产正在市场上打开局面。对此,刘起涛要求,无论发展哪一个产业,都不能贪大求洋,不能浮躁。“脱贫攻坚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一定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能解决多少解决多少。”
怒江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走进怒江。
中交集团出资举办“中国交建杯”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
为此,中交集团在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举办了中国交建杯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吸引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得益于此,2019年12月,皮划艇野水世界杯花落怒江,标志着该赛事正式迈入世界级高水平赛事行列,成为世界了解怒江的新视窗。
展望即将开始的乡村振兴,刘起涛认为,中交集团市场化、国际化的优势将继续发挥作用。“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全球视野,市场理念,来审视、助推智慧城市、现代乡村,始终带领他们主动地与社会脉搏共同跳动。”
形成命运共同体
几年来,中交集团利用自身熟悉市场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天然优势,以产业为前驱和载体,以破除融入市场的各类障碍为抓手,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把生活已有基本保障的贫困群众引出大山,推向市场,为他们树立了自力更生、多劳多得的意识,让怒江人和怒江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国,让全国人民了解了怒江。
因此,中交集团被云南省和怒江州分别授予脱贫攻坚“扶贫明星企业”荣誉称号,在国资委定点扶贫考核中被评为最高级的“好”。
在刘起涛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交集团构建的扶贫攻坚工作大格局。在这一大格局中,总部与所属企业,后方与派驻扶贫干部,中交集团与怒江州之间形成了利益关联、情感相通、血脉相系的命运共同体。
为了凝聚更多力量,中交集团将扶贫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二级公司、三级企业,分片划分、责任到人。“我们向军队学管理,实施集团化作战,无往而不胜。”刘起涛说,无论是干重大工程,还是扶贫,只要集团一声令下,大家分工协作。
2019年,中交集团总部及各单位共计300余人次赴对口的帮扶5县43个乡镇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其中,中交房地产集团实施“村企共建”,总部机关党总支与自扁王基村党总支,昆明公司与片马镇党总支分别签订党建结对共建责任书;中交疏浚集团组织定点扶贫地区19位基层干部参加党群干部培训班,提升素质能力;公规院设计,三公局承建的中交怒江连心桥项目已正式开工,2020年将建成投用。三公局帮助怒江州完成“匹河乡老姆登护林防火巡护步道”与“兰坪县中排乡街道分流公路”两个项目施工图设计。中咨集团无偿完成福源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出福源大桥路线平面及纵段设计方案、拱桥桥型布置方案……
扶贫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背后的制度支撑。中交集团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与36家全资子公司100%签署《定点扶贫责任书》,下发《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分工》《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在管理上构建了横纵结合的责任体系,远近结合的目标体系,点面结合的工作体系,前后贯穿的互动体系,广度和深度结合的宣传体系,奖罚结合的考评体系。
《国资报告》记者注意到,在这一制度体系中,有不少是专门针对一线扶贫干部的。比如其中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挂职扶贫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对经考核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群众公认的优秀挂职干部,同等条件下,在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级涨薪、评优评先、选树典型等方面优先考虑。
“要让大家知道,只要你付出了组织会给你回报的。这也是中交集团以人为本文化的一个体现。 ”刘起涛表示。
中交三公局建筑工程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永刚,2019年3月担任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接茬王慧奇的工作,帮助自扁王基村扩大火龙果种植面积。截至2019年底,火龙果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60亩扩大到了151.6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从最开始的30户91名增加到252户792名。火龙果产业已成为了怒江州村级乡镇种植业示范点。在被问起挂职后的职业发展问题时,王永刚回答说:“只要做好工作,老实人在中交不会吃亏。”
目前,中交集团在怒江的扶贫干部还有中共怒江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黄紫跃,福贡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常智,贡山县秋那桶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姚聪学等。有了大后方的倾情关怀和鼎力支持,这支有情怀有担当的“中交力量”消除后顾之忧,全情投身扶贫,工作业绩赢得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
有了完善的工作体系,强有力的扶贫队伍,2020年怒江州的如期脱贫已无悬念。但对于中交集团的扶贫工作来说,这不是终点。
刘起涛表示,怒江脱贫后,“我们的扶贫力度不减,扶贫态度不变。只要是政府和社会所需,我们就一棒接着一棒干,长期与怒江共成长。”
为建立支持帮扶怒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应对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培育难度大的问题,2019年,中交集团与怒江州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中交怒江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运营完全按照市场化手段,考虑效益但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所有投资收益滚动投入怒江扶贫开发。
“企业是经济组织,但不能一切向钱看。”刘起涛认为,企业尤其是央企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无论国内国外,都把三大责任平衡好,成为被需要的企业。“钱是企业再发展的动力,不是目的。有了钱可以做更多的事,创造更大的价值。当然,事情做好了,钱会源源不断的来。”
2020已来,脱贫攻坚决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刘起涛提出,中交集团要进一步坚定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中交方案,贡献中交力量。(《国资报告》记者刘青山 特约记者 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