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三稳”产业链 给上下游吃“定心丸”

文章来源: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4-29

当前,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遏制,复工复产正加快推进,但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明确要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资委也鼓励中央企业发挥好国内产业链的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共同复工复产。

作为全产业链的农粮企业,中粮集团充分依托产业链优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创新手段、加强协同,积极带动上下游复工复产、共同发展,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给合作企业吃下稳定发展的“定心丸”。

多措并举“稳源头”

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绿茶、红茶和青砖茶产区,但作为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湖北春茶的采摘、加工、销售、流通和出口等均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对此,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在湖北春茶上市的第一时间签订意向协议,分别从五峰、长阳、恩施采购花茶茶坯500余吨,从荆州、黄冈采购出口茶叶300余吨,采购金额约2000多万元,有力地带动了湖北茶企的复产复工。

除茶农外,解决广大农民的“卖粮难”问题,是带动产业链上游伙伴发展的重头戏。

疫情发生以来,中粮集团全力以赴收购余粮、帮助农民售粮,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其中,长期搭建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粮食银行”成效尤为显著。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粮食银行”改变了传统的农民储粮、卖粮习惯,可使农民减少在自家存储损耗6%以上,并同时减少粮食存储不当发生霉变的风险,每公顷可节省运费300元以上、节省家里存储及人工费用200元以上,每公顷可实现增收1500元以上。

为确保疫情期间春耕进展顺利,中粮集团从春节前夕就开启了面向农户的在线种植指导,针对病虫害防治、倒春寒防范、春季除草用药等春耕节点最易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调配人员赴现场进行田间作业指导,实实在在帮农户解决问题,把疫情对农户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帮助乳业产业链上游牧场渡过发展难关,中粮集团旗下蒙牛乳业于3月份紧急调拨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牧场发展,还将于3月-5月期间发放30亿元免息资金,帮助牧场缩短饲草料采购。此举可帮助牧场节约1000余万元经营成本,有力保障牧场的现金流充足和经营的稳定。

主动出击“稳中游”

新疆是中国棉花主产区,棉花产量连续多年占我国80%以上。春节过后,由于疫情发展迅速,防控措施不断升级,新疆棉花加工企业复工时间一再推迟。面对这些困难,中粮集团旗下中国纺织迅速派出驻厂人员前往合作企业,深入了解疫情防控和人员返岗情况,协助所在企业采购医用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在帮助合作企业达到防控要求后,又主动向当地政府申请复工复产,同时,还帮助多家单位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纺织合作的棉花加工企业自2月下旬开始陆续恢复生产,截至目前已加工棉花2.6万吨,占全疆节后加工总量的24%。

同时,针对合作企业销售难的问题,中国纺织通过基差交易等期现结合的方式采购棉花6万吨,大幅降低了合作企业的库存压力和市场风险。为维护国家纺织出口订单的稳定,以及保障当前形势下医药用棉的需求,中国纺织还进一步积极组织货源,在乌鲁木齐铁路局的配合下,两个月内向湖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用棉大省调运棉花7万吨,有效缓解了内地的棉花加工企业原材料短缺问题。

帮助产业链中游生产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自疫情爆发以来,中粮集团就在着力推进。今年2月,面对湖北省及沿江地区饲料企业饲料原料的极度缺乏,中粮集团紧急协调组织大批玉米驰援,并调拨豆粕支援湖北,有效缓解了饲料原料市场紧缺状况,也缓解了这些饲料企业的生产困境。与此同时,中粮集团还以海运集装箱和散船方式组织俄罗斯大豆进口,有力保障企业原料需求。

创新模式“稳下游”

受疫情影响,威海市众多农副产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销售难题,相关企业面临困境。中粮集团旗下我买网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帮助威海市企业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我买网与威海市共同开展“威海馆”专场活动,以“一市一店”模式,依托我买网品牌运营、市场推广等优势,有效缓解了当地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

针对产业链下游资金短缺的广大经销商,中粮集团还搭建平台发放信用贷款,帮助它们走出困境。中粮集团旗下中粮信托农业金融事业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已正式上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资信状况、财务数据等指标综合评估授信,无需企业提供抵质押资产,即可发放信用贷款。今年2月,小包装油经销商浙江宏兴食品有限公司收到了中粮信托提供的首笔线上供应链信托贷款。

【责任编辑:王莉】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