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建装饰集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北京首钢园区联合举办“建证70年·迈向世界一流”主题宣讲宣传活动暨“滋养城市梦想 拓展幸福空间”为主题的大型“城市双修”论坛。此次论坛立体展示了首钢从工业遗址到2022年北京冬奥“网红打卡地”的蝶变之旅,既构建了企业、高校与社会在“城市双修”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也搭建了一个政府、企业、高校、媒体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中建装饰集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于2018年6月在京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双方决定加强合作。作为唯一专注生态与城市环境投资建设领域中央企业——中建装饰与引领中国城乡建设规划的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强强联合,力邀“城市双修”领域最具权威大咖共赴论坛,国内致力于生态城市建设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傅伯杰;2022年北京冬奥申办工程技术规划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城市双修”概念倡导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等业内顶尖专家,以“滋养城市梦想 拓展幸福空间”为主题,探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与实践,在思想碰撞中促进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融合。
央企担当,中建装饰成为践行“双修”理念先行军
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简称“城市双修”)是党中央国务院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生态修复,恢复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城市修补,解决“城市病”,发掘保护历史文化,改善城市风貌。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城市双修”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中国最大装饰企业集团,中建装饰积极响应“城市双修”,提出“双主业、双品牌”战略。打造中建方圆品牌,建设城市环境提升、园林绿化建设专业化投资平台,成为唯一专注生态与城市环境投资建设领域中央企业。中建方圆借助投资建设、园林绿化、生态修复等专业化能力,装点平原山川、城市乡村,为建设美丽中国加油助力。中建装饰则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凭借既有建筑改造、城市更新专长,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拓展幸福空间。
近年来,中建装饰相继参与北京隆福寺、上海中建幸福公寓、贵州毕节草海北岸生态修复、海南琼中小镇整体提升、湖北襄阳三江五岸环境提升等一批“城市双修”工程。梳理历史和文化基因,让既有建筑焕然新生,激发新的城市活力;以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智慧,融合世界先进生态技术,创造新时代生态景观典范。中建装饰始终在坚守中创新,书写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篇章,为人民群众拓展安全宜居、美丽和谐的幸福城市空间。
尊重传统,让首钢园区涅槃重生
28日当天,在论坛开始前,参会嘉宾参观首钢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四块冰”冬奥冬训场馆及首钢钢铁博物馆。工业遗迹与现代化设计相互融合,充分展现首钢园区特有的文化韵味,浓厚的工业风让首钢每一处都可以作为网红打卡点,参会人员频频拿出手机拍照合影。
当天的首钢园区,既有湖光山色,也有朱红楼阁。中建装饰通过发挥城市修补与更新专业优势,赋予首钢工业遗产全新生命活力,助力首钢园区唱响“冰与火之歌”,转型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建装饰在筒仓、三高炉、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等标志性工业遗产改造中,既保留内部典型结构,又承载新功能需求,让工业遗存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同时追溯历史线索、保留文化底蕴。
首钢筑境设计总建筑师、首钢改造主持设计师薄宏涛表示,“尊重传统,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被重视,首钢的改造输出的是一种符号,说明国家开始关注文化传承,不再是粗放式的更新。”中建装饰秉持匠心精神最大限度地保留工业遗存,让老园区实现涅槃重生。
中国的城市更新,才走过10多年的短暂历程,但城市更新的实践已经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各个城市寻求有机更新、延续发展脉络,实现空间再造、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了新机遇。薄宏涛告诉记者,“首钢以后要开放成为一个综合体,它像一个微型城市,这个城市,远远比798要规模大。当冬奥会结束之后,它意味着要面向社会开放,那么这里面所有的建筑都是需要具备社会功能。”
三高炉是国内第一个高炉博物馆,是过剩产能转型的必然产物,拆还是留是个问题,如何保留更是问题,这是设计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对比国际上同类项目情况,有的是静态保护,基本不赋予新功能。有的则是彻底变旧为新加以利用,但改得面目全非、历史感全无。薄宏涛说:“首钢的三高炉改造中,我们希望通过涂装工艺的研究尽量忠实地封存‘旧’,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对于一些影响空间效果的建筑谨慎地‘拆’,打开工业和自然对话的通廊。适度增加的‘新’,是塑造一根独具魅力的动线引领观者游走于自然景致和工业遗存之间,完成了心底对于基地的虔诚解读。”
他对中建装饰项目团队表达认可,“一方面是技术能力,能把这个活很漂亮得干出来。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中建装饰团队在首钢改造中是有敬畏心的。是暴力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是有天壤之别的,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可持续发展,从细节体现“温度”
论坛邀请了国内城市双修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并与国内相关领域著名学者共同座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前期工作往往被忽略,没有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只是把政府大楼建在新城里。由于缺乏生态规划,所谓的生态景观仅仅是城市的点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作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特邀报告。“我们城市面临着很多问题,城市内涝、城市热效应、城市水污染、城市的环境污染等,人居环境是需要城市湿地和城市绿地的增加来改善的,所以说这是一条生产线。要针对主要问题,通过主动的设计和布局,以及生态恢复这些措施来实现,这就是城市双修的主要目的。”他表示,城市是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生态系统,既然有生态系统,它就要有合理的结构和合理的功能。城市的规划应该生态优先。以往的规划先是基础设施,然后才是景观规划,这容易导致景观会被生态捆住手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通过对景德镇、徐州、三亚等城市双修成果分析,深入探讨如何让城市双修这个新时期新理念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真正从细节让老百姓感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规划实践。“双修工作一定是政府、专家和公众互动的一件事情,这样的话才能够促进城市双修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局面。所以说,城市双修是新时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划工作,也是让老百姓感到有温度的一个规划实践。”城市双修离不开对文化的传承与思考,总书记讲四个自信,其中很重要的文化自信就是我们物质环境改善最终要反映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同时要有我们的文化传承,所以,景德镇在“城市双修”过程中,增加了城市产业经济活力的文化命题。王凯解释说,从理论上来看,我们国内叫双修,国外其实没有这个词,国外就是城市更新,城市双修是国际语境下城市更新的中国化。在城镇化的“下半场”,转变规划工作思路,掌握新的规划工具也是规划师自身转型的必然选择。
2022年,北京将成为首个夏奥会与冬奥会的双料奥运城市,这当然会是世人关注的话题。不过,这个话题的重点恐怕不在于复制2008年盛典的惊艳与壮丽,而在于呈现近10余年来关于奥林匹克运动参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共识:对21世纪的可持续性理念的诠释。从北京2022的赛区规划与场馆设计,已经能够明显察觉到北京2022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强烈诉求。这一理念贯穿到北京2022年即将实现的全部建成空间体系,从整体规划格局到个体场馆建筑。作为可持续的发展,在各国的现代建筑界都关注到这一点,但是在我们的国家是真正的用自上而下的官方渠道来切切实实做到。2022年北京冬奥申办工程技术规划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利说:“冬奥会是非常好的机会,把现在聚集在北京的这些资源和机会再还回去的过程,实现更可持续、更平等地发展。比如,对于延庆和对张家口来说都带有局部消除贫困的意义在。”
城市双修,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城市双修”对于改善人民城市生活、滋养城市梦想、拓展幸福空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分院总工程师束晨阳认为,“‘城市双修’是治疗城市病、改善提升人居环境,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一种重要举措。”他说:“所谓安居乐业,就是老百姓有了很好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不可能再依靠人口红利、土地扩张和资源消耗,未来的内生动力必然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还是人才,人才的土壤是需要有好的城市环境才能吸引到人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设计分院副院长刘力飞认为:“以往的城市改造建设行为很多都是各个部门分而治之,没有纳入到一个总的领导体系下,近些年,很多城市都成立‘双修’办公室,领导亲自挂帅,把各个部门都统一到一盘棋里再落棋子,通过编制完善的规划设计体系,有步骤有重点地把‘双修’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地分步实施,整体工作机制建立起来了。”
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和遗留很多问题。“城市双修”就是要摸清现状,找出问题,综合修复修补。刘力飞认为“双修”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之一就是,“以前我们往往用一些粗放的指标去管理城市,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达不到理想的高品质的需求,所以规划人员也好,设计人员也好,未来在这方面都需要把城市纳入精细化管理,通过各种管理的办法、管理的条例法规把它逐步健全起来。”
“城市双修”工作需要多专业结合,实施过程像绣花一样精细,而且是持续性的,无法一蹴而就。如何避免形象工程或者走过场式,束晨阳提出,“‘城市双修’工作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首要的一点就是让广大市民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城市双修’工作中去,他们关心自家的房前屋后,关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刘力飞说,“还是要转变观念,不是大的就是好的,新的就是美的。”
“要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那么先得考虑人民需求什么,所以我们在‘城市双修’项目中一定要考虑使用它的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空间、什么样的设施、什么样的环境,这个一定要做很多公众参与活动,真正创造出一个他们使用的空间。”张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