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重工”)是山东省属大型工业装备跨国集团,涵盖动力系统、汽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等业务板块,拥有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山推、德国凯傲等知名品牌。山东重工坚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常态化管理体系,为企业连续10余年高质量高速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9.4%、13.2%。2020年,山东重工克服疫情挑战,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26.5%;利润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7.4%;重卡、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销量均实现全球第一。
打造用实力说话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高端人才国际化、市场化,充分激发经理层活力。2019年,山东重工采用全球公开招聘、全员英语面试、全程公开透明等选聘方式,成为山东省管第一家职业经理人试点企业。2020年,全力推进权属公司“两项试点”工作,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特别奖励+一票否决”激励体系,形成了“1+N”配套机制,明确了任期期限、绩效与薪酬管理、退出约束、责任追溯等条款。截至2020年底,山东重工29户企业、143位经理层成员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及职业经理人试点。
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保持领导干部队伍激情。山东重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创新实施干部PK机制,加速内部优胜劣汰。潍柴集团分批次实施全体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干部平均年龄降低到38岁,其中80后占比达73%。中国重汽改革重组以来,领导干部由1600人降到1260人,平均年龄由46岁降到42岁,80后占比由27%提升到56%。
强化机制刚性,实现领导干部“下”的常态化。山东重工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优化以业绩、能力、价值观认同和战略导向为核心的干部“3+1”考评体系。2020年,因考评优秀提拔干部66人次,因考评不称职、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能力不足等问题,实施内退、降免职、转为专家序列等“下”的领导干部490人次。同时,刀刃向内,持续优化干事创业生态,2020年,先后在集团总部、潍柴、重汽掀起“作风转型、懒政整治、厕所革命”等三大管理革命,累计对近200名领导干部进行问责处理,全面激活了管理细胞。
打造让需求说话的人员能进能出机制
以效能提升为目标,科学设置岗位。山东重工对标全球行业标杆企业,健全岗位管理体系,合理设置岗位。截至2020年底,管理人员较年初减少2000余人,降幅达15%,占比由13.4%降至11.5%,处于行业优秀水平。
精准施策,人才引进再发力。山东重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进社会和校园人才,100%推行公开招聘。社会人才招聘方面,制定《山东重工集团人才招聘引进渠道共享清单》,通过线上招聘、空中宣讲、空中课堂等方式,招聘社会人才1300余人;高校毕业生招聘方面,山东省内企业2020年招聘高校毕业生5480人。其中,硕博占比、双一流毕业生占比近50%以上,数量、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技能人才招聘方面,坚持“素质过关、技能过硬、文化认同”原则,择优招聘1000余人,为集团满产超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严格考核结果应用,畅通员工退出渠道。山东重工持续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SABCD考评结果比例强制分布,并将考评结果与岗位调整、教育培训等挂钩。2020年,山东重工各公司根据业绩考核、工作态度、个人能力等综合表现情况,依法协商解除劳动合同180余人。
打造以业绩说话的薪酬能高能低机制
强化效益联动,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山东重工实施战略解码,层层签订个人年度绩效合约。按照“授权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的指导思想,形成涵盖“公司、部门、个人”的三大KPI指标体系,全员合约覆盖率达100%。2020年5月,召开立军令状誓师大会,与潍柴、中国重汽高管签署29个“军令状”项目,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特别奖励+一票否决”激励。加强对集团及二级公司经理层考核,部分企业经理层成员薪酬浮动部分占比达90%,对于超额完成的,年度予以特别奖励;对于未完成预算目标的,实施一票否决,仅发放保底工资。
坚持差异化原则,建立健全薪酬分配机制。山东重工搭建管理、营销、研发等宽带薪酬体系,按照价值导向、创新导向的理念,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同岗位人员薪酬差异高达4倍以上;设置常态化科技创新奖励机制,个人奖励最高1000万、团队/项目奖励最高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