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机械总院集团:科技报国 以智赋能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10-28

编者按 岁月镌刻荣光,奋斗成就梦想。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资央企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引领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就。国资委网站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系列报道,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敬请关注。

德胜门外校场口,曾是明清两代士兵演练的教军场。随着历史变革、城市变迁,旌旗猎猎的军事场景已消散。

1954年,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自所)前身“北京电器工业研究所”落户于此,给当时荒芜的校场口带来了新鲜的科研气质。

时光荏苒,70载岁月的光影,在北自所的院墙上悄然划过,见证了一座工业研究所因祖国的需要和人民的召唤奠基立业。北自所因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而发展壮大,因不断深化改革而自强自信。

矢志不渝 服务国家战略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着重推进工业化建设。1953年9月,为配合电器工业发展的需要,北京电器工业试验所经第一机械工业部发文批准建立。

“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是北自所生来就带着的使命。”上世纪80年代末任所长的李百煌认为,“从1954年破土动工目标就非常明确,那就是巩固和改进当时已有的产品、不断增加新产品,为国家电子工业、冶金、燃料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机械工业服务。”

1957年,为加快工业建设,北自所在国内率先开展与电子束、离子束和工业加速器有关的重大电气物理设备的研制和应用研究。

面对一无所有的困境,从学习文献资料,到研究讨论思路,再到理论推导、技术设计,老一辈北自所人一点一点艰难推进加速器的研究工作。“当时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每个人都很难。但是大家深知肩负着重大使命任务,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所以都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晚上自觉加班,确保产品保质保量地交付。”北自所退休老专家朱惜安回忆道。从设计加速器的物理技术,到不断改进测量调试技术,再到方案论证实施……耗时6年,北自所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HY-120型1.2米质子回旋加速器,荣获了全国工业产品成果一等奖。

197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对事业单位进行调整,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了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主要从事国家机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的研究,同时负责归口机械工业自动化行业工作。

在“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研制时期,北自所联合相关院所共同研制出20吨液压振动台,为大型航天环境模拟实验提供了有效手段,保障了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让“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踏上36000公里浩瀚宇宙的漫漫征程。在三峡水利水电工程——这项举世瞩目的“千年大计”中,北自所开发出液压启闭机电控系统,成功研制31套子系统、总共143台控制装置。这些电控设备,如同三峡工程的智能大脑,实时监控着特大型液压启闭机的运行状态,为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1999年,机械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转制为大型科技企业,隶属机械科学研究院,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面向市场需求,北自所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启了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新篇章。

70年间,从我国首台电子感应加速器到我国首座自动化高位立体仓库,从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PII软件到首台液压伺服喷漆机器人,从东方红卫星振动台到三峡电站闸坝控制系统……北自所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科研攻关任务,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取得了600余项科研成果,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屡获国家级科技奖。今天的北自所,正围绕智能装备关键性、基础性、共性技术问题,开展数协同攻关和实验研究;承担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相关任务,开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以“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单位”为契机,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躬耕不辍 助推行业发展

当今世界,在硬件基础、AI模型加持下,机器人的热度不断飙升。

“1981年,研制一台集微机控制、电液伺服驱动、示教、再现、五个自由度关节式喷漆机器人的任务,交到了我们手里。”承担第一台喷漆机器人研制任务的项目负责人袁洪璋介绍说。1985年底,北自所研制出PJ-1喷漆机器人样机,并研制出系列大、中、小三种型号的喷漆机器人并推广应用。后续开发了电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水切割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多款新型工业机器人,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种类。在“六五”“七五”攻关期间,负责组织编制了15项工业机器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极大提高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1)正式成立,秘书处落户北自所,机器人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北自所行业引领力远不止体现在机器人领域。

自20世纪60年代,北自所主持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液压技术在国内的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工作。面向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能源、环保等行业,北自所取得了累累硕果,成为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国家液压元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5个行业组织依托单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崛起。1980年,北自所对北京汽车厂的仓库进行自动化改造,完成了国内首座自动化立体仓库。1988年,参加完成的第二座、牵头设计并实施的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第二汽车厂成功投运,为我国现代化仓储物流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北自所作为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构建智能检测装备产业生态圈;承担PLC-open中国代表处,致力PLC标准的研制和推广;作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成员单位,开展数字孪生、机器人、云制造等新技术标准研制。多年来,该公司先后制定300余项国家标准,有力支撑制造强国标准化的需求。

蹄疾步稳 建设一流企业

从“更好为经济服务”到真正“断皇粮”“自找粮”,从思想观念到分配考核机制、机构体制,北自所闯出了科技产业化之路。

2017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公司制改制为契机,加快建立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党的领导,完成业务调整重组,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为契机,子公司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登入上交所主板。

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启,着力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三大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大合规、大安全、大监督体系顺利推进。与2020年相比,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率50.12%、净利润增长率46.85%、资产总额增长率99.83%、净资产增长率89.97%,先后获全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

走过70年辉煌历程,北自所正努力创造崭新未来。

【责任编辑:张宇晖】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