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护航市场主体 深度畅通产业链运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27

日前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认为,下一步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各类企业共渡难关。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与安全,是中国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根基所在。如果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外部,中国企业与产业的发展也必然受制。概括而言,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顺利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大循环,让国内各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能正常生产运营;二是助力中国产业与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并提升产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三是可以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效应,实现企业降成本增效益,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与强力。

上述座谈会称,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从座谈会透露出的相关情况来看,一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动地表现出政策层面对于保护好市场主体的态度与决心。

事实上,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顶梁柱”,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保产业链及供应链方面,通过“补链强链延链”等组合拳,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首先在聚焦“补链”上,作为经济运行的血脉,做好交通运输组织保障,可以说是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的关键环节。从全球最大航运企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来说,在疫情期间,为坚决防止交通运输受阻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集团充分发挥全产业链贯通优势,船队和全球航线服务始终不中断,所属1300多艘船舶持续正常运营,1000多家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航运、物流、港口、货代、船代等全线接力,坚持“7×24”小时作业和服务,全力确保我国外贸进出口运输和国际贸易物流“生命线”货流通畅,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民企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徐继峰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已经不再局限在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跨越国界,根据资源禀赋等进行国际分工。我国虽然被称为“世界工厂”,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够在国内生产,很多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如高端装备、芯片等依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出现断供,这对于整个产业的正常运转将会带来较大的冲击。所以,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对于稳定中国制造业、稳定经济基本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补充称,每个企业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均依托产业链而生存发展,若产业链出现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势必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所以从央企自身来说,保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同样也会受益。

其次在“强链”方面,央企更是紧紧扭住产业链协同这个牛鼻子,深化开展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等合作,助力经济稳步向前。如疫情期间,中国三峡集团与山煤集团以煤为“媒”,实力演绎产业链上下游抗疫保电“最佳拍档”。作为物资生产的源头,山煤集团克服困难,积极复工复产,在煤源供应、运力组织上集中力量优先保证受疫情影响地区和中国三峡集团湖北能源集团的煤炭供应。原料供得上,还要出得去。中国三峡集团协助山煤集团,打通人流、物流堵点,突破货运物流限制,顺利让列车发运;所属湖北能源集团在疫情期间保持生产运行平稳态势,充分保障区域供电供热安全稳定。两大企业的联动作战,促使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并得以充分发挥,解决了湖北的燃“煤”之急。

在刘兴国看来,对于在体量规模、技术积累等放具有天然优势的央企来说,其本身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资本布局会相对更为完善,因此也更有能力与实力为保护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做出突出贡献。下一步,央企应进一步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深度梳理,查找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按照国家战略布局等要求,科学地进行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从而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保障能力。

最后在创新升级“延链”上,今年央企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继而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发展驶入“快车道”。如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也积极探索5G技术与智能发电技术的深度融合,努力推动智慧电厂前沿科技技术的深度开发。6月13日,国内首个火电物联发电5G宏基站在国家能源集团国电东胜热电完成基建、通电、调试,正式接入核心网,这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进入5G+智慧企业建设新时代。

在刘兴国看来,下一步央企在保护好产业链供应链方面,还可从两方面进一步着手:一是围绕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争取通过技术进步早日摆脱其他国家或企业对我国产业与企业发展的技术压制,进而推动我国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提供强大助力;二是要以补全产业链、供应链为目的,进行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一方面是在国内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投资,消除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断点;另一方面则在国际市场进行投资或并购,加强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能力,遏制国际供应链断链风险发生的可能。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