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做客“对话新国企 奋进新时代”两会访谈节目,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林友芳教授进行对话,共同探讨“大数据服务”、“创新发展”等话题。 以下为访谈内容。
主持人:“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大家好,这里是新浪演播室。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新闻中心、国资委网站联合主流媒体平台共同推出“对话新国企,奋进新时代”系列网络访谈,深度对话国资央企主要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详解国企改革过程中的热点议题。
今天的议题是“用大数据服务民生”。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先生,以及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林友芳教授,您好两位。
服务旅客出行体验 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话题是“用大数据服务民生”。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中国航信的董事长,中国航信有40年的发展历史,在民航整个行业当中中国航信是一个怎样的角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崔志雄:我介绍一下,中国航信是唯一以信息服务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我们运营的民航商务信息系统,服务范围涵盖了国内的主要城市,还有100多个国际城市。有50多家国内航空公司、23家地区和海外航空公司的主机托管在我们这里。旅客通过我们可以买到300多家国外航空公司的机票。我们的客户还包括200多个国内机场、100多个海外机场以及8000多家机票销售代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结算数据处理中心,为全球400家航空公司、40000家代理人提供结算服务。
所以,我们中国航信的服务范围应该说在细分市场上是非常大的。为了服务民生,建设民航强国,中国航信也做了一些工作和贡献。
第一,搭建起了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经济高效、运行稳定的民航商务信息系统。
80年代初,我们引进了美国的数据处理系统,采取了大型主机的建设方案,走过了欧美国家需要三四十年走过的路。在中国,每一个人、每一次的航空旅行,从买票、退改签服务、办理登机手续、机场安检等环节,背后都是中国航信的系统在支持。
第二,为国家的信息网络安全作出了贡献。
大家知道,像机场运营信息、旅客个人信息、资金结算信息及航班运行信息等数据都存储在中国航信的信息系统里,它是保证旅客出行、行业秩序、运输安全的一个基石。我们服务民航旅客出行体验的同时,还比较好地保证了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为国家的信息网络安全作出了贡献。我们也是国家的八大对公信息系统之一,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比较好地履行了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比如说在“非典”期间,按照卫生部和质检总局以及民航局的要求,我们短时间内开发出了机场出入境旅客信息系统,比较快地帮助查找和定位易感人群,为战胜非典作出了贡献。奥运会前夕,我们很快地开发出了系统,另外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投入6亿多资金,确保了奥运期间旅客服务系统的安全和正常。2014年,我们受最高人民法院的委托,开发了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机系统,已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机数百万人次,比较好地履行了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有、共建、共享是中国航信参加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初心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中国航信是央企中唯一一个以信息服务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信息的共享以及大数据的运用方面,中国航信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是什么呢?
崔志雄:大数据战略的意义,应该说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这只是一个基础,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
第一,数据积累。我们经过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行业和旅客信息,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因为民航行业应该说是最早实现信息化的行业。运营的信息系统是国家交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去年,我们投资了数十亿元建成了新的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
第二,数据共享。共有、共建、共享是我们中国航信参加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初心。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三项工作:
1.系统引进,把先进的模式、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中国。
2.我们在2000年初开发了电子客票,成为全球首个100%实现电子客票的国家,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方便了广大旅客。
3.我们向行业的参与者开放数据端口。比如向代理人、航空公司、机场开放数据端口,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数据共享。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三,数据安全。行业信息和旅客信息属于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数据安全、运营安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是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比较早地进行了信息的灾难备份能力建设。实际上,我们在20年前就具备了同城灾备能力、前端灾备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做异地灾备,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是有一定基础的。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还有“转手工办理”等保障系统运行和民航生产秩序的解决方案。今年,我们在浙江嘉兴建立了公用的信息灾备中心,为更好完成数据连续性打下了好的基础。
第四,数据整合。我们正在推动大数据与民航、公路和社会公共服务等相融合。去年,中国航信和交通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成立了中交信公司,推出了“壹行天下”APP,原来当天走,当天买汽车票的乘客,从86%降至29%,实现了汽车票“预售”。另外,我们推出了“航旅纵横”产品,用网络技术拓广服务空间和时间,实现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建立了从出票、行前准备直至到达目的地的全流程民航出行场景数字化服务,体现了“互联网+民航”的深度融合。
在共享信息化和大数据运用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推进数据的共建、共享,推进数据的互通、互联,这是我们的责任。
主持人:林教授,请您从数据的角度谈一下对中国航信的看法?
林友芳:这些年,北京交通大学跟中国航信也有很长时间的深度合作。其实在以前我也跟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不太知道中国航信原来默默在后台运行着大量的数据系统,在这个时代,我们老百姓已经躺在沙发上就能够享受各种各样的出行服务。但其实在后台,中国航信默默支撑着中国民航行业的基础运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讨论的主题是“大数据服务民生”,我很了解中国航信后台的系统,它有8个系统,他们叫跟踪带,跟踪大量的业务数据,形成大数据的一个平台,然后再服务于各种各样的业务环节,这些业务环节包括共享,包括整合,其实还有深度的利用,面向未来智能化的问题,做好服务。
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 为百姓出行提供更多方便
主持人:刚才讲的都是数据的优势,比如数据对大家生活的影响,但其实您做这个研究,在这个行业里面也会体会到数据壁垒,或者是数据孤岛。它其实会是制约数据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国航信作为央企,是如何来破解数据壁垒的呢?
崔志雄:数据孤岛和数据割据现在是现实,这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提出了大数据战略,国务院也提出了实施大数据行动。但是这个问题仍然不能破解,主要原因就是数据的确权、数据的标准,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部门利益。
中国航信在这方面是民航商用数据的收集者、处理者、管理者,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个层面,在民航行业。我们的系统一建立就把行业的参与者都请进来了,像代理人、机场、航空公司等,这些行业的参与者都在里边,所以它是共享数据,所以在系统的设计上应该说比较先进。
第二个层面,跨行业层面。像林教授所讲的,实际上这种信息系统应该是互通互联的,应该是共享数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为出行旅客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务。跨行业层面怎么解决?我们首先要解决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路,出行的各个环节如果数据能够互通互联,能够共建共享,就可能在一个app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成立中交信就是这样一个初衷。在旅游等跨行业层面我们还继续推动。
第三个层面,社会层面。全社会层面数据开放应该说是发展的趋势,不光是政府方面的行政数据开放,还有政府方面的一些业务数据开放。我们现在办身份证很方便,要查一些个人信息也很方便,比如住房公积金、税金等,这就是行业数据开放的成果。在社会层面,如果要形成这样一个局面,就要实现行政数据的开放,实现行业数据的开放,这样社会成本会更低。新时代,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红利会更多,我们创新出的服务大众的产品也会更多,让大家感到更方便。
第四个层面,国家层面。企业的信息是叫企业的信息化,行业的信息可以叫平台,国家层面应该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在国家层面,我个人认为应该更多地去推动数据开放,更多地去推动共建共享,更多地去推动互通互联,这样能够让数据的优势或者大数据的优势开发利用的空间充分发挥出来,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方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中交信有一个时间的规划吗?或者是我们作为普通人什么时候能够享受到这种服务?
崔志雄:我们和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成立了中交信公司,现在京津冀地区已经可以在网上购票。
崔志雄:提前预售,现在大概可以提前15天,公路客运的旅客是最多的,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主要还是依靠公路客运,大约150亿,铁路大概30亿,民航今年是5.2亿左右。所以,公路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京津冀现在已经可以联起来。我们准备用五年到八年的时间把全国的平台做起来,因为一个信息系统的培育,一个客户群的培育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也在争取交通运输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我们也在跟各省的相关参与者积极联系,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把这个平台建起来。
主持人:这方面林教授有什么看法?
林友芳: 其实孤岛和割据的问题,是各个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现实很难改变它,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搭建平台,促进融合,把能够公开的、可以共享的或者是应该共享的(可以不等于应该,对于可以共享的东西,政府或者企业应该有意愿或者是作为一个公益去公开或共享,我们应该搭这样的平台,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众的方便,为了企业的利益,为了企业之间协同后产生的共同的利益),去搭一个好的平台,一步一步地推进一些事情。
刚才崔总说的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因为行业中有不同的企业,人们可以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是存在衔接的。我们可以从公路到了北京,然后再坐飞机走,这时如果相关支撑系统能够融合,我们社会的经济效益会更好,社会的运行效率会更高。比如说很多人户籍在老家,常驻北京,民航铁路公路设施如果能联动起来,公民的迁徙规律就能更好地绘出来,不同层面的路网的规划就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产品设计也可以设计得更好。比如,到底机场应该建在哪儿,运力应该布置在哪儿去,就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真正的协同会实现我们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
智能化是大数据发展的新趋势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大数据发展肯定成为一个趋势,您觉得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
崔志雄:智能化是大数据发展的新趋势。为什么这么说呢?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海量汇集越来越有价值,算法和算力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远超过去深度学习能力,而大数据的普及应用,更加催生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刚才你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国家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这一判断应该说为我们指明了作为核心生产力的科技因素演进的方向。我们航信40年的发展,应该说就是推进信息化到发展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懈探索和前进的过程。
一是机器学习成为智能分析的核心技术,例如航旅纵横,计算能力能够在1秒内对几千万个用户逐个进行200多个属性识别,能够实时计算出几千万个用户出行过程中的60个场景,比如说是不是到机场了,是不是过安检了,最终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也能对航班动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提前9个小时向旅客发布航班延误的预警,全国预计航班到达的时间准确度相比传统方法提高了86%。
再一个是多种科技的交叉融合,在出行领域还实现了智慧机场的建设。去年我们在湖南衡阳机场安检管理系统实行了人脸识别的“人证合一项”目,另外我们有一款产品叫“航信通”,全程无纸化安检通关解决方案。再就是我们正在个别机场探索机器人的辅助服务。
总体上,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去探索、去尝试,给旅客提供出行的方便、安全的保障,在机场和航空公司用户的痛点解决上下功夫。
主持人:痛点指什么?
崔志雄:比如讲我们现在安检要提高速度,人很多,这就是痛点。
主持人:我就等了两个半小时。
崔志雄:通过旅客发现机场的痛点提供需求,比如安检就是痛点,然后我们通过人证合一来解决。
主持人:人证合一指什么?
崔志雄:通过身份证和旅客的直接比对,提高了86%的效率,原来可能用20秒,现在可能用3秒就过去了,就很省时间了。再一个是无纸化通关也大大节省时间,将来在人工智能方面还可能实行自动托运,或者是更方便地查找行李。
还有一个痛点,我们国家建设的机场都比较大,走路比较长,将来我们在这方面也要下功夫,让旅客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在只告诉你几分钟走多远,将来在调配方面要下功夫。这是智慧机场里边的内容,让旅客走的时间最短,这都是一些场景运用。
林友芳: 关于大数据发展我非常认同崔总的看法,其实智能化确实是大势所趋。
我们要针对一些具体的痛点的环节,不管是航信自己的痛点还是航空公司的痛点还是旅客的痛点,要针对这些痛点环节,充分地利用数据。因为智能化的一个途径之一就是利用数据然后去掌握信息、学得知识,协助人或者是协助机器做决策,提升咱们的服务质量。因此,这里面所涉及到的,像传统的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包括复杂系统、复杂理论、时间序列分析,以及人工智能常见的算法,其实都是非常有用。
实际上大数据应用趋势这一块跟具体的痛点、场景的结合,是最重要的,做不痛不痒的事情意义不大,要解决痛点,解决具体问题,对企业特别关键。
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主持人:航旅纵横在民航是非常重要的产品,现在国家也在推动要创新发展,其实航旅纵横也是创新的一个产品。未来中国航信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什么?因为技术可以改变生活很多方面。
崔志雄:中国航信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我觉得我们主要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个就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刚才我跟林教授也聊,第一点要着力以云技术,以云平台、大数据、国产化为突破点,另外在智能化应用方面要有所突破。我们现在的产品有“航旅纵横”、“航信通”、“人证合一”、“航指数”,另外我们还承担着国家的核高基课题,在这方面要继续进行加强和推广。
第二点,要重视产学研的合作。我们现在正在调整研发布局,我们要跟国外较先进的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更要跟我们国内院校,像林教授这边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大家有经验、有基础、有能力。另外我们聘请了中科院的梅宏院士担任我们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我们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力度。
二是我们要开展业务创新。我们的战略路径是构建大平台,汇聚大数据,开展大服务。
构建大平台,不光有民航的行业平台,我们将来在交通行业的平台,另外平台的整合方面、平台的产品方面要下大力气。交通行业,包括旅游行业。
汇聚大数据这是我们实现战略路径的一个手段,我们现在拥有了这些数据,我们怎么把这些数据开发利用起来,这就很重要。我们要靠技术,靠像林教授这样的技术专家,甚至更年轻的一代大数据开发的利用者。
开展大服务。有了平台,有了数据,干吗呢?为最终旅客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整个社会发展服务。所以,我们如何创新发展,结合我们航信说,我们主要通过这两方面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
主持人:林教授从学术方面谈一谈。
林友芳:如果说回到大数据服务民生的问题,其实也是,针对场景去做创新,做服务产品的设计,产品质量可以怎么提高,再去想我有可能用什么数据或者是用什么东西来服务于这个目的,然后去设立创新课题,开展内部的研究,或者是产学研的合作。企业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就可以了,如果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是没有基础,没有经验,可以请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加入进去。就像中国航信牵头成立了民航旅客服务智能化技术的一个民航局的重点实验室,成立这个重点实验室也是想着以这个实验室为平台构建一个产学研合作的生态和机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它的产品高效运营、安全运行、智能化的应用都会有问题,产品的对接、产品的运维、产品更新的需求都得不到提升,创新是我们的本质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
崔志雄:关于创新我补充几个观点,我认为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所以要宽容。如果没有宽容,出不来很多创新的成果。
另外,创新还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要坚持。创新要花钱,要持续花钱,花钱短期见不到成果,所以必须要坚持,能坚持下来就能出来东西。
第三,创新还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它需要时间,慢工出细活。
我们要走向高质量发展,又要创新,没有容错的机制,没有持续投入的坚持,你没有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创新都白搭,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能人,有一些有灵气的,但是多数创新要在这个基础上。就是你要有容错机制,你要舍得投入,而且要坚持下来,而且你要容他时间,不能说明天给我创新一个东西,那不可能,是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这样能够保证创新的成果、创新的成效、创新产品的产生。
公司制改革为中国航信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良好契机
主持人:去年航信完成改制,这也算是创新的一部分吗?
崔志雄:中国航信去年底完成了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为国有独资企业,这是公司深化改革的一个迫切需要,也是建立我们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更是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基础。公司制改革为中国航信进一步做好转型升级、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借着这次改革的机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在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大家知道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说将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尽量地迈出步伐,取得突破,包括我们航旅纵横的改革。
二是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取得突破。大家知道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这次改制,我们要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是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大家知道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软件企业,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人。所以,人是最关键的一个要素。
四是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我们要完善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就要在我们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取得突破,使我们的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这次转型升级或者说是我们体制机制改革,或者说公司制改革,最终的目的要在这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多重举措引才留才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主持人:刚刚说到人员的机制,国企现在面临着市场化企业的竞争,在人才方面会不会面临着一些问题?会不会有一些技术人员的流失?
崔志雄:实事求是说是有的。因为国有企业现在对人员的管理还是在机制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有很多人员流向了互联网企业,也流向了薪酬更高、机制更活的企业。大家知道去年的一个统计,IT行业的薪酬首次超过了金证行业,全国薪酬平均最高的是北京,在北京IT行业的薪酬首次超过了金证行业,说明这方面的人才非常抢手。恰恰我们航信最需要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现在也面临着一个窘境。第一,人才流失比较多。第二,我们面临着人员难招、人才难留、人物没有这样一个局面。
大家知道要形成人才,要有一批基础人员,才能涌现出人才。如果要形成人物,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向有影响力,他说话甚至能影响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发展,这叫人物。简单说像院士这样的,肯定是人物了。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也有一定的领军人物,某一个产品、某一个方向的领军人物,这种领军人物也是能够创造财富,给企业创造价值,它有一个价值取向。所以,我们也面临着这样一个窘境。我们这几年在人员保有、人才保留、人物培养方面也在积极地做工作。比如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大家的薪酬水平。
再一个是我们实行了岗位技术津贴,对一线特别是对研发人员,我们实行了岗位技术津贴。另外,我们设置了技术人员专门的通道。
另外,我们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不仅有薪酬激励,还有荣誉激励,还有岗位激励,还有工作激励。我们还给这些技术人员提供工作、生活上的方便。我们给他们提供人才公寓,租金很低给技术人员,想尽一切办法使我们的企业能够把人才保留住,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林友芳
林友芳:这个竞争力怎么提升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还有我们的机制体制问题,或者是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你那个机制是不是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成为领军人才,这个通道怎么建立?他在这里能够看到希望,能够看到自己的职业愿景、职业前途,他能服务于国家,又自豪,又有钱最好,又灵活,这是挺不好做的,我充分理解崔总的难处。
崔志雄:过去我们留人有三句话: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这三句话是对谁说的呢?是你自己说的,是你当时对当时的对象说的。但是现在这些就业者90后、80后会怎么看。第一,价值实现。第二,职业生涯设计。第三,高薪酬,或者准确地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概括得很准,我先要价值实现,第二,职业生涯实现。第三,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很自然。因为生活水平也高了,因为我们平均年龄34岁,很年轻,怎么把企业的技术人才留住,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课题。如果说企业最大的挑战和课题,或者说企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最大的挑战,对我们企业来讲,一个是创新发展,一个是人才队伍建设,你得把人留住,没有人什么也不是,最大的挑战我归纳起来就这两条。
主持人:崔总还是中国航信的党委书记,党政的建设跟公司的治理是如何统一起来的?
崔志雄:对于我们企业来讲,应该说主要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就是要在企业章程中把党的法律地位、党的地位作用表述出来。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已经在境内上市了,因为我们是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也获得高票通过。
第二,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要靠一个领导体制来支撑,在各级成立党组织,完善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建立这样一个领导体制,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要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因为党委研究问题要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研究问题的前置程序,所以在这里边重大问题要通过党委常委会先进行研究,然后再提交法人治理程序,这样保证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个环节,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中,而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和公司治理的两大优势。当然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主要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的重大事项,同时要尊重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主持人:您是这次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上会期间您有什么样的提案或者是您比较关注的议题是什么呢?
崔志雄:这次参加政协会,我关注的是“推动交通信息互通互联,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
为什么我要提这么一个题目呢?主要是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公路、铁路、民航还有水路信息平台不能互通互联。所以,应该说群众在出行的时候很不方便,他会在民航的网站上去买一次票,如果多种交通方式出行的时候,他就很不方便。所以,我这次提案就是说要打通交通领域的信息网络,建立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平台,真正使我们的交通信息能够互通互联,真正能够方便我们旅客出行。
点击图片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