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会上的发言

文章来源:国资委宣传工作局  发布时间:2005-06-09

坚持依靠方针  深化厂务公开
努力构建武钢改革与发展的和谐环境

中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委员会

二○○五年六月九日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近年来,武钢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进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及国资委党委的要求,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重要意义,着力健全武钢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厂务公开的有效形式,使党的“依靠”方针在武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深化厂务公开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分明确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集中体现,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能否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能否真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厂务公开的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因此,武钢党委把贯彻“依靠”方针,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高到政治性、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

  首先,实行厂务公开是企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企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当体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中去。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武钢不断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厂务公开作为一项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到企业的领导体制之中,明确规定各级党委要把厂务公开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实施情况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重要依据,并与奖惩任免挂钩。

  其次,实行厂务公开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做好扩大基层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上下功夫,保证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厂务公开作为公开办事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质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和落实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这集中反映了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特色和优势。武钢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出发,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之中,坚持做到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方案不出台、不实施,未经职代会讨论决定的大事不拍板、不定局。

  第三,实行厂务公开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有企业必须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根本原则上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实的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行厂务公开,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密切企业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使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在企业和基层中更加坚强牢固。因此,武钢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的重要内容,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制度之中,充分发挥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在推进厂务公开实践中还十分注重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党委的责任意识。武钢党委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指导思想,把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切实担负起“党委是第一责任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的重任。二是强化行政的主体意识。武钢各级经营管理者牢固树立自觉公开厂务、主动接受监督的观念,不断增强对深化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依法正确行使企业生产经营指挥权、管理权。三是强化职工的参与意识。武钢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大力提高职工群众对深化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参与程度。目前,武钢已经形成了公司上下高度重视、机构制度健全、职工广泛参与、齐心合力推进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领导,有序推进,构建武钢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

  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武钢实行厂务公开制度以来,也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之初,由于各单位对厂务公开的认识不一致,对厂务公开内容、形式、要求的理解也不一致,使各单位厂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平衡。对此,武钢党委重点从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入手,着力建立“事事有规则、人人有责任、时时有控制、环环有考核”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为推进厂务公开提供组织保证。武钢建立了以党委书记、总经理为组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由纪委监察、办公室、组织人事部、企业管理部、宣传部、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深化厂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对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审定重大公开事项,指导协调解决深化厂务公开工作中的问题,做好指导考核工作。各二级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厂务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纪委监督、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建立工作运行机制,促使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化。武钢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了十多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并要求所属96个基层单位全部制定厂务公开实施细则,一些单位还因地制宜,制定了车间、班组事务公开制度,这些制度对公开的总体要求、公开内容、实现形式、公开程序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避免了厂务公开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和随意性。

  三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厂务公开工作的质量。武钢明确规定,在厂务公开工作中,既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既要公开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办事程序;既要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每年11月,各单位对照厂务公开内容进行自查,并组织本单位职工代表认真填写《武钢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满意度测评表》,同时写出本单位厂务公开自查总结报告。然后,在各单位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公司厂务公开监督小组对各单位的厂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听取厂务公开工作的汇报,查看厂务公开工作资料,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反映。通过监督检查,保证厂务公开工作的质量。

  四是建立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厂务公开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武钢还建立健全了公开前预审、公开中监督、公开后评议、失真后追究的岗位责任制度、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检查结果,评选出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并纳入公司“三个文明”、工会“双争”竞赛评比内容。对不合格单位或搞假公开的单位,取消当年度单位和领导个人的评先资格;对违反厂务公开有关规定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导致矛盾激化,影响企业稳定的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等,有效地解决了形式主义和责任追究不落实的问题,促进了厂务公开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

  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实现形式的创新

  1999年以来,武钢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典型示范、逐步展开阶段。1999年,武钢在着手研究和制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办法的前提下,在烧结厂、二炼钢厂、能源动力公司、钢铁股份公司、建设公司、矿业公司等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并通过召开厂务公开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对厂务公开工作进行探索与推广。第二阶段是整体推进、全面铺开阶段。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推进。2000年,武钢所属厂矿单位全面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推行面达到100%。第三阶段是巩固发展、完善提高阶段。对厂务公开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经验,基本实现了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全公司民主管理工作上台阶。随着武钢厂务公开工作的逐步深化,我们重点围绕落实和维护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审议权、监督权等权益,不断探索创新厂务公开的实现形式,逐步形成了具有武钢特色的厂务公开制度。

  1.不断强化以职代会为主渠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武钢不断创新和拓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在原有20多项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和制定下发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条例》、《职工代表意见回复制度》、《职代会提案落实责任制度》等,这些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以落实职工各项民主权利为重点,以约束企业领导行为为特征,以规范化的办事程序为保证,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在强化以职代会为主渠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过程中,我们首先是抓好职代会的两头延伸,提高职代会质量,充实职代会内容。每次职代会前,都要召开专委会,认真讨论、审议拟提交职代会的议题,坚决做到专委会不通过的议题,不能提交职代会;每次职代会结束后,认真执行职代会提案、议题的工作落实责任制和职工代表意见回复制度,搞好公开和监督落实。其次是将总经理与职工代表直接对话引进职代会。在职代会上,推荐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工人代表在会上发言,总经理就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当场作出答复,这种方式深受职工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三是建立了职工代表议事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武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科学水平,武钢投资60万元专门建立了职工代表民主议事厅,作为武钢职工代表的政治活动场所。总经理与职工代表在这里进行民主协商对话,工会代表与行政部门协商对话。其中,总经理与职工代表对话每季度一次,工会与行政部门对话每月1~2次。自2002年6月职工代表民主议事厅投入使用以来,仅集团公司层面就举行总经理与职工代表、工会与行政部门民主协商对话会达30余次。目前,武钢的许多二级单位也纷纷建立了一线职工与厂长、经理的定期民主对话制度。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职工群众和领导干部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联系,使充分尊重和行使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权利与充分维护和行使企业管理者的生产经营指挥权有机地统一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第四是积极推行招议标职工代表监督员制度。武钢原、燃材料以及机电备品备件的年采购额高达80亿元左右,占武钢制造成本的50%以上。为了使厂务公开切实成为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选聘职工代表监督员参与大宗物资采购招议标的全过程,杜绝管理漏洞和暗箱操作,实施“阳光采购”,对采购厂家公开、采购合同公开、采购价格公开,并实行大宗物资采购的质量、检验标准以及合同执行情况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跟踪监督,使加强企业管理与深化民主监督实现了有机统一,2002年以来共降低采购成本达7.1亿元。

  2.不断拓展职工广泛参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渠道。随着企业的发展,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对此,武钢采取多种方式拓展职工参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渠道。一是建立“值班厂长”制度。1999年上半年,武钢在厂务公开工作中创造性地推行了“值班厂长”制度,将普通一线职工代表通过民主程序推荐进厂、矿领导班子,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这一制度的推行,使武钢职工在民主管理的参与程度上产生了新的突破,实现了由浅层工作型向深层智囊型的拓展;由听政议政型向参政决策型的拓展;由代言沟通型向组织实施型的拓展;由局部监督向全过程监督的拓展。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欢迎与大力支持,很快在公司得到广泛推行。6年来,武钢所属具备条件的73家单位全部实行了“值班厂长”制度,全公司已有800多名职工代表担任了“值班厂长”。二是建立厂情通报制度。在武钢大门设立了巨型的电子厂务公开栏,让职工群众每天都能及时了解到武钢的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半月一期的《武钢情况通报》专刊、《武钢工人报》、武钢电视台等媒介,将武钢基建、技改、技措项目,以及处级干部任前公示,高级职称评定、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情况予以公开,接受职工群众全方位的监督;通过月末会、季度厂情发布会、半年工作会和职代会等形式,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重要问题定期向全公司的干部职工公布,让职工群众知家底、晓厂情,群策群力共同搞好企业。三是实行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为了使厂务公开切实做到既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公开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使厂务公开始终在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武钢于2001年3月实行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直接倾听职工的呼声,了解职工的思想、困难、愿望和要求。各二级厂矿也相继实行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四年多来,共接待来访职工3000多人,解决了一批职工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断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改进。四是全面推行职工代表视察制度。厂务公开的实质是监督,包括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行使职权的行为和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分配等方面行为的监督。为了保证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武钢推行了职工代表视察制度,定期组织公司、厂矿二级职工代表就企业生产经营、劳动保护、生活后勤、集体合同等方面内容开展巡视督察活动,对视察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收集到的职工群众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整改意见书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研究,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和解决。通过制度创新,使职工广泛参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

  3.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特色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不断探索、丰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形式。比如我们建立厂务公开电脑网站、局域网和电子触摸查询系统,促进厂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武钢结合企业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手组建了厂务公开电脑网站和局域网,并专门在职工人数比较集中的地点设立了电子触摸查询系统,武钢下属二级单位也纷纷在厂区设立了厂务公开电脑查询系统,职工群众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全面了解国家政策、武钢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各种厂务公开的资料。通过厂务公开信息化建设,武钢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厂务公开网络,进一步促进了全公司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深化发展。与此同时,基层单位还运用ISO9000原理建立厂务公开质量保证体系,创造了车间民主评议会、民主电子表决器、厂务公开电脑网站、厂务公开民主协商会、厂矿长联络员、职工代表代理车间主任、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等20多种厂务公开的实现形式。

  四、注重实效,深化认识,以扎实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武钢全面和谐发展

  武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经济效益逐年稳步提高。武钢通过坚持不懈地深化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较好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3年,武钢实现利润26.83亿元,实现利税56.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29%、55.64%;2004年,武钢实现利润70亿元,实现利税107亿元,均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今年1~5月,武钢全体职工奋力拼搏,努力克服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和部分钢材产品价格下滑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销售收入207.35亿元,实现利润35.4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9.28%和44.57%。二是改革与发展实现稳步推进。通过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把企业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交给广大职工群众,吸引职工参与,依靠职工决策,组织职工监督,使企业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变为职工自觉参与的过程,保证了武钢的改革与发展平稳推进。武钢曾先后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剥离减员工作,共剥离76139人,减员46565人,被《人民日报》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今年以来,武钢进一步加大改革发展的力度,全面推进辅业改制,实施两级机关调整,机关定员压缩三分之一,实行中层干部绩效考核,调整工资结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由于我们自始至终地坚持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使企业各项改革平稳有序地推进。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近几年,武钢一直坚持在公司职代会上对公司领导班子和助理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各厂矿单位在对厂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评中,也一律按照公司要求,组织召开专题职代会进行民主评议,并将民主测评结果和评议情况向全体职工代表公开,有效地加强了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民主监督。四是促进武钢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在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武钢通过不断强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既从源头上、全局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十分注重探索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通过走访慰问、建立扶困基金、建立困难互助基金、建立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回顾武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

  一是提高认识是做好厂务公开工作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行动上不断增强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武钢党委和行政正是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认识推进厂务公开的重大意义,才把厂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原则和重要工作来抓,使武钢的厂务公开工作不仅长期坚持下来,而且不断深化下去。

  二是建立制度是做好厂务公开工作的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规范性和长效性,任何工作没有制度作保障都难以深入持久地开展。武钢的厂务公开工作之所以能够长期有效地深入开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注重了制度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厂务公开工作具有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是不断创新是做好厂务公开工作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治党治国之道,也是治企兴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之道。武钢在厂务公开工作实践中探索的多种实现形式得到了职工的广泛认同和参与表明,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四是提高职工素质是做好厂务公开工作的基础。要贯彻落实好“依靠”方针,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必须花大气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文化、技术、管理的素质,这样才能使职工民主管理参在点子上,谋在实处,从而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武钢广泛开展“创学习型企业,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金点子”评选活动,较好地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为搞好民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当前,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对厂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钢将以这次中央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不断拓宽厂务公开的深度,将厂务公开工作向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延伸,向解决生产经营的重点问题延伸,向职工关心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延伸,努力开创武钢“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促进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