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导向 严格落实责任
推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与综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黄淑和
(2009年4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和交流各地国资委业绩考核工作经验,研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业绩考核工作,进一步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做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各地国资委业绩考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几年来,各地国资委业绩考核工作稳健起步,扎实推进,对促进企业做强主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在宏观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全国国资委系统所监管企业(不含地级及以下所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8.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万亿元,利润总额9419亿元。与2005年相比,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66.9%、75.4%和19.9%。
回顾几年来的业绩考核工作,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对所监管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几年来,各地国资委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一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业绩考核基本到位。经过几年努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普遍建立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责任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绝大多数地方国资委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业绩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业绩考核工作;建立了专司业绩考核的工作机构,配备了较强的工作力量。吉林省国资委还建立了业绩考核咨询机构,为做好业绩考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各地国资委对所监管企业普遍进行了年度考核,并积极探索任期考核。湖北省国资委任期考核覆盖面达到90%以上。北京市国资委按照“先管住后试点、先简单后复杂、先当年后长远”的原则,对34户所监管企业实施了任期考核。
四是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开始实施,经营责任逐步落实到基层。黑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地国资委积极推动企业分解落实责任,构建了从企业集团到部门(子公司)一直到基层岗位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有效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
确定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各地国资委以出资人最关心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投资收益等为重点,针对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认真谋划,稳健实施,较好地发挥了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一是重点实施经济效益考核。各地国资委参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做法,普遍将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考核的基本指标,极大地促进了所监管企业经济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是大力推进“短板”考核。各地国资委精心挑选分类指标,强化“短板”考核。山东省国资委设置了供企业选择的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及企业管理绩效等五个方面的备选指标,最终按照“同一行业、统一指标”的原则,确定3个分类指标进行考核。贵州省国资委在分类指标设置上,注重突出企业管理短板、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突出国家政策导向,促进企业强化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三是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考核。湖北省国资委对考核期内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奖项的企业实施业绩奖励。内蒙古国资委对所监管的工业企业设定了技术投入比率指标。江西省国资委对科研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增加经营业绩考核得分,并给予额外奖励。
四是加强对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的考核。河北、内蒙、山西、天津、西藏等地国资委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考核奖惩体系。江苏省国资委把安全投入视同企业利润,调动了企业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三)业绩考核的激励约束效果进一步显现。
奖惩分明、严格兑现是发挥业绩考核作用的关键。各地国资委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业绩考核的综合功能得到体现。
一是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更加紧密。各地国资委不断完善“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考核分配制度。上海市国资委规定只有当年考核净利润超过上年水平,排名提升,绩效薪酬才能在上年基础上相应增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建立了上下浮动的基本薪酬体系,严格核定企业负责人年薪。江苏省国资委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重大安全与质量责任事故、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严重违法违纪的,一律扣减年度全部绩效薪酬。宁波市国资委建立以经营效率为基础、社会效益为补充的年度考核薪酬制度,按照企业属性分类实施激励政策。
二是考核结果与干部任免挂钩的机制初步形成。辽宁省国资委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有关干部管理部门,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山西、甘肃等地国资委将业绩考核结果纳入组织部门对企业“四好”班子的评价体系。陕西、河南等地国资委对考核评为D级的企业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对考核评为E级的企业负责人原则上实行工作岗位调整。
三是任期考核结果与中长期激励挂钩的机制正在探索建立。江西省国资委对年度净利润超过考核目标值30%以上的部分,按10%-40%的比例累进计提股权奖励金,作为期权奖励的基础,任期考核合格转为限制性股票。四川省国资委根据任期考核结果,按延期绩效薪酬的一定倍数实施中长期激励。广东省、大连市国资委也建立了中长期激励与考核结果挂钩的机制。
(四)业绩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是业绩考核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各地国资委在完善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提高了考核的科学性。
一是目标确定机制不断改进。各地国资委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运用各种考核工具,使确定的目标值更加“精准”。山东、湖南、广东、云南等地国资委确定目标值时引入国内行业对标,增强了考核目标的科学性。湖北省国资委对年度考核实行“三个对标”:即与全国同行业同规模企业良好水平对标,与全省企业平均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水平对标,与省国资委所监管企业平均速度与经济效益水平对标,依据目标的先进性核定计分标准和兑现奖惩。吉林、重庆、河南等地国资委要求企业年度考核目标与年度预算相衔接,任期考核目标与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相衔接,既增强了考核目标的导向、约束功能,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江西省国资委对目标值“低于前三年实际完成平均值、低于上一年实际完成值”的企业,一律降低一个考核等级。
二是过程监控机制逐步完善。各地国资委普遍加强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控,实现了结果考核和过程监督相统一。青海省国资委把经济运行监测与业绩考核动态监控紧密结合起来,对完成业绩考核目标差距明显的企业,及时提出预警并进行督促。吉林、黑龙江、福建、甘肃、广西、贵州等地国资委建立了月统计、季调度、半年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控,及时掌握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提升了目标管理能力。
三是信息反馈机制逐步健全。各地国资委普遍重视业绩考核信息反馈,形成了目标确定、过程监督、结果核定、信息反馈的闭环。青岛市国资委与软件公司联合研发了业绩考核数据软件系统,实现了企业数据和中介机构审计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合成、汇总和计算,使财务监督信息、专项审计信息、审计稽查信息和监事会监督检查信息相互补充、印证,增强了考核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业绩考核的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
探索创新是提升业绩考核工作水平的活力源泉。各地国资委积极探索、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在一些热点难点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是引入了经济增加值考核。安徽、湖南等地国资委开展了经济增加值的培训及研究工作。上海市国资委重点研究了经济增加值评价办法,形成了包括会计事项调整、权益资本成本计算、经济增加值先进性评价在内的试点方案,并开展了模拟测试。北京市国资委将经济增加值纳入考核体系,试点企业已增加到18户。天津、河北、江苏等地国资委对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企业负责人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是董事会试点企业考核评价工作稳健起步。上海市国资委初步确立了出资人考核评价董事会的工作思路,形成了股东价值、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决策“四个维度”的评价方案,并选择4家企业进行了试点。深圳市国资委在董事会试点企业中,构建了出资人考核评价董事会、董事会考核经理层、经理层考核下属员工的三层次考核架构,确保了董事会对出资人赋予职责的忠实履行。
三是对国有产权代表进行考核的探索工作取得初步进展。部分省市国资委顺应所监管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对国有产权代表进行经营业绩考核的办法。浙江省国资委出台《省属国有相对控股和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多元投资主体、长短期激励约束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山西、新疆等地国资委也开展了对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的考核探索。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是一项挑战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工作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全国国资委系统上下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密切配合的结果,也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向战斗在业绩考核岗位上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业绩考核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考核工作发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对考核工作重视不够,考核的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不够健全。二是考核尚未实现全覆盖。少数地方对所监管企业还没有实现全部考核,有的地方还没有实施任期考核。三是考核与激励还没有完全衔接。有些地方存在重激励、淡考核的现象,考核与奖惩挂钩不够紧密。四是对考核的过程监督不够有力。有些地方缺乏对企业完成考核指标情况的及时掌握和有效监督,而且监督的手段和办法也不多。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采取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二、正确认识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是一项体制创新。经过五年多的探索,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面临着不少难点和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资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业绩考核工作又面临着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宏观环境变化对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是2003年底颁布的,主要考虑的是先把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落实到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资产经营最优化,当时经济发展处于上行区间,考核目标值是按照“两个不低于”(不低于前三年考核目标的平均值,不低于上一年目标值和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的原则确定的。各地的考核办法是参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办法制定的。近几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较好,加上各地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抢抓机遇,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连创新高,考核工作也实现了从稳健起步到健康发展。但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出口需求骤然下挫、市场景气急转直下、资源价格大幅波动等不利因素逐步显现,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难以准确评估,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经济效益的预期也不明朗。如何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科学合理地确定目标值,引导企业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注重提高效益又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二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前几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抑制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去年下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为防止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为企业度危机、保增长、提效益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一些企业出现了过度投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的苗头,产能过剩的矛盾有可能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实现稳健经营,调整优化上水平,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三是国有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资委成立之初,社会上普遍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近几年,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去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自然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大事、要事、难事中,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各界对国有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有了更高的期望。如何统筹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不动摇,坚持出资人考核的正确导向不动摇,坚持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不动摇,是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一是业绩考核如何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变化。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规范的董事会,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制衡机制和决策机制。目前很多地方国资委已经开展了董事会试点工作探索。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规范董事会的企业,国资委应把对经营班子的业绩考核授权给董事会。如何理顺国资委、董事会、经营层的考核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不悬空,已经成为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认为:不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变化,坚持正确导向、严格落实责任的考核原则不能变;考核对象、考核方式可以改变,但依法考核的手段不能丢。各地国资委要进一步做好对试点董事会的考核评价工作,确保试点董事会切实把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业绩考核如何适应股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各地加快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步伐,企业股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合理界定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的考核职权,完善对股权多元化企业中国有产权代表的业绩考核,建立反映出资人意志、股东价值、发展战略和科学决策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当前业绩考核工作的一个新难点。要探索完善考核方式,做到国有产权延伸到哪里,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就覆盖到那里。
三是业绩考核如何与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相适应。经过多年的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更趋明确。从目前情况看,地方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全局、服务于区域经济布局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类企业,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地方铁路、城市地铁等投资公司;二是关系国计民生、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等企业;三是一般竞争类企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实行分类指导、分类考核。首先,要把这些企业全部纳入考核范围,明确责任。其次,要把握出资人定位,体现出资人的意图。第三,要实施分类考核。对政府投资和基础设施类企业,在引导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讲究投资回报,高度重视投资风险,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对公共服务类企业,在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经济效益,特别是要注意控制成本;对一般竞争类企业,要在做出特色、做强做大上下功夫,突出经济效益考核,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第四,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要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开展对标,追求卓越,创造一流。
四是业绩考核如何与不同行业企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相适应。为了进一步提高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当前业绩考核要针对不同行业企业、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用有限的考核指标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业绩考核是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万能手段,不能什么都往里装,装得越多,水平越低,效果越差。我们实施的是出资人考核,要抓住出资人关注的主要指标来进行考核,如果考核指标太过宽泛,对企业发展来说不是促进而是促退。
(三)科学发展上水平对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到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首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其次要把握企业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第三要精准,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态势,找出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问题,制定出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考核办法。要充分发挥业绩考核对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稳健经营和科学发展。目前业绩考核工作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引导企业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还有许多难点需要解决。
一是如何正确处理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与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首先,企业是经济组织,首要的任务是创造经济效益,业绩考核的重点也应放在这里。其次,企业还是社会组织,也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对于涉及企业履行重大社会责任的指标,出资人可以把它作为限制性的指标在责任书中予以明确,但切忌以考核代替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二是如何正确处理盈利与价值创造的关系。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很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基本考核指标符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特点,必须坚持。但盈利不一定创造价值。作为出资人,不仅要关注企业实现了多少利润,而且要重视企业投入了多少资本,创造了多少价值,同时带来了多少风险。经济增加值是全面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有效工具。在今后考核中,我们要大力推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但要对经济增加值考核进行“国产化”改造,使之符合企业实际和现阶段企业发展水平,并通过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案,做好与现行考核体系的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三是如何正确处理追求利润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推进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从国际经验看,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5%以上,才具备长久的竞争力;在3%以上,其竞争力才能得以维持;低于3%,迟早要走下坡路。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科技投入都低于3%,这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非常不利。因此,业绩考核工作中,我们既要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也要注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保证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需求;要着重引导企业注重创新成果的产出效益,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总之,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密跟踪和认真研究当前业绩考核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提高,不断探索创新,勇于迎接挑战,共同推动业绩考核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和提高。
三、努力推动业绩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上水平、更精准、更规范”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完善业绩考核工作机制,不断探索业绩考核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推动业绩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业绩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关键是要把握好“导向”和“责任”。“导向”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业绩考核的正确方向,建立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紧密联系、短期改善与长期发展相互支持的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责任”就是要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覆盖全部监管企业及全体员工和国有产权代表的责任网络,形成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监督相衔接、考核与奖惩相挂钩的责任体系。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法考核,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即将实施的《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建立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对其任命的企业管理者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对企业管理者的奖惩”。全国国资委系统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真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连接的业绩考核体系,引导所监管企业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实现业绩考核对所监管企业的全覆盖。要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不同特点,加强研究和完善业绩考核办法,建立起覆盖全部监管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真正做到“没有不能考核的企业,没有不应该考核的企业”,确保考核不留死角。
二是建立全员业绩考核制度。要继续加大业绩考核工作的力度,将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考核从集团总部传递到子企业,从子企业传递到孙企业,从主要负责人传递到公司的副职、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在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起 “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担责任”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目前,特别需要完善对企业副职的考核与薪酬激励约束的机制,彻底打破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和个人业绩兑现奖惩,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2010 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未能建立全员业绩考核制度的中央企业予以扣减考核得分的处理。
三是促进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的有机结合。要针对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周期不同、指标设置不同、激励方式不同等特点,做好二者的钩稽嵌套、相互补充和相互衔接,构建一个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科学考核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实施任期考核制度的地方国资委,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和经验,抓紧建立和完善任期考核制度。
四是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合理确定业绩考核结果的分级比例,避免考核等级的平均化倾向,引导先进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激励后进企业努力追赶先进目标。业绩考核要与薪酬激励和干部任免紧密挂钩,严格奖惩制度,只要数据属实,结果明确,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对连续完不成经营业绩目标的,该调整的要坚决调整;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加强引导,把应对金融危机作为当前业绩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主要任务。业绩考核工作战线的全体同志,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引导企业正确把握经济形势。既要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一些,继续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又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企业改革发展的决心。既要密切跟踪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变化,努力化解危机带来的冲击;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挑战中蕴含的机遇,在困难中自救,在谷底中寻求新的发展。既要做好当前应对危机的各项工作,解决最突出、最紧迫的难题;又要立足长远,练好内功,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后劲,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二是引导企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顶梁柱作用。保增长,就要把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考核,引导企业向内部挖潜要效益,向自主创新要效益,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价值管理要效益,向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要效益,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不减,发展质量有新的提高,为保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引导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要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高度关注现金流动性和资金链安全,高度关注决策风险和投资风险,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力度,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确保安全“过冬”。
总之,要通过业绩考核的积极引导,力争使企业做到“五个不”:资金链条不断裂,经营业绩不萎缩,现有市场不丢失,新的发展机会不错过,发挥主导作用不打折扣。
(三)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办法。
今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一些方面矛盾还很突出,业绩考核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各地国资委要把今年作为业绩考核战线的“总结提高年”,在认真梳理、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和企业实际,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办法。
一是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要针对各监管企业的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加强考核指标的引导。对资产负债率高且投资冲动强的企业,要区分不同行业,研究增加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考核指标,引导企业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有效降低负债水平。对资金紧张且集团控制力较弱的企业,要研究增加现金流考核指标,引导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增强集团管控能力。对成本费用上升过快的企业,要研究设置相关考核指标,督促企业强化成本费用控制。
二是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确定机制。要客观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影响,深入开展行业对标,逐步建立起以行业对标来确定考核目标的机制。对那些处于行业下降周期但仍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适当降低加分难度;对处于行业较低水平的企业,适当提高加分难度。开展对标考核,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突出可比性和先进性,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对照薄弱环节,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追赶的目标和改善的措施,并在考核中认真加以落实。
三是切实加强目标管理与过程监控。业绩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目标确定、过程监控、奖惩兑现是不可缺少的三个重要环节。要借鉴跨国公司的考核经验,既要明确企业负责人的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又要对实现考核目标过程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控,同时对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兑现奖惩。要建立与业绩考核工作相配套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为有效实施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打好基础。
(四)遵循规律,不断探索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业绩考核方法。
由董事会来考核经营层,是依法实施考核的一项新探索,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各级国资委所监管企业的情况看,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进展还很不平衡,需要我们区分不同情况,积极探索相应的考核方法。
对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如果外部董事人数超过全体董事半数,国资委可以授权董事会对经营层进行考核。但企业要与国资委建立业绩考核沟通联系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向国资委提供准确的业绩考核信息,并将董事会决议通过的考核结果及奖惩意见及时报国资委备案。国资委要根据试点企业测试评价目标和财务决算数据,计算测试评价结果,统一纳入所监管企业的考核结果定级及考核排序。如果外部董事人数没有超过全体董事半数,国资委仍要依据现行考核办法和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和奖惩。对主业整体上市企业,尽管资产已经注入上市公司,集团公司仍是责任主体,国资委要依据现行考核办法,将责任落实到集团公司,依托集团公司对所属股份公司进行考核。对混合多元产权公司,要根据国有产权延伸到哪里、考核就覆盖到那里的原则,对国有产权代表进行考核。
(五)健全机构,提高考核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适应加强国资监管的需要,一些地方国资委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不管机构如何变,业绩考核工作都需要加强。各级国资委要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构,强化业绩考核职能,保持好业绩考核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业绩考核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抓紧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业绩考核队伍,是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考核工作的重要保证。各地国资委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业绩考核工作,主动为业绩考核工作队伍创造更多的学习、培训、调研、考察、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业绩考核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事业绩考核工作的同志要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广泛学习先进的业绩考核理念、工具和方法,加快提高跟踪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考核工作的预见性、超前性和有效性,提高整体协同工作水平。同时,要加强系统内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下级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
同志们,业绩考核工作政策性很强,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高业绩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