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的忠诚与担当——中国安能赴河南抗洪抢险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05

7月29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相关人员将一面绣有“抗洪抢险勇担当 危难相助见真情”的锦旗献给中国安能救援队员,称赞中国安能集团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保持了人民子弟兵本色,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能打硬仗的专业队伍,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中国安能抢险救援队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自7月20日首批抢险队员抵达郑州以来,中国安能专业抢险队已在河南奋战近十日。

闻灾而动 千里驰援

7月20日22时许,中国安能常州救援基地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河南多地洪涝灾害严重,亟待救援。22时30分,救援大队分队长王凯带领基地10名战友携2台大功率排水车(“龙吸水”)等装备紧急出发,作为第一梯队连夜赶往河南救灾一线。

“你把火车票先退了,等抢险完再说。”王凯在车上拨通妻儿电话,他们正准备第二天来江苏看望王凯。他的妻子是一名医生,平时工作忙,这次休假准备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常州探亲,现在不得不改变行程。王凯的妻子非常理解,并没有过多的怨言,只是反复嘱咐王凯“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一时间,在广西南宁、湖北武汉、江西南昌、河北唐山等地,中国安能救援基地的抢险队员们都在紧急集合、整装出发。这次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中国安能第一时间作出紧急部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总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了基本指挥所,并抽调专家组成前进指挥所立即赶赴郑州。同时决定从北京、唐山、合肥、武汉等9个方向、8个救援基地,抽调包括17名工程、水文、地质专家在内的420名专业抢险专家骨干,143台套龙吸水、动力舟桥、大型挖装机械等专业装备,采取摩托化开进星夜兼程、千里驰援。第一批队伍于7月20日20时从安徽六安工程项目部出发,最早于21日2时抵达郑州市区展开救援工作,最远的一支队伍从1700公里外南宁开拔,长途机动22个小时到达郑州。

勇挑重担 多线作战

7月21日凌晨,中国安能南宁分公司总经理赵玉鄂率领抢险队员第一个抵达京广隧道。位于南北大通道上的京广隧道由京广北路段、淮河路段和京广南路段三段不连续的隧道组成,其中,受灾最严重的京广北路隧道长度约为1.7公里,因积水过深,加之内部环境复杂,抢险救援任务十分艰巨。赵玉鄂到达后,看到“隧道全部都被水灌满了,水位和地面一样平”,果断采取了多面布点、同时作业的方案,“能放吸水泵的地方都放了。”赵玉鄂说。

中国安能唐山救援基地抢险队刚到京广北路隧道时,黄色的泥水比隧道顶部还要高些。21日14时许,队员驾驶3000型子母式龙吸水在最近的抽水点停下后,立即打开后门,调整抽水泵的位置、管道连接数量。在大雨中,3名救援队员站在齐膝深的水里,抱着重达200斤的水管缓慢往前行进。随后,当地志愿者主动加入了铺管道队伍,铺设速度明显加快。

“靠着老乡帮忙,顺利接上了。”抢险队员按下龙吸水启动键的一瞬间,管道立刻被水充满,鼓了起来,积水随着管道喷射出来,像一个“小型瀑布。”据了解,这根长30米、直径为50厘米的水管每小时可以排出3000方积水。

随着救援队伍陆续抵达,隧道水位下降越来越快。排涝正在进行时,中国安能收到了更为紧急和重要的任务——受强降雨影响,新乡市多个村庄群众受洪水围困,亟需转移。身为动力舟桥的专业操作手,正在隧道进行排水作业的中国安能南昌分公司分队指挥员李泽文立即动身,率领5名抢险队员赶赴新乡。

“沿途道路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路上能看到有个篮球场被淹得只剩一个篮筐。”李泽文回忆道。他们找来本地人帮忙带路,不畏艰难、持续深入,终于抵达险区现场。小分队各司其责,争分夺秒组装舟船,经过一夜的持续奋战,两台长40米、宽8米的动力舟桥架设完成,每台可按10.8公里的时速满载450人快速水上机动。据了解,应急动力舟桥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可实现快速架设浮桥和结合漕渡门桥,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23日8时左右,两台动力舟桥分别前往被洪水淹没的前稻香村、后稻香村等附近,对被困村民进行紧急转移。 

救援期间,中国安能在郑州、新乡、鹤壁、焦作、开封5个方向,先后圆满完成了郑州市区排涝、郭家咀水库除险、新乡受困群众转移、浚县卫河决口封堵、开封黄河急工阶段备勤等重大任务。在郑州、新乡等地,共投入23台龙吸水,昼夜奋战106小时,累计排水690余万方。在新乡卫辉顿坊店乡,动用两套动力舟桥,在5小时内转移群众1400余人。在鹤壁浚县新镇,鏖战70小时,成功封堵卫河决口。

科技除险 专业救援

中国安能作为国家防总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在全国建有9大救援基地。近两年来,应急管理部为中国安能配备的龙吸水、无人机、无人侦测艇等一大批高精尖救援装备,在这次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安能应急事业部部长王清敏表示:“在赴郑州救援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从各基地紧急调备了23台龙吸水设备,有18台投入到了灾情严重的京广隧道。”王清敏还介绍,有些设备是6月刚配备列装的,7月就上“战场”了,被网友称为“救援小航母”的动力舟桥,这次在新乡发挥的巨大作用。

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党委书记郭建和介绍,当现场道路狭窄,大型装备无法抵达,他们利用动力舟桥迅速开辟水上通道,大大加快了转移群众和封堵作业效率。在卫河决口封堵现场,抢险队员启用无人船搭载多波束云数据采集,通过声波反射探测水下地形地物和水深,准确获取到水下堆体数据及模型,通过快速计算堆体体积为封堵决口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抢险战法技术上,中国安能集团在多年的救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抢险经验,决口封堵、堤坝一次成型等技术系国内领先。在卫河决口封堵中,由于土堤十分松软,右岸完全被淹没,运料车无法到达,原双向进占方案改为从左岸单向进占,大大增加了进占难度。中国安能专业操作手驾驶大型自卸车,在狭窄的土堤上缓慢倒车,将装满石块的钢筋笼倾倒在左岸龙口处,钢筋笼入水激起巨大浪花,随即被冲至下游几米远。

“最大的难题是右岸不断垮塌,左岸进占越快,龙口越窄水流速越大,右岸就垮塌得越快。” 回忆起决口封堵现场,中国安能集团安全总监王永平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在统一指挥下,中国安能集团前指专家通过会商,提出“堤面拓宽、裹头加固、立堵合龙、防渗闭气”的处置战法,中国安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国平带领抢险队员们与其他力量等协同,鏖战70小时,最终成功实施了决口封堵。

初心不改 作风过硬

面对救援过程中的困难,中国安能参与抢险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过硬的战斗作风,常常是刚完成任务来不及休整,又转战下一个任务点,部分分队同时承担了两个方向任务,全程连续作战、高效运转。

37岁的龙吸水操作手李天生于7月21日0时接到出动命令,将从河北唐山紧急赶往河南郑州。出发前,他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你叔可能不行了,能不能回来一趟?”李天生顿时脑袋一懵,几个小时前,他得知叔叔遭遇车祸在重症监护室治疗。队长劝李天生先回家,但他长叹了一口气说,“我是老师傅,其他几个都是新操作手,我不去不放心。”没有更多犹豫,李天生便打起背包进了驾驶室。凌晨5点,正在途中的他接到叔叔已去世的消息。这是他继2009年父亲过世后,又一次未能送亲人最后一程。一向同叔叔关系亲密的他,把难过咽进肚子里,握紧了方向盘继续前进,外面倾盆而下的雨水正疯狂地拍打着车窗……

在京广北隧道,两台龙吸水持续工作了98个小时,为了保证水下机器人吸水顺畅,必须不定期深入水下清理附着杂物,当时水下淤泥、杂物在高温、密闭以及长时间浸泡下,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抢险队员就是这样一次次守着机器清障排污,他们的衣服被汗水雨水湿透又被高温烈日烤干,他们满身污泥、头发零乱、身上大面积起了湿疹。一些群众看到抢险队员们没日没夜排险作业,自发为他们送水、送饭、送生活物资。抢险队员一次次拒绝,群众送来的生活物资在排水车不远处越堆越高。

“这次到河南,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群众对中国安能的信任和支持,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坚韧与厚道。我们中国安能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就是在一次次抢险战斗中建立起来的。”中国安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赴河南抢险前指总指挥周庆丰在河南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动情地说。周庆丰表示,将继续发挥国家队专业优势,坚决完成好后续任务,不到最后胜利、绝不收兵,也愿意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优势特长,积极参与到河南建设发展之中,为推动河南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贡献中国安能力量。

目前,中国安能400多名专业抢险骨干仍然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

【责任编辑:张思嘉】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