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近期,各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扎实举措保障电力热力安全稳定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12月8日,随着“华元20”轮满载离港,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煤炭装船量年累计20001.9万吨,突破2亿吨,再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具体实践。2021年黄骅港有6个月装卸量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两度打破保持三年之久的单日装船纪录;较去年提前15天突破2亿吨煤炭下水量。
进入四季度,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全力打赢能源保供攻坚战。“保供期间,我们每天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沟通生产情况,以班保日,以日保月,保证计划兑现率。”生产指挥中心的计划员陈浩说。
关键时期,时间就是弹药,精打细算的安排每一条车船信息,压缩所有辅助时间,把有效的生产时间最大化才能提升最大限度的释放港口能力,完成煤炭运输任务。生产指挥中心的卸车指导员张永旭说:“通过人为精细化的管控,理论上可以提升1%-5%的生产效率。”正是因为这1%-5%的可能性,张永旭及其它三个班组的指导员比着劲的干。
“保供期间,基本上每分钟都有一个电话,与各岗位沟通。时时掌握生产信息,抢出作业时间。”张永旭说。为了抢1小时的卸车时间,张永旭要做出4个小时的生产计划,13台翻车机、8台堆料机、3台堆取料机、93条卸车流程线,张永旭要根据车船到港的计划,综合制定最合理的接卸方案。“如果有一列车晚点,整个计划就要重新编排”张永旭说。
10月份,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取得了连续10天日运量超60万吨、连续5天日运量超70万吨,全月煤炭下水突破1700万吨的好成绩。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进入11月份以后,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影响日渐增多,能源保供任务不减,面对困难黄骅港全体上下只能迎难而上。
11月份,因恶劣天气影响,封航108.7小时,同比增加58.4小时,增幅120%。其中11月6日至8日单次封航达52小时,导致11月9日全天装船作业量不足5万吨。长时间封航导致黄骅港场存一度攀升至320万吨,几乎接近峰值。但卸车任务仍处于高位,场存降不下去,再遇恶劣天气,将造成整个能源运输链的全线拥堵。
“那几天我心里就像有块石头压着一样,觉都睡不着。为了降场存,我们连续召开了几个紧急会议,内部提效率,外部作协调,把每一个点的潜力都挖到了极致。”陈浩说。
为了船舶快进快出,尽量减少封航对能源保供工作的影响,陈浩每天以“小时”为单位的关注天气,根据天气的时时变化与海事部门紧密联系沟通,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并抓住天气缓解的窗口时期组织船舶进出港。11月份累计多争取到26艘次船舶进港,有效缓解堵港风险。
为了减少船舶在港停时,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建立起督排水机制,逐船摸排压舱水排水时间,全力缩短船舶排水时间,尽快启动装船。仅11月份,平均单船等排水时间同比减少48.2%,加快了泊位周转。
船舶进出量最高时,单日达到了21条船进,20条船出,创造了开港以来的最高纪录,也有效的助力了降场存的目标实现,确保了保供通道的畅通。
上了两天班,嘴里起了四五个泡;手机早上充满电,坚持不到晚上就没电了;每天7、8点钟下班,做饭时也在接听工作电话,经常把面条煮成粥……回想起那几日的工作,陈浩感叹,“经过这样高强度的烧脑工作,以后什么困难都不怕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份,黄骅港有16天煤炭下水量超过70万吨,其中24日至28日连续5天下水量超过76万吨,这是自开港以来的首次。全月装船完成1884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我们坚决打赢这场能源保供攻坚战。”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生产指挥中心经理刘金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