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掌握油气田旋转导向钻井、随钻测井先进技术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5-05-06

  5月3日,记者从总中国海油获悉,中国海油公司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系统Welleader、随钻测井系统Drilog近期联袂完成渤海某井的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在油气田定向钻井、随钻测井技术领域打破了国际垄断,可自主完成海上“丛式井”和复杂油气层的开采需求,有望大幅降低国内油气田开发综合成本。

  一直以来,油气田开发都像是在做一道时效与成本的“计算题”,即如何在已知地下油气储层位置的情况下,用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完成钻井服务。换言之,若想开采“物美价廉”的油气资源,就必须用最少的井位完成最大范围的储量开采,并以最少的起钻次数实现最短钻井周期。面对这道必须“算准”的难题,石油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能够在地层中横向行进的定向钻井技术。

  与一般钻井作业不同,定向钻井作业并非让钻头直达目的层,而是要求钻头能够在地层深处按照设计好的斜度钻进,直至命中深达几千米的地下油藏“靶心”。目前,全球超过40%的定向井采用旋转导向系统钻成,其优势在于能够实时控制井下钻进方向,实现类似于“3D版贪吃蛇”的钻具运行轨迹调整,一趟钻贯穿分布在“三维”区域内的目标地层,甚至可以让直径0.2米的钻头在0.7米的薄油层中横向或斜向稳定穿行,实现一趟钻横向移动1000米的长距离作业。这种精准制导对降低开发成本、最大化开发油气田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旋转导向系统能够在地下几千米完成作业,离不开随钻测井系统的“导航指路”。随钻测井系统能够随时将钻进沿途的井下地质数据反馈至地面,由测井工程师完成即时的信息处理和命令传达,相当于为井下设备加装了“千里眼”。两套系统并肩作战,能够实现全井段定向旋转钻进,实时调整井眼轨迹,并测量井下环境参数,可极大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工程风险,是进行超深水、水平井、大位移井等高难度定向井作业的“撒手锏”。

  然而,由于研发难度大,多年来这两项技术一直被美国的三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垄断。2008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海油服开始自主研发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两套系统,历经艰辛探索,终于突破技术瓶颈,形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系统技术和装备体系。此次渤海作业中,两套系统一趟钻完成813米定向井段作业,成功命中三处“靶点”,充分证明两套系统具备了海上作业能力。

  近年来,中国海油公司持续加大科技领域投入,涌现出一大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本次旋转导向钻井、随钻测井联袂海上作业的成功,标志着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国内第一家同时拥有这两项技术的企业。未来公司将致力于两项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满足我国石油行业对高端技术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高端油田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增添了底气。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