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 开一方战疫“心”药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27

“中国能建的朋友们,大家好,当前全国都在为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油。‘加油’一词背后的故事,蕴含真挚深厚的家国情怀,而且还和湖北、武汉有着不解之缘,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这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为身在疫区的中国能建职工和家属加油鼓劲,专门录制的一段评书节目。

开通关爱热线、送上爱心问候、开设人文关怀大讲堂、邀请人文社科名家大家送上励志“寄语”……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能建结合企业实际特别是湖北职工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关爱、人文关怀行动,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构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把关爱送到职工心坎上

“你好!我的同事确诊了,我怕被他传染,这几天感到十分焦虑。”

“我家的面粉没有了,请问哪家超市可以配送?”

……

在葛洲坝宜昌基地管理中心办公楼一层,有一个热线电话值班室。桌上摆放着一部电话机,旁边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来电情况。5名热线咨询员轮流值班,24小时为职工和居民纾解心理压力、传达防控政策、解决生活难题。这是一条抗击疫情的“隐形”战线。

热线值守人员接听电话

像这样的热线电话,中国能建一共开通了40条,自1月31日以来,平均每天接听500余个。

这是中国能建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的指示精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国资委工作要求,开展人文关怀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能建所属葛洲坝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等重要子企业,近20万职工及家属身处湖北武汉、宜昌等疫情较重地区,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建好一组职工热线、送去一片爱心问候、聚焦一批帮扶重点、倡导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强化一套工作机制”,中国能建党委把构建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作为工作重点,启动开展“六个一”行动。

一句句暖心话在爱心群中传播、一支支志愿服务队联防联控热心帮扶、一名名党员逆行前进坚守一线……所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快速行动,“六个一”行动全面实施、高效推进。

齐心战“疫”,文化助力。疫区职工及家属因“再隔离”而持续“宅家”“禁足”,普遍产生焦虑、烦闷、难“熬”情绪,为此,中国能建着力打造心理援助的升级版。

2月19日,以“心手相连、共度时艰”为主题的中国能建人文关怀大讲堂正式上线,首先在葛洲坝闭路电视台、中南院内网同步播出,并逐步覆盖全体职工。

大讲堂精选公开发行的顶级大家、名家,有关党史国史、传统文化、诗词音乐赏析、心理援助、企业管理等高端人文课程,每天播出两集——从金一南等党史军史专家对我们党苦难与辉煌斗争历程讲述中,从王蒙、单霁翔等文化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中,广大职工和家属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在危机中成长。

为了使人文关怀更专业、更精准、更有效,“大疫有大爱 人文关怀·中国能建在行动”公益活动也同步启动,活动特邀我国文化大家、人文社科专家、心理学家寄语中国能建“宅家人”,通过录制短视频、短音频,奉上疫中人文关怀。

高占祥、王石等文化艺术届的领导专家为疫区职工送“寄语”,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朗诵由中国能建职工创作的诗歌作品,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讲述武汉“加油”的故事,中央党校王杰教授、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南开大学齐善鸿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教授等知名学者,讲授疫情灾难中的生命教育,从中华传统文化汲取“宅家”独处的智慧,湖北籍乒乓球世界冠军刘国正等为家乡父老加油鼓劲……一条条充满正能量的励志寄语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为中国能建及全民抗“疫”注入人文智慧和精神力量。

有温度 有精度 有力量

“长期居家隔离心理压力会逐渐增大,无处释放。作为心理咨询师,就要通过共情、倾听的方式,为他们纾解压力、安抚情绪。”周娅说。

周娅是中南院工会宣教及生活主管、心理咨询师。像周娅这样的热线咨询员,在中国能建有40多名,由公司党群干部、心理咨询专家及医院治疗防护专家担当。他们大多数身处疫区,了解企业和职工实际,更容易产生共鸣,成为抗击疫情的一股重要力量。

职工观看人文关怀大讲堂

为了让心理咨询更专业,中国能建特别编制了《中国能建疫情防控职工心理关爱工作手册》,还在热线咨询员上岗培训中,对思想政治建设、心理建设和共产党人“心学”建设的结合进行了有益探索。

由于文化和性格等因素,最初很多职工不习惯、不愿主动拨打热线电话,为了尽快让热线“热”起来,中国能建党委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优势,要求各级党政工领导主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将党组织的问候和关怀送达职工。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率先致电葛洲坝集团和中南院,代表集团对在鄂全体职工和家属表示慰问;葛洲坝集团、规划设计集团负责人给确诊的职工一一打去电话,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所属各企业纷纷建立起爱心群、开通职工关爱热线,第一时间传递组织贴心问候。截至目前,各级党政工领导和工会委员通过电话问候职工和家属超过4.2万人次。

热线电话很快“热”了起来,内容涉及心理咨询、生活保障、看病求助、政策咨询、建言献策等等,自开通至今,共接到电话1.9万余个。

“热线能够真正‘热’起来并持续下去,其核心‘密码’是发挥了‘两个优势’,实现‘三个协同’。”中国能建党委相关负责人说,“各级党政工领导主动给职工打电话,送去组织的问候和关怀,发挥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优势;通过专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发挥心理专家优势,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二者相得益彰。我们推进企业党群干部、心理咨询专家、人文社科专家协同,活用政策理论,善用疏导技巧,巧用网言网语,涵养和修炼光明心(越是困难越看到光明)、静定心(每逢大事有静气、危机面前有定力)、同理心(感同身受、共情共鸣),回归本心(叩问自我、三省吾身),最终达到坚定信心,让热线更有温度、更有精度、更有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和心理咨询,分别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文化和现代科学,从不同层面影响、改造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职工关爱热线、人文关怀大讲堂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在理论、思路创新上有高度,解决现实问题上更接‘地气’。”中国能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中国能建已编辑、制作人文关怀大讲堂视频讲座28部,10多位人文社科专家受邀寄语“宅家人”,让职工群众的能力素质、人文素养、精神境界得到全面提升,调整好心态,为投入复工复产打下基础。

坚定打赢信心 积蓄前进动力

“得知自己确诊后,真是蒙了,心里慌得很。幸亏拨打了热线电话,听到咨询员的话,才逐步平静下来。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配合治疗,现在已经康复了。”中南院一名职工说。

中南院职工关爱热线的心理咨询员,被职工和家属亲切地称为不见面的“白衣天使”。中南院物业管理公司民调室主任、电力社区负责人张俊就是其中一位。一个多月来,张俊和社区服务团队共慰问帮扶职工和家属1000多人次,声音嘶哑了,依然耐心回复。

“我老婆2月10日的预产期,小区封闭管理,无法出门……”一天,葛洲坝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心理中心老师文兴华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她意识到事态严重,温和地安抚对方,挂上电话后迅速反馈情况,中国能建党委领导立即协调葛洲坝宜昌基地管理中心,联系医院、安排车辆。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一位职工被隔离观察,他打来热线委托公司照顾他正在住院的83岁老母亲。葛洲坝宜昌基地管理中心获知情况后立即落实。

每天吃完早餐,葛洲坝路桥公司退休职工吴方庆一家老少,就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葛洲坝电视塔播出的“人文关怀大讲堂”。这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他们生活必不可少一部分。

“通过人文关怀大讲堂,学习传统文化和防疫知识,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丰富了我们宅在家里的精神生活。疫情发生以来,公司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我们,无论买菜送药,还是文化生活,从各个方面给予我们帮助,也更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吴方庆说。

“疫情期间,虽然封闭在家,却是一个静下心来充实自己的好机会。”葛洲坝一公司综合管理部职工杨晶说,“我以前常听刘兰芳的评书,在大讲堂我再次听到刘老师的声音,既亲切又感动。武汉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疫情当前,作为在汉央企职工,我将尽快调整状态,为早日复工复产做好准备。”

打开电脑,登录内网,每天观看人文关怀大讲堂,已经成为中南院工程总承包公司宋森然的一种学习习惯。

“金一南教授在演讲中提到,80多年前,战备物资匮乏,困难重重,面对侵略,我们在平原山川战斗,在天空江河战斗,在街头巷尾战斗。如今,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我们依然不屈不挠,在医院战斗,在路卡战斗,在社区战斗,在家中战斗。我想经此一‘疫’,全国上下会更加团结。至暗时刻终将过去,那时,满城繁华如初,你我相遇如故。”每次听完讲座,宋森然都心潮澎湃。

“人文关怀大讲堂给大家无形的鼓励和慰藉。虽然我们不像医护人员一样奔赴在抗疫一线,但我们也有坚守的阵地。中南院一群群‘逆行者’们,身处疫区,在困难重重下,依然坚守岗位,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体现了中国能建人的优秀品质。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必将迎来春暖花开。”中南院发电工程公司陈露充满信心。

葛洲坝一位患有“玻璃骨质”病症、已透析19个年头的退休老党员龙良友,在给企业党委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心忐忑不安,不能外出怎么办。正当我为透析发愁时,组织上派人来了,这真是雪里送炭!你们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

“我更爱自己的企业了,今后一定与企业同心同德,为建设国际化大公司而奋斗。”

“我在这次抗‘疫’中看到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公司治理也经受了大考,我对我们国家、我们企业充满信心。”

……

解心忧、排难题、暖人心、稳人心。职工关爱热线、人文关怀大讲堂、给职工及家属送温暖等行动,开启了信息“直通车”,架起了思想“连心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总书记的关怀、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组织的关爱切实送到职工心坎上,为疫情重压下的职工和家属构筑起一道坚强的心理防线。

【责任编辑:王莉】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