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研制秸秆打捆机打结器终结国外垄断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4-11-26

  与以往夏收、秋收过后农田“一片狼藉”的景象不同,今年秋收期间,河南安阳一个乡镇的农民却不用再围着庄稼忙得团团转,也不再有焚烧秸秆的浓烟了。这正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自主研制的秸秆打捆机打结器发挥了大作用。

  打结器是秸秆打捆机的核心部件,它就像是人的“肺”一样,位于打捆机内部两边各一个。有了它,才能使绳索自动成结。夹绳、绕绳、抓绳、割绳、回位到脱扣,这就是打结器在实现自动捆扎打结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而只有零部件之间配合精度高,齿形面完美啮合,运动才能协调。然而,这么重要的部件在过去基本都依靠国外进口。

  据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有很多单位试图将打结器国产化,其中不乏中外合资企业,均未取得成功。而三院239厂嗅到了打结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一系列的调研,最终决定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来形容打结器一点不为过。据项目组组长、主任设计师王彬介绍,一个200见方的小部件,却由29个零件组成,就像是一个“机械手”。“刚开始我们只能通过三维动画模式进行模型演示,有时仅仅因为一个小问题,可能就要用上一周的时间翻来覆去地进行各种仿真试验。”

  自2013年8月中旬,三院239厂启动打结器研制项目以来,项目组一直坚持以设计为牵引,真正将设计延伸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在顺利通过功能性试验后,项目组进行实地考核试验,第一次试验就以超过99%的行业技术指标、成结率99.9%的好成绩获得成功,不仅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开了一个好头,也给项目组成员们极大的信心。

  今年9月27日到10月5日期间,项目组前往河南安阳进行打结器的大田打捆测试,用户方安阳豫工相关人员随同。在1200多亩比人高的玉米杆地里,来自不同研制单位的3台打捆机同时作业。结果安装了德国进口打结器的打捆机半途出现了问题,而安装了239厂打结器的两台打捆机依然正常工作。短短2天时间,就将这一大片玉米地被夷为了平地。这次试验难度较高,一是玉米杆打捆困难,二是这次作业强度较大,能在这里试验成功,其他庄稼地都不是问题。

  经过多次的试验数据证明了239厂研制的打结器的可靠性能,无论是从打捆效果还是强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德国打结器。

  农业秸秆普及打捆,既可以减少焚烧,从源头上保护清洁空气、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秸秆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是实现粮经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在这场“蓝天”和“效益”的保卫战中,239厂充分利用航天优势资源,挖掘民用产业价值,延伸企业发展触角,在矢志研发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