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绿”为绿水青山赋能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08

天空蔚蓝,白云缱绻,绿水东流,是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愿景。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发布央企和国内首个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消纳清洁能源,深入推进电能替代,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实施全面环境管理,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

多措并举服务清洁能源消纳

在我国西北部茫茫的戈壁滩上,一座座白色风机拔地而起,一排排光伏板闪闪发光,创造着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在供电公司和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支持下,我们2020年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置换电量50亿千瓦时的目标。今年,我们置换电量52亿千瓦时,提高新能源发电电量应用比例。”6月1日,中国铝业股份公司兰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徐薇说。

据统计,2020年,甘肃省自备电厂发电权置换规模达91.1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发电与自备电厂火电发电置换电量超2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990万吨,实现了促进治污减霾、助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电厂多发电、用电企业少花钱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赢”。目前,甘肃通过1条±1100千伏特高压、3条±800千伏特高压和18条750千伏超高压线路与省外电网紧密连接,将清洁能源输送至我国中东部地区。±800千伏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推进,该工程建成投运后,将对加快甘肃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实现“双碳”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环境日:“国网绿”为绿水青山赋能

±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

5月24日晚,荥阳市广武镇张庄村村民张王强在网上提交了在自家房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的申请。第二天一大早,广武供电所员工石国锋就和同事来为他办理业务。

为更好地服务新能源消纳,5月初,郑州供电公司在位于二七商圈附近的合智中部大观开关站投运了河南省首个新型配网自愈系统——基于5G通信的配电网差动保护及自愈系统。该项目是该公司二七商圈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的一部分。

随着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传统过流保护难以适应新形态配电网的发展。而基于5G通信的配电网差动保护及自愈系统具备选择性好、动作速度快等优点,能很好地适应大量分布式能源接入,为二七商圈接入和消纳新能源奠定基础。

我国清洁能源资源和需求逆向分布,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70%以上的能源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为优化资源配置,国家电网加强输电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优化系统运行,全力支持新能源并网,建设新能源云平台,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助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消纳清洁能源7.4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2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7亿吨。

电能替代呵护碧水蓝天

长江奔流,不舍昼夜。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深入人心,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

5月27日下午4时,“美维凯越”号游轮逆流而上,停靠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附近的重庆市涪陵区五码头趸船边,停靠时间约20个小时,其间使用港口岸电供电。

“美维凯越”号游轮船身长149米,排水量1.7万吨,在长江三峡游轮中属于“巨无霸”。今年4月底,由重庆涪陵供电公司建设的智能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投入运营。该系统配置一台1250千伏安变压器,可同时为2艘类似“美维凯越”号的大型游轮供电。

世界环境日:“国网绿”为绿水青山赋能

重庆市区供电公司员工在朝天门五码头巡视检查岸电设备

放眼望去,岸电系统的变压器并没有安装在长江岸边,而是安装在浮墩上,漂浮在江面上。“将变压器从岸边移到江面上,可以使10千伏电缆随水位涨落适时收放,实现游轮就近可靠供电。”涪陵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吴红波解释说,“‘美维凯越号’游轮停靠一天,用电量超过6000千瓦时,使用岸电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一江清水,浩浩荡荡。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建设港口岸电,在三峡坝区、长江流域以及沿海、京杭大运河等更广泛区域,大力部署绿色岸电工程。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国家电网累计投资9.2亿元,建成投运岸电设施1203套,带动社会岸电设施建设4600余套,助力长江环境保护。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近年来,国家电网累计完成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北方地区“煤改电”清洁取暖1063万户,累计供应取暖电量36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散烧煤20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5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1162万吨。

同时,国家电网在工(农)业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拓宽电能替代深度广度,建成“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充电网络布局向乡村延伸,着力提升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向更大范围延伸,生态红利正加速释放。“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推广电能替代项目28万余个,替代电量847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8.5亿吨。

电力大数据助推低碳产业生态

今年5月初,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公司联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联合深度挖掘电力大数据在碳排放核算中的价值应用,打通“电—碳—能”数据链条,实现电量看区域、行业、企业碳排放的全景、动态展现,目前已完成厦门地区1811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电碳生态地图编制。

电碳生态地图的应用,一方面将有力支撑政府科学分解双碳目标、科学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绿色低碳技术引进和研发提供精准导航,并能够以过程监测确保政府施策的有效落地。另一方面,电碳生态地图能够对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水平及节能增效水平进行精准画像,为减排潜力大、诉求强烈或减排困难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供电+能效服务”,加快企业低碳转型,带动绿色新型产业发展。

厦门太平货柜有限公司就从电碳生态地图中尝到了甜头。该企业是厦门首批“三高企业”之一,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厦门供电公司利用电碳生态地图为其量身定制了用能提升方案。5月中旬,该企业依据方案启动实施3.91兆瓦光伏项目,用于日常生产照明用电,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69万度,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678吨。

世界环境日:“国网绿”为绿水青山赋能

福建南平浦城县光伏电站

在河北省张北县大河乡石湾子村,4000平方米的碳汇林为小村增添了勃勃生机。石湾子村卫生院屋顶上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4月26日,长三角生态能源碳汇基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和张北县石湾子村签订碳汇公益行动三方合作协议,并启动“电靓冬奥”分布式光伏绿电公益项目。三方携手共建近4000平方米碳汇林,并在村民屋顶加装光伏发电设备。

“石湾子村地处坝上,高寒风大,长三角生态能源碳汇基金捐助的碳汇林可以防风固沙、扮靓乡村。光伏发电给村民们送来了清洁能源,让乡村生活更绿色、更舒适。”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驻石湾子村工作队队员赵洲介绍。

据测算,一棵胸径5厘米左右的树每年可吸收10千克的二氧化碳。湖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开发用能监测APP,为客户提供碳足迹云监测技术及咨询服务,将义务植树与减少碳足迹有机结合,倡导公众以自愿捐赠“购买碳汇”的低碳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实现“足不出户、低碳植树”。

湖州一位民宿老板通过用能监测APP测算出,他的民宿一年会产生78500千克二氧化碳,需要2900多棵胸径在6-8厘米的树进行“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向长三角生态能源碳汇基金捐款20000元用于植树造林。

电网工程与生态环境相融合

打开地图,秦岭就像一条巨龙一样,横卧华夏大地,雄姿巍峨又满溢神奇色彩。为保护秦岭生态,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取消位于国家一级林业保护区的原6号铁塔,线路从7号铁塔跨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直接到达对面的5号铁塔。国家电网按照生态环保要求,对全线3487基杆塔“一塔一设计”,累计投资3.13亿元,有效保护了秦岭等沿线地区生态环境。

翻越高山峻岭,跨过江河湖泊,巍峨的铁塔和条条银线绵延万里,与大自然完美融合。国家电网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累计开展大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20余项,涉及鸟类保护、荒漠化治理以及山地、林区、湿地、岛屿、水域等各类生态系统保护。

世界环境日:“国网绿”为绿水青山赋能

国网青海电力员工安装人工鸟巢

鸟儿在输电线路铁塔上筑巢,会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给当地群众用电带来了困扰。为解决鸟线矛盾,国家电网在青海探索实施“生命鸟巢”项目,在三江源地区电力线路杆塔选择安全位置,安装人工编制的鸟巢,主动引导鹰类入驻繁衍,实现鸟儿和输电线路的和谐共存。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大滩上的±400千伏柴拉线已经安装了170余个人工鸟巢,鸟巢入住率已经超过了六成。

藏中联网工程架设了近千条索道,总长1200千米,避免新开运输道路对植被的破坏;青藏联网工程在藏羚羊的繁殖期停工撤场,为4000只藏羚羊让出迁徙通道;阿里联网工程创新设计了143基羊角塔和7座藏式风格变电站,实现了高原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与电网工程完美融合。

国家电网坚持和谐共生理念,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宁夏,联合当地群众在途经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输电线路沿线布设草方格沙障,并栽植黄柳、白柠条苗,探索出固沙、护塔、促生态、利民生的新模式;在天津,联合当地湿地保护中心、林业局等部门和单位成立“绿色生命线路”联盟,开展候鸟迁徙保护,多次救助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步伐的加快,清洁电力将与绿水青山谱写出更多故事,国家电网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书写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绿色答卷。

【责任编辑:张思嘉】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