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同志在2004年
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这次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会议,是国资委成立后中央企业全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团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团十五大、十五届二中全会精神,交流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经验,讨论和部署今年和今后的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为了把这次会议开好,中央企业团工委做了大量调研和准备工作,专门向委党委作了汇报。党委每位同志都作了讲话,分析了当前团的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肯定了中央企业团工委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刚才赵勇同志代表团中央作了重要讲话,对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分析了当前团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给中央企业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希望。我代表国资委党委,向团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团委,对中央企业团的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团干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团员青年致以亲切的问候!
委党委委托我在开幕式上讲几点意见,借此机会和同志们谈谈心。
一、我们面临着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青年朋友应该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如何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青年工作要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央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江泽民、胡锦涛和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在不同场合多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述。不仅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全体青年朋友们都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分析历史,加深理解中央领导提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论断。站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这个大背景、大形势,把握谋划今后10年、20年的工作,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这对年轻同志来说十分重要。
在历史上,我们有过丧失机遇的教训。第一次是570年前,大约是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远洋到东南亚、印度、伊朗和非洲,比哥伦布航海早了80多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可惜的是,后来荷兰、日本骚扰我国海岸,明朝政府采取被动办法,发布了禁海令,把沿海海岸封上,这样也关闭了郑和下西洋打下的对外开放局面。中国失去一次发展的机遇。
第二次机遇是300多年以前,从1662年开始延续了130多年的“康乾盛世”。康熙、乾隆执政各60年,雍正10多年,加起来130多年。当时中国的国力,不能说不强。那时中国的手工业产值占全世界工业、手工业产值的30%。当时全世界10个大商业城市,中国就有6个,周边许多国家都到中国来进贡。就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末期“回光返照”,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时,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英、法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在科学技术上,以蒸气机发明为开端,一系列人类科技新发现、新发明,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但是清朝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漠然无知。由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结果康乾盛世130多年后,再加上吏制腐败,国力很快就衰落了,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使我们又一次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第三次重要机遇是150多年前。1868年,日本开始实行明治维新。维新后的日本20多年就发展为亚洲第一强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当时清朝已到了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衰落。1895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当时刚刚建立起来,尽管已有一定实力,而且英勇战斗可歌可泣,但最终全军覆没。有识之士康有为、梁启超在1898年发起了戊戌变法。但是,由于顽固派的封杀,仅仅是百日维新,很快就被扼杀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掠夺、焚烧了圆明园。中国进入了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次重要机遇是在建国初期。解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分析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生产力不能满足的矛盾。这个论断完全正确。可惜,八大确定的政治路线没有得到很好贯彻。1957年反右扩大化,1958年以后又是三年大跃进和严重自然灾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使我们的经济停滞不前。而50年代中国的实力和当时的日本差不多,但是日本抓住了战后机遇,又一次发展起来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我们又失掉了一次发展的机遇。更加痛心的是,十年动乱使我们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同一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了生产关系,注重科技进步,非但没有出现垂死腐朽的现象,反倒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和我们的差距再一次拉大。
回忆中国500年来的近代史、现代史,好几次重大战略机遇丧失了,让人扼腕痛惜。改革开放以来的24年,中央把握发展机遇,使我们的经济保持了年均9.4%的发展速度,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以年均7.2%的速度,经过20年努力,使经济总量再翻两番。这样前后40多年保持8%的速度,这在世界历史上虽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少见的。我们在前20年保持了高速发展,后20年能不能保持年均7.2%的速度,能不能在2020年实现小康?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把握住?今后20年,各国都在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总的来看,我们可以争取到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大战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打不起来”,这是中央对今后形势的判断。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同志们!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安宁,每年都有预想不到的大事。“911”谁预计到了?美伊战争也没有预计到,台湾大选的结果也没有预料到。发展进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从国内经济看,我们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同时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如果这一关闯过去了,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这一关没有闯过去,经济上就会大起大落,社会上就会动荡不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经济发展到人均GDP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如果把握不好,极易产生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根据专家分析,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今后这10年、20年,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有六个问题需要研究和重视:
1、消费结构显著提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去年,城市恩格尔系数是0.37,农村是0.46。人们的消费出现了新的更丰富的需求,而且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青年的三大件是汽车、住房、电脑,和过去的三大件完全不同了。人们对物质生活迅速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消费结构的变化既是好事,又是压力。
2、城市化进程加快。据统计局有关数据,去年底中国城镇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0.5%。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历程,当城市化进程在40%左右时,要加快发展。我国13亿人口,8亿农民中至少还有2亿多人需转化为城市人口。然而,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城市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在墨西哥、里约热内卢,这些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都有大量的贫民窟,很多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我们现在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如果城市建设跟不上,就会出现城市危机。
3、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现在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第二产业的比重还很大。第三产业仅仅占到32%,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64%。要大力发展现代的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4、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目前的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资源承受不了。我国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要投入5个单位的生产资料,投入产出比为5:1。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多了。
5、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利益关系复杂化。去年,城镇居民的每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元,农村每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为 2622元。前者是后者的3.2倍。事实上,由于农民的收入还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城里居民没有这笔支出;再加上城市有各种福利,而农村没有。所以,实际城乡收入差别达到5-6倍。如果任其拉大,就会引起社会动荡。
6、人的全面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提高了。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逐渐地开始关心自身的社会地位。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政治体制改革,参与政治的意识增强了。
这六个方面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任何一个处理不好都会造成经济上的大起大落,都会造成社会上的动荡不安,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全面把握好。
我们要坚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坚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动摇。只有这样,才可能在20年后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的发展目标。而实现这样的目标,要靠我们这一代的人,更要靠我们年轻的同志。团员青年应该有执着的事业追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同志们要上紧弦、加满油、充足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废寝忘食地工作,夜以继日地工作,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如果这个机遇期由于我们的原因,由于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失掉了这个机遇期,我们就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深刻冷静分析国情民情,多一点忧患,少一点安逸,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
什么是中国的国情?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年轻的一代,应该了解中国的国情。脑子里要有一本帐。对于国情怎么认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了自己的体会:最众多的是人口;最短缺的是资源;最广阔的是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地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是应对风险、拒腐防变。
1、最众多的是人口。13亿人口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后悔当初没有采纳马寅初的理论,如果中国现在人口不是13亿,而是10亿或者7、8亿,那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13亿人中,8亿在农村,还有更多的人要往城市转移。8亿农村人口有3000万贫困人口,这个贫困线的标准是人均年收入低于625元,如果加上200元变成825元,贫困人口就会上升到9000万。城市2200万人享受低保。每年有1000万新增人口就业,1400万人下岗失业、待业。中央企业917万人,目前有50万下岗职工。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同志们脑子里要有清晰的概念。我们的压力很大、负担很重,而这种状况是难以很快改变的。即使计划生育措施落实,中国人口也要在2032年达到16亿最高点后,才会往下降。每年春节、元旦都要送温暖,我每次去送温暖时心里都沉甸甸的。走进特困家庭,送上微不足道的一点钱,确实令人心酸,感到很难受,感到没尽到责任。扶贫济困最根本的是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加大、加快改革的力度,企业扭亏了,经济发展了,这才是解决贫困的根本之路。
2、最短缺的是资源。我国人均耕地1.65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草地5亩,是世界平均的一半;人均森林1.5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6,而且质量还不高!人均淡水统计局公布去年是2076立方米,比上年又降5%,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哪里都缺水,风沙天越来越多,大地在沙化、荒漠化,草原在退化、湖泊在萎缩、河流在干涸,我们不能自我陶醉。有一首歌唱得好:我的家乡并不美,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去改变她落后的面貌。从矿产资源和能源情况看:人均石油占有量,为全世界人均的8%;铜矿资源是世界平均的25%;铝矿是9.7%。过去我们说自己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要从两个方面去看,有些物产绝对量并不少,但人均一除名落孙山。这样的资源怎么能支撑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支撑不了!靠大量进口也不是办法。铁矿年进口1.5亿吨,占世界贸易量的50%,铝50%靠进口。宝钢的铁矿都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成本很高。中国13亿人,粮食一年消耗9700亿斤,人均不过700多斤。只要中国进口粮食,世界粮价马上飞涨,现在,一年缺一千亿斤。一年我们吃掉6200万吨肉,可是人均每天才3两。我们的GDP占世界的3%,但去年却消耗了全世界36%的钢材(2.6亿吨)、30%的煤炭(16亿吨)、55%的水泥(8.3亿吨),这样高能耗、高投入的发展,确实支撑不了。
3、最广阔的是市场。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时,讲得特别深刻,中国的总理不好当,再大的数被13亿一除,变成小数,再小的数被13亿一乘,天文数字!中国最广大的是市场。我们汽车需求量最大,现在汽车保有量是2000万辆,而美国是2亿辆。所以一汽、二汽现在面临的市场形势非常好,外国人对我们的中国市场也是虎视耽耽。但是你支撑不了啊,哪有那么多的汽油?一辆小汽车一年2吨油,2000万辆,就需要4000万吨油。如果到2亿辆的话,就需要4亿吨汽油,要10亿吨原油,哪有那么多的石油呢?这就是国情。
4、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地区、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很突出的问题,同志们可不能小看!城乡收入差距3.2:1,实际是5:1或6:1。地区差进一步拉大,东西差距并没有缩小。尽管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实际上东西差距在拉大。以GDP占全国比例来看,1980年时,东部占50%,去年是59%;1980年西部占20%,而去年下降到16.6%;1980年中部占29.7%,去年则是24.6%,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了。所以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贫困悬殊也在拉大。1990年我国基尼系数是0.343。国际上基尼系数公认0.3到0.35是比较公平的。而2002年是0.417,去年是0.45,基尼系数太高,已经亮起了红灯。中国20%贫困家庭收入仅占社会总收入的5%;而20%的富有阶层收入却占了社会总收入的50%,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就有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
5、最需要警惕的问题是应对风险、拒腐防变。我们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是不甘心共产党执政的。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政治图谋从未停止过,反而变本加利。他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颠履、渗透,寻找代理人,就是要推翻共产党执政,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国内外敌对势力内外勾结,有民族分裂分子、台独分子、“法轮功”分子、民运分子、反动宗教势力、东突厥势力等,其矛头就是共产党。对此我们千万不能太天真,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美伊战争、中东局势,都对国内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什么还要警惕拒腐防变?最重要的是怕自身腐败、脱离群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说明人心向背对执政党至关重要。苏共是1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70多年历史,拥有近200万人的苏联红军,戈尔巴乔夫一句话苏共就解体了。为什么?因为苏共脱离了群众,人心背离,没有人拥护你了。中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巩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所以分析国情,不要光看经济,政治上最需要警惕的问题就是应对风险、拒腐防变。
我们强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要求我们求真务实,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古人说:忧劳兴国、逸欲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引用了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古人都知道必须通过艰苦奋斗、通过磨练,才能追求事业的成功。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事业啊!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要靠我们年轻的一代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三、国有经济要进行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团员青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党的十六大以后,对国资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从开始到现在,改革已进行了20年,好改的都改了。改革初期,放权让利、提工资、发奖金,好改!剩下的都很难改,如怎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怎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怎么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怎么分离企业办社会;怎么主辅分离;三项制度改革等。这些却又都是必须改的。所以说,现在是国企改革的攻坚破难阶段。
第一是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讲的很清楚,一定要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统一到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上来。尤其是第四条的论述,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我参加了全会《决定》的起草,这是一字一句抠出来的,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针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模糊认识,写得很有针对性,是全面准确的论述,不能分割开来。社会上流传一些说法:“国退民进”,这不对。“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领域退出”,这也不对。“中央进、地方退”,这也是不正确的说法。我和荣融、瑞祥等委领导,分别带队两次下去调研,走了24个省,回来后向中央反映了取得的成绩,如产权多元化、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等等,改制面83%,成绩经验很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特别是思想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中央领导同志讲要通过三中全会来解决思想和实践上的问题。现在三中全会《决定》写的很明确了,大家都要统一到这个认识上来。至于是不是完全统一了,我相信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不一定都统一了认识。有的同志讲我这个地区有40个行业,国有经济、国有资本要从18个行业退出,从19个行业部分退出,剩下的3个绝对控股,猛然一听好像落实了,多具体啊。实则不然,和三中全会《决定》不一致。《决定》讲的是在其他行业和领域优胜劣汰,好就继续发展,不好就退出,没有讲必须退出。为什么要定几个全部退出,几个部分退出?反过来对其他所有制这样讲了吗?这样做不公平,不符合三中全会决定,不符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每当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每当国家危难的时候,是国有企业挺身而出。我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去年非典时期“五一”前后,北京有一周市场上粮油、肉蛋菜紧张甚至脱销,农民进不了城,个体私营经济没有实力,也不愿拿出来,等着涨价呢!是谁维持了当时北京市场的稳定?是我们189家中央企业之一的中国华孚集团。它的主业就是粮油副食供应,是他们组织了食品、蔬菜等,维持了北京市场的正常供应。如果都退出行吗?如果华孚搞得好,就没有必要退出吗!你搞不好,退出也是应该的。当然,民营经济也不是所有的领域都能进入的,明确地讲四个行业不能进入:一是不能进入武器制造业;二是放射性矿源,像铀235、造原子弹,民营经济不能进入;三是电网不能进入,因为全国是一个网,关系国计民生和用电安全;四是部分出版行业不能进入,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权稳固问题。就这四个行业民营经济不能进入,别的都能进入,那为什么要规定多少个行业国有经济必须退出?实际对《决定》精神还是没有全面理解。所以,希望同志们要全面地理解三中全会《决定》,要坚持党的基本经济制度。去年我们搞了一个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若干意见,搞了一个国有产权流动转让的暂行办法,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看了以后非常赞成,批示我们公开发表,公开见报,写评论员文章,答记者问,要让大家都知道。加快国民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政治意义也十分重大。
第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要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个任务我们远远没有完成。今后要做好几件事情:一个是优势产业重组改制上市。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之路。上市促使企业转换机制,以市场化的面貌出现在投资者的面前,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募集大量资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电信、上海宝钢、中国铝业、中远、长江电力,还有中航二集团等一系列1000亿资本以上的重量级的超大型企业境内外上市了,最深刻的感受是机制转换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既筹集了资金,又转换了机制,这是国有大企业改革的成功之路。今年我们仍有一批优势企业要上市。二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要增资扩股,做强做大。仅上市不算完,刚刚进入资本市场,今后通过增资扩股、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把自己做强做大。要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首先是这些上市公司。三就是我们中央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去年22家共11对,有的已经挂牌了,有的有正在组合。不合并不重组,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或竞争力不够。要使上下游企业结合,互补企业结合。目前又有8家4对企业的重组方案上报国务院,还有更多的企业在那里协商、找对象。四是企业的内部重组改制。企业要分类推进重组改制,比如科研企业,要深化科研体制的改革,可以搞经营者持股,可以搞科技骨干持股。我们也要通过调查研究,研究制定些规范的办法。五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国际同行,引入国内民营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六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即使是国有独资企业也要建立董事会。以上这些任务十分繁重。不改革就难以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死路一条;改革有成功的希望。关于股份制改造一句话,就包含了上述这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于这个问题,我只点个题目,不展开讲了。如兼并破产。许多国有企业包袱一大堆,尤其是一些资源枯竭、远离市场的企业,实在扭亏无望,不能再投入了,只能实行政策性破产。从1994年以来,全国共有3000户企业破产,冲销2500多亿呆坏帐,涉及600多万职工,成绩不小。但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据统计,只完成了55%,仍有2000户企业、2000亿资产、500万职工,需实行政策性破产。下一步将在4年内完成这个任务,重点向中西部、向困难企业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倾斜。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中央企业917万职工,劳动生产率是国外的1/30。说我们的劳动力便宜,其实不这样。我们每个人的收入少,一个月一、二千元人民币,人家虽然工资是几千美元,比我们高了十几倍,但因为你生产率是人家的1/30,实际上算下来国内人工成本是国外人工成本的2到3倍,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怎么办?大规模裁员推向社会,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可取。只有走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道路,把辅业资产、闲置资产和拟关闭破产的资产盘活,然后解除这部分职工的劳动合同,给他们经济补偿和优惠政策,重新注册为一个国有控股的公司,使其走向市场,盘活资产、分离人员。这是2002年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重大政策,这些支持政策到2005年底结束,可惜有的企业现在还不抓紧,再过一年这个机遇就没了。要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突出主业、盘活资产,同时富余人员也没有失去岗位。再如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国国有企业现在还有中小学11000家,医院、诊所6150所。每年花在办社会上的净补贴456亿,同时还要向国家交城建费和教育经费附加500多亿。国有企业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其他所有制企业没这个包袱,没这个负担。应该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把办社会的职能还给政府。如果国有企业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和其他企业平等地竞争,这不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亲自调研、亲自抓,确定中石油、中石化和东风汽车三家企业做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试点,这三家企业问题解决了,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55%的问题就解决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有企业改革绕不开、躲不过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让国企卸下包袱,不然国企不可能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胜利。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第八条明确强调,“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并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这些论断要求我们要改进以往的工作,老一套办法不行了。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加强和改进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职工利益,更要考虑出资人利益,这两者根本是一致的,但有时是矛盾的。作为出资人,要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要减员增效、调整结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纯站在职工的角度,当然是希望不要有任何人下岗,但这对企业增强竞争力是不利的。要调动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积极性,也要尊重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管理企业。国企经营管理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与职工利益是一致的,不要人为地把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对立起来。经营者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要科学合理地界定厂务公开的内涵,不能什么事情都公开,要保守商业秘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安置方案职代会要通过,重大改革方案要经职代会审议,听取职工意见,这些都要把握好分寸。国有企业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攻坚破难,靠谁?归根到底要靠我们年轻同志,靠我们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四、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共青团工作
青年工作面临的挑战,在新形势下有新的特点。我们一定要在前面三个问题的基础上,从大形势、大格局、大背景、大气候出发,分析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不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而且重点在改进。
青年工作对中央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中央企业917万职工,35岁以下的青年610万,占66%;共青团员182万人,占了职工总数的20%。可以说青年职工是中央企业的主力军、生力军,一点都不为过。多年以来,中央企业充分认识到做好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对于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性,认识到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团中央把国有企业和学校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两大重要基础,中央企业和团中央对这项工作的要求是一致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央企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情况。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技术、管理、人才和经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腐朽的东西,包括意识形态的侵袭、文化的侵蚀。敌对势力瓦解、分化我们的图谋,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情况。市场经济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各种思想流派、理论,互相激荡、互相影响,其中不乏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封建主义泛起的沉渣、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对我们的侵袭。人的思维、思想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多样性,与10年、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了。
职工队伍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轻一代的文化水平高、学历高,思想解放,勇于创新,改革精神强。但这一代青年人和过去的老一辈相比,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对中国基层工厂、农村的了解,存在着差距。无论在思想观念、就业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互联网、手机通信等现代传媒的发展,现在年轻人看报的少了,上网的多了,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共青团的凝聚力在青年中是强了还是弱了,我们今天不下结论,请同志们做些调查研究,看到底哪些地方强了、哪些地方弱了。更重要的是研讨怎样才能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体现共青团的先进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我这里给大家出四个题目:
1、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条件的要办脱产培训班系统地学。尤其是团干部,要创造条件,投入精力读点原著,比如要下功夫啃一啃《资本论》。同志们要加强政治学习,尤其是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要及时认真地学习,紧紧跟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特别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要逐字推敲,认真贯彻。广大团员青年要积极参与改革、投身改革,作改革的先锋。
2、积极开展富有吸引力、感召力、生动活泼的活动。如:读书、演讲比赛以及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传统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年轻人兴趣广泛,要开展符合年轻人特点的活动,把传统教育、企业文化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起来。
3、认真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我为国家重点工程作贡献等活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提倡“岗位成才”,把年轻人的创造活力和潜能凝聚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上来。
4、认真开展素质工程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工人的技术和业务素质,培养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这既是个长远问题,又是当务之急。回顾过去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对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做得比较到位,成效也比较显著,但对培养工人高技能人才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还弱化了。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培养五类人才的目标:一是能代表国家利益的出资人代表,二是能具有市场应变能力的经营管理者,三是能站在行业前列的技术带头人,四是复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五是敬业爱岗,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高技能人才,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不可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过去一提起“八级工”,让人肃然起敬。中央企业917万职工中,有275万是干部,剩下640多万人中,有多少是高技能人才呢?据统计,高级技师只有10500人,不到千分之二,太少了!要建立具有行业特点的技术等级认证制度,培育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据统计,全国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4%,中央企业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如果我们不是4%,而是10%、15%,他们能得到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样的待遇,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就不成问题。今年我们首先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开展技能比武和技能人才认证。共青团的活动要和这项工作结合起来。
中央企业团工委的共青团工作要准确定位。中央企业团工委的工作,团中央非常重视。在团中央和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主要任务是八个字:调研、交流、指导、服务。中央企业917万职工,其中610万青年、182万团员、16万团干部,他们每天想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就要调查研究。今天的会就是很好的交流,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相互的交流与沟通。关于指导职能,国资委是特设机构,在这个架构下的中央企业团工委,不同于国务院其他部委团委,和铁道、民航团委也不一样,要认真领会特设机构定位对团的工作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资委不要做“婆婆+老板”,不要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央企业团工委也不要过多的干预企业团的具体工作,要找好自己的定位,需要不断地探索。中央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资产大的8000多亿,小的0.3亿,人多的120万,人少的不到100人。团的组织怎么建立,不要一刀切,不要搞一个模式,关键在于发挥作用。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企业团的工作必须置于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之下,同时接受上级团委的领导,京外企业还要接受地方团委的领导。对团的工作,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要关心、重视、支持,国资委党委要带头做到。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团干部队伍。中央企业16万团干部是青年工作的骨干,首先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企业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给他们讲讲工作大局,使团的工作置于国际国内大格局、大背景之中,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你们如果不讲,团干部们怎么知道企业要干什么呀?所以要给他们讲。如果你们需要我讲,随叫随到,我很愿意和大家交流。要提高团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大家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抵御各种非马列主义的思想侵袭,还要对他们进行经济、技术培训。对团干部要按照“四化”和德才兼备的标准,把有理想、有热情、热爱青年工作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党团员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领导岗位上来,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交任务。真知出于实践,干部来自基层。团干部经过实践的培养锻炼后,可以充实到企业其它领导岗位上来。我赞成赵勇同志的意见,团干部将来应该成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共青团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学校,新老交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这代人为国企改革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搭建一个基本的框架,进一步添砖加瓦、安装设备,要靠大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归根到底还要靠你们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寄托在同志们身上!
同志们,我们国家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任重道远,伟大壮丽的事业正在召唤着青年!中央企业各级团组织,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