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资委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激励和引导省属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既要经济效益、更要碧水蓝天。近年来,江苏省属企业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低碳运营管理、城市生态修复、清洁能源使用、海洋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积极实践,努力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使江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色资产”成为人民的“生态福利”。
江苏省国信集团:以绿色低碳循环引领高质量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发展。做强能源“绿色存量”。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加强对在役机组的环保、节能和供热技改投入,煤电机组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稳步组织实施集团旗下燃煤机组液氨改尿素、煤场全封闭改造,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践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态文明。“十三五”期间,分批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关停煤电机组4台,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容量30.6万千瓦;新增325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目前,江苏省国信集团清洁能源装机540万千瓦,占该集团省内控股装机容量近40%。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集“风光水火气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大型、清洁、高效、智慧滨海港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充分发挥LNG接收站、储能、抽水蓄能电站的调节能力,规模化建设海上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努力打造出新能源、煤炭高效清洁利用、LNG接收和储运调峰等多元能源供应的精品示范体系。
江苏交控:构建绿色路网
绿色养护铺筑“绿色高速”。推广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每半公里可节约10.6吨标准煤,累计节约石料3.2万吨;研发高速公路里面3D数字化施工技术,精准应用沥青等摊铺材料减少损耗;应用超薄抗滑磨耗层(TFC)技术,节约长期养护资源使用;推进就地热再生技术,实现原路面材料循环再利用,累计减少碳排放2.9万吨……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苏式养护新模式为“绿色高速”注入技术力量。通达之道“绿”为先。制订《江苏高速公路径流水质图谱》,开发桥面径流收集处置技术,让污染防治更标准、更专业;建立江苏高速公路噪声管控系统与路网规划体系,制订江苏高速公路噪声地图和《高速公路声屏障养护技术规范》,采用噪音声屏障、降噪沥青材料等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噪声污染。绿色产业激发新动能。2020年12月,江苏交控如东H5#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发电,成为当前国内已投运海上风电场中海上升压站最重、海缆路由最长的项目。2020年,江苏交控投资新能源项目29.72亿元,投放服务区新增新能源充电桩48个,全年清洁能源发电1.3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4.27吨,减少二氧化碳10.64万吨,绿色产业优势不断凸显。
东部机场集团:让绿色因子融入每个角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14年投用的T2航站楼不仅获得绿色三星建筑设计标识,更是全国首家获得绿色三星运行标识的航站楼,改扩建后的T1也是“绿色三星”建设运行的追随者,这两座“会呼吸的航站楼”总是将温度、湿度、照度把控的“刚刚好”,给旅客带来四季如春的美好感受。
448块气动窗,542块电动窗帘,180个智能监测点······靠这些技术,T2航站楼率先实现了内外空气自然交换,外天窗采用的遮阳百叶根据光照调节,“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航站楼各区域的温湿度,定时巡查、人机交互,23度以上,关闭气动窗,启用楼内空调系统,保证旅客最佳的候机环境。除智能照明、自然采光,在旅客看不到的地方,T2航站楼及停车楼还采用了屋顶绿化、可调节遮阳、雨水回用等多项绿色建筑技术,打造高效、健康、节能的新型绿色建筑。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从规划伊始就瞄准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高起点地建设绿色机场。在改扩建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空调管理系统能快速调节楼内温度,电力监控系统则能实现楼内分区、分时自动照明。和T2一样,T1也启用了诸多像遮阳百叶外天窗这样的绿色环保硬件,除此以外,航站楼楼顶在改扩建后设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并建设了分布式能源系统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这些设施让航站楼在电力使用中也能实现减排。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在尊重和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尽可能修旧利旧,发挥原有建筑、用地及设备的最大潜能,并在创新中实现超越,打造航站楼改扩建工程的绿色典范。如今,投运近一年,就已告别了传统机场高能耗的印象,这里的碳足迹越来越少,绿色印记越来越多。
徐矿集团:服务全省绿色生态发展
围绕“智能提升、技术升级、清洁低碳”创新工程,搭建五大合作平台,协同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企业,“绿色闭坑”实现重大进展,形成4个研究领域、6个系列、21项关键技术,成功变“水害”为“水源”、“热害”为“热能”。所属三家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徐矿发电公司利用丰富的污泥处置经验和高效的处置设备,陆续为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地的企业处理固废5万余吨,成为江苏省污泥处理能力最强,处理量最大的火电企业。华美热电公司成为江苏省首家“脱白”系统连续运行的企业。2017年以来,环保工程累计投入约4.5亿元。生态治理新标杆。累计投入生态治理和村庄搬迁资金47.85亿元,在采煤塌陷区上相继建成了潘安湖、安国湖、九里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创出了衰老矿区生态修复的样本。与徐州市沛县对接,利用采煤塌陷地资源发展光伏产业;高质量运营好现在参股昆山燃气发展项目;与江苏国信、沿海集团等省企业联合成立沿海管网公司,做好江苏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营。
江苏省沿海集团:构建生态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治理,推进实施约2万亩滨海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改良区全域严格按照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高品质水稻产量由最初的450斤/亩提高至800斤/亩以上,基本实现了由沧海变桑田;退出条子泥垦区土地1.5万亩,支持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入选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依托滩涂围垦存量土地资源,有序实施大丰海北区域7.7万亩退渔还湿和生态修复,全力支持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建设。全面介入生态河湖治理行动,参与和实施高邮湖、宝应湖等省级退圩还湖重大生态治理项目,多渠道拓展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空间,构建稳定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业务模式,推进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持续为江苏省经济发展提供后备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以“为社会提供绿色、生态、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为目标,推行绿色标准化种养,绿色有机认证达7万亩,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利用养殖水面和边角闲置土地,主导建设江苏省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灌云洋桥200MW渔光一体项目,今年底投产达效后了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中国华电集团合作建设华电金湖光伏项目,参股江苏新能源、省沿海天然气管道、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盛虹石化等沿海重大项目,成为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
汇鸿集团:建立林浆纸产业绿色循环供应链
汇鸿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人造板材出口企业,已连续9年排名中国林产品(胶合板类)出口数量和金额双第一,年平均出口额在2亿美元左右,占全国此类产品出口份额的6%。汇鸿集团旗下的江苏纸联年均回收废纸260万吨,营业规模55亿元,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废纸回收企业第一位,并初步形成了废纸源头回收控制质量、专业分拣打包、配送造纸厂的“一条龙”专业回收体系。此外,集团年进口纸浆超过110万吨,营业额超40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针对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再生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汇鸿集团通过将相关业务资源以供应链运营的思路重新进行流程再造,初步形成了“原木、纸浆进口——板材、纸张生产加工——产品出口或终端消费——废纸回收利用”的一条龙的林浆纸产业绿色循环供应链,通过信息化建设及供应链金融等手段,有效带动了上下游数千家企业的产业升级、高效协同和国际化拓展,为我国绿色林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江苏省港口集团:高质量建设绿色港口
牢牢把握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这一重要使命,江苏省港口集团坚决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规划、建设、改革、经营全过程,成立伊始就启动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近10亿元全面“治水、治气、治废、护岸、增绿”,并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大宗散货码头作业粉尘监测全覆盖,积极应用绿色设施、绿色能源、绿色流程工艺,着力提高本质环保度,守护美丽江苏。2020年,苏州港港盛分公司荣获“亚太绿色港口”称号,此前,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获评全国首批“四星级绿色港口”,张家港港务集团获评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示范港、“省五星级绿色港口”,这是江苏省港口集团加快绿色港口建设、完善环保节能体系、打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环境的现实写照之一。“绿色智慧平安,是事关港口生死存亡和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这已经成为集团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一致共识。“必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江苏省港口集团忠实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在南京,积极配合城市改造,百里港区退港还城、打造南北两岸新“外滩”。去年5月,原南京港港华公司旧址、鼓楼滨江风光带“新都市”休闲地对市民开放;今年“五一”,原南京港第二港务公司旧址、如今的江北滨江风光带火爆出圈。江苏省港口集团下辖港区遵循着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原则,大力发展码头能源的油改电、油改气的工程,推进码头岸电全覆盖,以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建成18430米防风抑尘网,配合港区堆场内洒水喷淋,降尘率为97.5%。苏州港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一举实现“粉尘浓度云监测、精准锁定起尘点、喷淋启停全智能”,引领绿色港口进入智能时代;镇江港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大宗散货码头作业粉尘监测全覆盖,港区TSP指标远低于行业标准,PM2.5指标低于市区均值;扬州港主动升级改造,从以前“晴天一脚灰、雨天一脚泥”,到现在的大运河“最美岸线”,推进最美“园林港区”和风电设备特色中转港建设。
江苏省环保集团:以技术创新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
江苏省环保集团以科技创新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取得初步成效。集中发力固废治理。集团所属省环境工程技术公司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危废信息化全流程管理试点,推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模式下智慧危废云收集系统,实现小微企业危废全流程管控。环境资源公司推进高校实验室危废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南京为先行试点,逐步建立为高校实验室废物管理的收集、运输、处置一体化服务体系。精准解决环境问题。针对苏北某区域今年空气污染加重情况,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走航监测等手段摸清污染特征,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开展驻场帮扶服务,有效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完成徐钢中央水处理EPC项目,打造工业(园区)污染治理板块业务的“示范工程”。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承办省第六次“金环”(金融和环境保护)对话会,围绕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和绿色金融服务开展供需对接交流,发布108项减污降碳先进技术供应清单,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单位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江苏水源公司:护一江清水北上
江苏水源公司作为东线江苏段工程的建设者、运营者,始终秉承“一江清水向北送”理念,肩负着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精确高效调水北上。着力提升工程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完善 “统一调度、联合运行”调水体系,截至5月20日,顺利完成2020-2021年度向山东供水6.74亿立方米的任务,为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贡献力量。创造行业“水源经验”。站在守护东线调水“生命线”的政治高度,统筹安全与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江苏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研究、实施工程管理“10S”标准,运西线6座泵站实现“远程控制、少人值守、智慧管理”目标,标准化建设“水源经验”得到肯定,并在行业内推广应用。助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沿线区域的航运条件、渔业养殖条件,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城乡居民用水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建设期,构建“运河文化线路、水利遗产廊道、景观游憩廊道、城镇经济廊道”四位一体的建设环境规划体系,东线源头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洪泽站被评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宝应站、解台站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大力推动东线“清水廊道”建设,使沿线地区水环境焕然一新,获得“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