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重工“跨界”改革焕新生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08-11

工人在风力发电机定子生产线上进行嵌线操作。

中国船舶集团所属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汾西重工”)是一家诞生于1954年的老牌国企,为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汾西重工在多个行业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第一次“跨界”,从国外引进发电机技术,开始跨入电机行业;肇始于2006年的第二次“跨界”,引进了风力发电机技术。经过多年潜心钻研,这家老牌国企已经形成了涵盖同步发电机、特种电机、风力发电机、民用电动机等产品,以及不断向上下游延伸的电机产品研发生产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供应商。时至如今,这家老国企依旧踏浪前行,在不断“跨界”中探寻新的变革。

唯改革者进

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多年来,汾西重工按照“调结构、转机制、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设立领导组和专项办,以及基层单位业务骨干和政工干部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稳步推进国企军民分立、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改及资本运作、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等改革任务,改革一项成功一项,老国企焕发出新生机。

汾西重工所属的山西汾西机电有限公司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于2008年启动了电表类产业的混改工作。混改设立的山西汾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汾西机电以资产入股的方式投入400万元,持股比例40%,外部战略投资者和员工分别以现金入股的形式占有30%股份,开启了企业的混改之路。

2015年,汾西重工在启动电力设备分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选择与其业务互补的企业开展产业协同,在多家意向企业中,选择了一家电力安装公司作为战略合作方。2018年,汾西重工在推进汾西机电矿用防爆电器事业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按照国有资本优化布局,激发市场经营活力的理念,形成了汾西重工参股、外部战略投资者控股的混改新模式。2019年,汾西重工在对热交换产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推进市场化经营,选聘职业经理人,推进契约化、任期制管理。

在股改和资本运作方面,汾西重工于2014年启动了汾西电子的新三板挂牌申请,并在进行审计、评估、法务、券商等中介机构选聘的基础上,历时半年完成了尽职调查、财务审计、职工股内部转让、资产评估及备案、国有股权方案批复、股份公司设立、新三板挂牌材料编制等工作。2015年“汾西电子”成为山西省第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

为平稳有序推进社会职能分离改革,汾西重工按照“压缩关闭、改制重组”的总体思路,制定了社会职能改革框架方案、后勤辅业改革总体方案。在鼓励经营者持股、选取投资者的基础上,于2013年启动对原招待所的改制,组建了国有控股的山西汾西富格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实现良好的运行效益。2018年,汾西重工关闭了原厂办幼儿园,整建制将职工医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在有效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通过医养结合的模式,增加了附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资源有效供给。目前,汾西重工“三供一业”中的供水、供热已经完成,供电正在加速收尾。

通过一系列措施,汾西重工企业负担有所减轻,各经营实体激发出新的活力。汾西重工组织人事部主任罗将军表示,就公司混改“试验田”汾西电子来说,原来的亏损企业改制后随即实现止亏,此后更是年年分红。

跨入陌生领域

开辟广阔新天地

今年1月至5月,汾西重工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风力发电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350%,利润同比增长超4成。5月交付的风力发电机达260余台,创下历史纪录。成功的取得从来不是偶然,这源于汾西重工的超前布局。

汾西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前些年国内船用发电机市场的回落,公司的拳头产品销路受阻,但目前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却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就是企业在船用电机销售火爆的2006年,就以超前的眼光筹划从德国引进2兆瓦风力发电机技术,开启了从船用发电机向风力发电机发展的“跨界之旅”。

此后的时间里,汾西重工不断通过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成功自行研制出1.5兆瓦和850千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开发出2兆瓦无刷同步风力发电机以及3兆瓦、5兆瓦高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等新产品,其中5兆瓦产品已实现产业链配套,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2兆瓦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批量配套。3兆瓦双馈机型和5兆瓦海上永磁风电机型也已经交付用户。

与此同时,汾西重工还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多款直驱、半直驱新产品的预研程序已经启动。汾西重工太原电机事业部总经理刘登元介绍说,目前公司实现了在研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技术与国际同步,部分在研产品样机能与老牌国际巨头相媲美。汾西重工已经成为国内重要风力发电机制造供应商。

随着海上风机全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以及单机容量的扩大,鼠笼异步风力发电机正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等优势成为我国海上风电的主流机型,国内多家整机企业纷纷选择该项技术路线。汾西重工加强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成立专项课题组,仅耗时4个月,就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今年3月15日,汾西重工最新研制的5兆瓦级鼠笼异步海上风力发电机试制成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最大兆瓦级鼠笼异步海上风机,对整个风电产业国产化配套应用具有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

刘登元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系统集成、量身定制、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布局,实现新的整体跃升。

市场竞争白热化

“大客户战略”行稳致远

2018年,随着国内风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汾西重工制定了“大客户战略”。通过对标最先进的产品类型,调集各种内部资源,努力研制各种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凭借在发电机方面数十年的技术积累,针对不同客户要求,汾西重工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在一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18个风力发电机的新型号,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做到了质量更好、性能更优、交付速度更快,赢得了风力发电行业大客户的认可。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大客户日益提高的要求,除了正常的客户拜访之外,公司还邀请国内风电行业大客户参观生产线,在与大客户的密切沟通中找准差距,进行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改进。同时邀请质量管理专家来公司授课,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工艺技术人员结合客户的要求,重新编写了工艺操作手册,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对标客户的质量要求,重金引进高精尖生产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可控度。

刘登元说:“最初和大客户接触的时候,他们请的都是国内外的专家,对我们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要求非常高。其中一条就是要有独立的生产线来生产订单。因为他们最担心的是我们的产能。我们就请熟练工人拿表掐着时间算,一天能完成几台,把基础的数据都摸了出来,还专门请来专家指导我们挤时间,一年之内产能就实现了翻番。”

今年,汾西重工通过防疫生产“两手抓”,科学组织、靠前指挥,抢抓复工,在零部件供应商一时无法复产的不利条件下,通过自主创新、挖掘内部生产资源等措施,解决了3.4兆瓦风力发电机在试制中的重要工艺难题,还突破了产品基座底脚加工瓶颈,保证了用户合同的准时交付。

精益管理

老国企的路越走越好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汾西重工连续多年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公司为机加工工段配置了新的车机座镗床和底角立铣车,节省了外协成本。绕线工段对电磁线料头焊接使用,云母带料头拼接再利用,调整热压和涨形的顺序,使得每台风力发电机可节约上千元;嵌线工段把端部包扎工序分离,把转子打无纬带工序改为成品无纬带外套,定转子改进浸漆工艺操作方法,节省成本又提高了效率;5兆瓦风力发电机改变了电磁线采购方式,部分零部件国产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保障了生产进度。

“你能想到吗?我们车间的风电转子嵌线移动距离从434.6米减少到278.2米。”刘登元说,这相当于在车间内少折返2.5次;同时转子在生产区域搬运次数减少4次,减少67%;风电转子生产区域跨度缩短至26.4米,减少51%。改进后,由于生产布局更加紧凑,嵌线工序产能每月增加40台。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对工艺流程、物流周转的不同环节进行分析改进实现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设计和制作风力发电机转子校形工装,解决了转子径跳超差问题,减少了外协返修产生的高额费用。

实现精益准时化生产,对重点紧急订单按工艺生产流程编制详细的日、小时生产节点控制图,生产月计划、周计划,每天检查考核,保证紧急订单的及时交付。

在营销管理方面,汾西重工严审合同,从源头进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款过程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关注付款人条款的执行情况,及时提醒销售人员开票、回款等。针对呆坏账和回收困难的应收账款,安排专人追缴,对部分老赖递交律师函,实施法律诉讼等。通过精细化的销售管理,公司一年时间内就曾清理老旧欠款26笔。其中5年以上账龄的16笔,共380余万元;3到5年账龄的10笔,共740余万元。

汾西重工还不断提高售后维修能力,通过专项技术攻关,改进维修方式,每年能节省约上千万元资金。

此外还有价格评议制度,节约采购资金,使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3%-10%;太原、无锡两地共享采购价格和供应商,进行采购价格信息共享;改变风电轴生产方式,每根节约5000元;外购编码器采用换型、波动性采购等手段,降低成本4%以上等等。

通过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回款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企业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时间控制、回款控制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整体运行效率有了极大提高。

“老国企改革,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是我们走过来了,并且越走越好。”罗将军说。

汾西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卫华说,下一步,汾西重工还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公司总体规划与各专项领域、控股公司、子公司具体规划相辅相成的规划体系,聚焦提升企业运行质量,聚焦提升效率效益,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