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祥在国资委党委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国资委直属机关党委  发布时间:2007-01-24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文选》精神
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国资委党委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王瑞祥

(2006年12月20日)

同志们:

  在这次培训班开班之初,12月18日荣融同志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作了重要的动员报告,就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阐述和分析。荣融同志的讲话是这次培训班的主报告,在回顾总结三年工作经验体会的基础上,结合我们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打算,既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也提出了贯彻意见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19日下午,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同志为我们做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辅导报告,使我们加深了对党中央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理解,也进一步拓宽了我们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工作思路。根据培训班的安排,受荣融同志委托,我今天重点围绕学习《江泽民文选》,结合分管工作,谈些个人的认识和学习体会,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全面系统地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结束不久,中央决定出版发行《江泽民文选》,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切实抓好《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工作,中央作出了《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中组部在《关于在各级干部中开展<江泽民文选>学习培训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把学习《江泽民文选》列入“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作为各类干部院校和培训班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重点。

  根据中央的要求,国资委党委对直属机关各级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作出了具体部署。党委中心组于8月25日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荣融同志结合大家的发言,在个人的学习体会中强调,要把学习的落脚点放在指导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寻找解决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机关党委的具体组织下,国资委各厅局和直属机构认真抓好学习的落实工作。比如,业绩考核局每周二和四的下午集中学习,并列出5个重点讨论题;改组局支部让每个党小组出一名同志在全体党员大会上重点发言;有色金属机关服务中心在党员通读原著的基础上辅之以串讲、辅导、交流。很多支部都具体规定了集中学习的时间,明确了学习、考勤、检查和讲评四项基本制度,确保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总的看,我们国资委在这次学习中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是,把学习《江泽民文选》与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经验以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有机结合起来,在通读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对《江泽民文选》的重点篇目进行了精读,既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也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并且结合工作实际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思考、新的提高。

  根据组织的安排,9月到11月初我在中央党校进修,这一期间学习《江泽民文选》是一项重点内容和任务。与同志们相比,还存在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的地方,这里我结合个人学习情况,谈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第一,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看,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在《江泽民文选》中多次出现。温故而知新,知史更识今。经过的事情不一定立即理解它,而理解的事情才能深刻把握它,这就是要我们读懂历史,这也是讲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收入了江泽民同志自1980年8月至2004年9月间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203篇著作,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我觉得整套书的编辑不仅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脉络,篇目的选择上也是独具匠心、用心良苦。

  比如,《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以1980年8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作为开卷篇,以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同志的批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作为结束篇,一头一尾的著作正好是决定东部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两篇代表作。这一卷文选,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临危受命,承前启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探索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始孕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比如,《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以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作为开卷篇,以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结束篇,一头一尾的著作正好体现了继往开来和着眼未来的寓意。这一卷文选,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而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去世后,不能再向他老人家请教的情况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过程。还比如,《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以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作为开卷篇,以2004年9月20日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后、在经过调整充实的中央军委举行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我的心永远同人民军队在一起》作为结束篇,一头一尾的著作正好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气魄和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拳拳之心。我个人觉得,这一卷由于反映了从“三个代表”要求的明确提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进程,相比较而言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如果做个整体的归纳,我想这部著作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五个统一”,一是全力稳住局面同奋力开创新局面的统一,二是把握国际大局势同把握国内大局的统一,三是潜心研究规律性同矢志追求创造性的统一,四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同强烈的忧患意识的统一,五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统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讲话中指出的:这部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看,如果做个不一定恰当也不一定准确的比较,我觉得,毛泽东同志可以说是一个革命历史的伟人,他把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入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新中国;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是一个改革历史的伟人,他把一个思想禁锢、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国家带入了一个思想解放、改革气象充满神州大地的新天地;江泽民同志可以说是一个发展历史的伟人,他把一个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我国改革开放面临攻坚的局面带入了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时代。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我们党的三部重要著作还有个定性的说法,也就是,《毛泽东选集》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邓小平文选》是指引开创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邓小平理论的代表作,《江泽民文选》是指引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作,这三部著作都是我们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最好的教材。正因为《江泽民文选》所讲的事情都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大家至今仍然十分关心的,所讲的道理都是我们今天还管用的,所以我们读起来亲切,读起来受启发,读起来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第二,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进一步加深了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理论及其作用,就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各项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对科学发展观领会不深、贯彻不力的情况;在思想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比如如何认识改革的问题,如何认识政治体制改革与党的领导关系的问题,等等。我体会,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一个重大现实意义,就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科学内涵,对于我们今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这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特别是这次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我觉得,学习中应该重点把握好两大理论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治党的理论,出发点是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现实途径。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重点是把握好党的历史方位,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治国的理论,落脚点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可以说,《江泽民文选》是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大成之作,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智慧和经验的经典之作,是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代表作。这一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各个方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也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这里我以发展为例集中讲一讲。在发展问题上,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形成和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可以列举出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所提出的十二个重大观点。这包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迎接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把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应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积极探索扶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到世界的大转折就是中国的大机遇,同时要提高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分三步走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特别是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以人民群众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从以上列举的重大观点中,可以看出,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基本要求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学习好《江泽民文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巩固和加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讲话所提出的“八个坚定不移”的要求,深入搞好学习,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从现实工作需要的角度看,通过学习《江泽民文选》,进一步加深了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的理解和把握。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江泽民同志看得很重,很有感情,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大量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学习《江泽民文选》中,对此我感受很深。这里举几段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论述,与同志们一起重温。

  比如,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中深刻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能搞私有化。”他还进一步强调,“动摇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动摇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将损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了。”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公有制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江泽民同志总是从根本性的角度来思考,从全局性的角度来把握,从长期指导性的角度来提出,并且在这里就已经把公有制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联系起来。在1993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江泽民同志还几次进一步强调,“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进一步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的优越性。”他在2000年6月20日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三卷收录了其中一部分,但有一段话没收录,我觉得很重要,也和同志们共温一下。江泽民同志说,“没有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我们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物质手段。这一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真是言之谆谆,言犹在耳!

  再比如,为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1999年1月到6月,江泽民同志先后到内蒙古、四川、湖北、陕西、山东等省区就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行调研,分别在成都、武汉、西安、青岛主持召开4次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正是在江泽民同志这些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第一份专题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问题的中央全会决定,也就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至今这一《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收录了其中的一篇重要讲话《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在这篇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他再次强调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并且他还详细论述了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六条重要指导方针,这包括,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要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要大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要切实解决国有企业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建设高素质的经济管理者队伍。江泽民同志极为重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巩固和发展工作的领导,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要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四有”职工队伍。这些重要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真理的力量,至今仍然是我们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还比如,与我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贴得更近更紧的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直接是在江泽民同志关心和指导下开展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直接是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意见建立的。江泽民同志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重要指导思想乃至具体意见。《江泽民文选》第三卷的《关于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的批示》和《对十六大报告稿的几点意见》两文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是江泽民同志慎重提出的一项意见,在《批示》一文的八条意见中单列为第五条,在《几点意见》一文的八条意见中单列为第六条。他在《批示》一文中指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营运机制建设,很有必要。要充分论述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同时要充分强调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他在《几点意见》一文中指出,“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但要明确这里说的地方政府不包括县。下放在县一级,管理和监督都难以到位。”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同志们对此都已经很熟悉,就不一一列举。

  概括起来可以说,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中,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中心环节,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则是改革深化的必然产物和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些无不与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历程紧密吻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今后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上我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理论发展的角度和现实工作需要的角度等三个方面,简要谈了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学习心得。讲这些的目的,还是回到江泽民同志曾经讲过的,“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的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我们作为从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江泽民文选》的学习中汲取营养,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

  二、坚持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包括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这些都体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李君如同志作了一个全面系统、生动深入的辅导报告。这里我简要谈些个人体会和认识。我觉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的深化和发展,作为一个首次提出、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相互贯通,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要和谐,发展是前提,而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社会要和谐,农村是基础,这是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联系;社会要和谐,创新是动力,这是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联系;社会要和谐,文化是灵魂,这是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联系;社会要和谐,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条件,这是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内在联系;社会要和谐,党的领导是关键,这是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地,如果联系我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我想可以加一句,社会要和谐,发展是前提,企业是保障。对于我们处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来讲,搞好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关于如何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搞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推进国有企业发展,荣融同志已经讲过多次,国资委也将在即将召开的两个工作会上做全面部署。结合国资委工作大局,站在新的起点和面对新的挑战,如何开创新局面、登上新台阶,这是我们这次班要结合学习理论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从我分管部门和联系的工作看,一定要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为标准,着力研究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的新思路、新举措,为发展大好形势,开创国资监管工作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新局面提供支持和保证。

  《江泽民文选》中许多篇章都是论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我们要很好学习把握、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都必须坚持,不能有任何削弱,这是创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加强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新体制、新途径、新方式,使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实效都得到了明显增强,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发挥出了重要保证作用。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随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随着企业党的工作对象的思想观念、利益关系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一个很大、很新也很难的课题。这里我谈些思考,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坚持以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思路推进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相和谐。
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定位、作用,《公司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有明确规定,具有法律和政策依据。但在实践中对这一问题仍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比如,有的认为企业就是经济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的机构;在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明确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职责任务的情况下,企业党组织缺乏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途径;还有的对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信心不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途径缺乏创新,体制机制上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个别企业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出现“两张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应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搞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根本表现在于有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国有企业党组织作为政治组织的一般属性,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这就是所发挥出来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为经济工作提供支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保证。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组织、发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推进改革,解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性因素和障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文化健康发展,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倡导先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使党员和广大职工不断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使生产力要素充满活力;通过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的生产力。如果再深入到企业实际,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可以成为、应该成为并且必须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企业党的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实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因素,使之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深刻把握和主动适应企业这一经济组织运行的内在要求,注重借鉴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一步改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探索目标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责任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实行跟踪改进,实现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这是从理论层面来分析。

  从实践的角度看,我们讲的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就是要把企业党组织的工作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依法进入公司治理结构,参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活动,使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成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成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推动力量。

  一是要从思想观念上融入。要把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作为企业党的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促进国家利益、出资人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相和谐,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协调。

  二是要从体制制度上融入。要把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工作要讲效率、讲效益,注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手段改进党的工作方式方法、机制和流程,使党的工作真正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三是要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企业党组织研究、部署、开展工作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形成联动互补效应。要急企业所急,做生产所需,解行政领导之难,使企业党群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向、合拍、联动、协调运作,为完成中心目标增加助力,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避免党组织工作陷入自我封闭的内部循环,做到受欢迎、起作用。

  四是要从评价考核上融入。如何评价和考核工作,对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和看待工作业绩的问题,包括什么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业绩、如何创造业绩和怎样衡量业绩的问题。要重视加强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企业发展贡献问题的研究,使评价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具有操作性。总的来看,评价考核工作要从主观指标向客观指标改进,从工作量指标向工作效果指标改进,从零散化评价向规范化评价改进。从评价考核的内容看,要把重点放在促进企业搞好改革、加快发展、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上,着重从对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监督效果、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促进效果、对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支持效果、对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推动效果、对各类人才和职工队伍的建设效果,研究落实好工作要求、衡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并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和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评价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

  (二)坚持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牢牢把握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大问题。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这几年来,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宣传部门在服务大局上着力,在典型引路上创新,在热点引导上用功,不断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国有企业的认知度、美誉度,树立了中央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我委每年在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以及名牌栏目,刊播了大量有份量、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稿件,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国资委的消息就超过3000篇(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6家中央主要媒体发稿约800余篇(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个月初,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长春同志、云山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宣传局正在研究如何结合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工作加以贯彻落实。我想,应当突出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要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以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全面加强各级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重大理论成果,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和理解掌握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并与《江泽民文选》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通知》(国资委党委宣传[2006]44号),坚持和完善企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学习中心组武装头脑、提高认识、交流思想、形成思路的作用,为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工作水平创造条件。同时,要采取有效方法,重视加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要紧密联系实际,着重在学习的系统深入、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努力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路,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更好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努力作到在认识上有所提高、运用上有所收获。

  第二,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团结稳定鼓劲、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舆论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态。在这样的形势下,能不能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也关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及时了解社会舆情,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更好地宣传中央企业的地位、作用、成就,着力宣传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成就,引导社会热点,为进一步树立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要继续抓好全国国资监管系统和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支适合新形势需要的新闻宣传队伍。要学习研究和把握新闻规律,注重新闻效能和价值,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积极妥善处理涉及到一些政治性、政策性、经济性、敏感性很强的问题。切实加强对新闻媒体和网上舆情的跟踪分析,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日常联系协调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营造亮点,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答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企业的和谐发展。

  (三)坚持以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为中心,切实加强和改进企业群众工作。

  江泽民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听取群众意见,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就是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基本经验。目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关系都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中国社科院的“社会和谐稳定问题全国抽样调研报告”反映,一是目前干群关系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调查,城乡居民认为近十年来获益最多社会群体,第一是干部,第二到第五位的是“演艺人员”、“私营企业主”、“国有和集体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而“农民”、“工人”、“农民工”、“其他社会人员”排在第七到第九位。以往排在首位的多数情况下是私营企业主和演艺人员,但从2002年调查就开始变化,干部被排在首位。当问到哪类群体最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时,人们认为依次为干群关系、贫富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劳资关系。二是我国城乡居民对个人所处社会经济地位出现认同普遍低下。调查表明,认为自己属于“上层”的仅占0.5%,属于“中上层”的占5.4%,属于“中层”的占39.6%,属于“中下层”和“下层”的分别是29.1%和24.5%。根据国际比较,“中层”认同群体的比重,不仅低于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中层”和 “中下层”认同率的分别是57.5%和21.7%,认为是“下层”的7.5%。这说明我国在快速社会变迁过程中,不仅低收入群体不满意,一些中层和中上层群体也不满意自己的状况。还有一份山东党校的抽样调查报告表明,社会群体价值取向呈现分化趋势。信仰危机、精神空虚带有一定普遍性,42.3%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存在信仰危机,44.4%的人感到周围精神空虚的人“非常多”或“比较多”;工人群体与新兴阶层和城市贫困群体成为宗教信仰比例较大的社会群体,这三者对宗教信仰持“挺好”或“顺其自然”态度的比例也较高,分别是49.5%、43.1%和46.2%。这些虽是社会调查,但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

  我觉得,重视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国有企业搞改革、谋发展、保稳定,一定要注意研究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总的想法是,要以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着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着力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着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着力加强班组建设,努力实现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和谐统一,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主要思路和重点工作是:

  一要动员广大职工以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和谐。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方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充分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加强和改进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充分认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要自觉站在改革的前列,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广泛受益者。要积极探索和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的职工民主管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按照“巩固、规范、深化、提高”的要求,全面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使厂务公开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进入企业的体制、制度、机制之中,使之成为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加强和改进职代会工作,目前《关于规范和加强中央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意见》已征求了多方意见正在修改之中。要努力提高职代会的建制率,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改善职代会职工代表结构,履行职代会的各项民主程序,提高提案质量,推行普及职代会的票决制,改变目前多元投资主体企业和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的职代会建设相对较为薄弱的局面;三是切实抓好董事会试点企业的职工董事制度建设,在今年普遍培训和座谈交流的基础上,明年要在提高质量、履行职权上深化研究、积极推进。

  二要以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企业发展是职工发展之本,离开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发展只能是奢谈;职工发展是企业发展之源,忽视职工的利益需求和职业发展,企业的发展就缺乏根基。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深化职工素质工程,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加快提高中央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技能,既是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和迫切需要,也是广大职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这是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最好结合点。要继续抓好34家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试点工作,举办多层次的职工技能比赛,办成精品,做成品牌。推动中央企业继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和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制定落实培训计划,保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要以畅通职工意愿反映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企业工、青、妇等群众性团体一定要把维权的旗帜牢牢抓在手上,树立科学的维权观,坚持以职工为根本,在改革发展参与帮扶中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这样做,就抓住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最本质的特点。现在,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群众,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打着各种“维权”旗号同我们争夺对人民群众的“代表权”。企业党组织要主动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帮助它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为它们依法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要明确职能、找准定位,履行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维权机制建设,不断拓宽维权途径,创新维权载体,完善维权方式,增强维权实效,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立足职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深入职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解决职工群众实际困难做好群众工作,健全帮扶机制和开展各种送温暖活动。要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凝聚到推进企业改革发展上来。

  四要以加强班组建设为新的途径促进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抓好班组建设,既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联系职工群众、增强职工职业发展素质和能力、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荣融同志多次强调要抓中央企业的班组建设,今年群工局在这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在年初的中央企业工会工作会议上,我提出,要力争经过三年左右时间,使中央企业90%以上的班组成为合格班组、90%以上的班组长成为合格班组长。班组建设上要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安全、文明、优质、高效的生产单元;二是按照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努力建设成为凝聚人才、培育人才、发展人才的人才基地;三是按照企业党组织和行政的工作要求,努力建设成为党组织、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的基层单位。今年群工局组织力量编写《中国企业基层作业单位(班组)管理与建设》一书进展顺利,要把这本书编写成为一部具有操作性、理论指导性的班组长培训教材和管理手册。在工作方面,要注意抓好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班组建设领导体系,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制订相应工作制度,确保有人抓、有人管。要积极探索建立班组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今年“学习型红旗班组、知识型先进职工”的“双千双百”评选表彰活动基础上,明年要发现和推出一批质量过硬、可学性强的先进典型。

  (四)坚持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化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今年8月,我们召开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荣融同志作了重要批示。荣融同志在批示中深刻指出,“企业文化的结晶是企业竞争力,来自于企业,扎根于企业,发展于企业。中央企业理应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列。”这段话体现了荣融同志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性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必然选择。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是,世界500强胜出其它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有的企业家深有感触地总结到,一个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有两条纽带发挥作用,一是产权制度纽带,另一个就是精神文化纽带,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更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今年6月我率团访问考察了丹麦马士基集团、瑞典沃尔沃集团和爱立信集团、芬兰诺基亚公司,这四家不仅是世界500强,而且是本行业的全球排头兵。我始终思考和与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为什么在他们这里出现了小国家、大企业,小产品、大市场,小机构、大管理的现象,这些百年企业、跨国公司成功的奥秘到底是什么。考察后我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成功的奥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些企业有健全而且持续传承、不断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保证了企业的决策行为、经营行为和员工行为与企业发展是相适应的。这些跨国公司的业务和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如果说他们走出国门的表现形式是产品,而支撑他们发展的实质因素则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形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如果把制度建设比作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赋予企业制度灵魂和活力的软件。没有正确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再好的制度在执行中都可能走样,甚至规范合理的制度、机制会成为腐败行为的合法外衣。所以,建设好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事关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之计。

  国资委成立以来,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始终是高度重视的。2004年在中石油大庆油田召开了研讨交流会,标志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入了有统一组织领导推动的新阶段;2005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这一工作进入了有统一目标导向和工作部署的新阶段;不久前的推进会又对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从工作角度看,下一步在抓好《指导意见》和推进会精神贯彻落实的同时,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要求,深化对企业文化工作的认识和推进。

  一是要深入研究和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使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和重要保证。这一体系包含四个方面,其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其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实践意义。我们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深入研究这四个基本内容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和工作要求,使之体现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上。要通过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发展诉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愿景更加协调,使广大职工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更加体现时代精神和职业要求,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和树立爱岗敬业、致力发展、做强做大、为国奉献的职业追求。

  二是要系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抓好文化落地的具体工作。要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着力推进以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价值理念系统和行为规范系统,不断优化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为文化而文化不是我们国资委倡导的,也不受中央企业的欢迎,关键是要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在企业管理中落地生根。要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把企业的核心理念融入各项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行为之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抓好廉洁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实,切实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要重视抓好企业重组和并购中的文化融合工作。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的重组步伐明显加快,这既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做强做大中央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主动战略选择。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国际国内的实践经验都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融合问题。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调查欧美和亚洲的115个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例后发现,65%的并购案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而文化差异和冲突则是导致失败的首要因素。麦肯锡咨询公司在一次大规模调查后也发现,大企业在重组10年后只有近1/4的公司获得成功,而企业文化不能很好融合是导致大多数企业没有成功的关键因素。具体分析原因,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容易出现这样几种问题。一是价值观的不同,使企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会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认识、取向和行为选择;二是经营理念不同,使企业在市场定位、经营方式、产品开发等方面决策困难以致造成错误;三是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不同,造成来自不同群体员工日常工作中的矛盾和隔阂,甚至出现明显亲疏,影响队伍团结;四是文化差异最终体现为员工素质差异,表现出方方面面不和谐因素,使并购重组企业“集而不团”、貌合神离,甚至格格不入。这说明,企业并购和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并购重组企业虽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组织体制的架构和资产业务的整合,但是其深层次文化的融合创新则是长期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企业实行并购重组和合资合作,要切实抓好文化的融合工作,应当把企业文化作为有别于资金、技术、人才之外的“第四种资源”,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科学整合文化资源,通过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目标、方法和途径,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化吸收、对接整合。

  四是要把全面提升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结合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在当前,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成果来讲,提高人的道德文化素质则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切实加强。要大力倡导人文关怀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把先进的价值理念和时代精神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认识,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形成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谐进步的生动局面。

  以上是我结合分管和联系的工作,主要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有重点地介绍了些情况,谈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