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持续推动海上大功率发电机组国产化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5-06-19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海油研究总院与国内相关企业、院校合作,积极开展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组样机研制与国产化应用推广工作,海上平台及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有望用上国产“心脏”。此举将打破海上平台主电站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降低油田开发成本,推动我国海洋开发和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

“洋”电机:贵但难舍

油田开发中,大功率原油发电机组为平台及FPSO提供所需电力,是核心装备之一。

据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海油海上平台及FPSO原油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近500兆瓦,全部采用进口发电机组,公司所属钻井船、施工船舶等大型海上装备,发电机组也几乎全部进口。

进口发电机组采购费用高、交货周期长,成本压力大。进口机组的操作维护同样价格不菲,国外维修人员日费约为2000美金,而国内仅需200元人民币左右。发电机组每到5000、15000、30000小时等节点,均要进行大修,每次花费2~3天左右时间,小修频率则更加频繁。“买马”花费多,“配鞍”同样昂贵。

压力重重,但国产机组却难露真容,中国海油不得不长期使用“洋”电机。

广联姻促双赢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特殊性,与陆地相比,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运行条件苛刻、技术要求更高,如海洋环境要求机组具备防盐雾腐蚀等功能;机组所用原油燃料组分复杂多变,含重金属、蜡等杂质较高,对机组腐蚀性强;海上平台和FPSO空间有限,要求机组占地面积小、重量轻、高度集成化;特殊的电站运行模式要求机组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等。

研究总院工程研究设计院机械首席工程师王文祥介绍,国内生产企业对海上平台和FPSO电站需求及技术特点缺乏了解。研究总院自2000年开始通过前期设计等途径,对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组运行和集成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具备了深度的技术积累。随着国内基础工业的发展,国产发动机制造和加工水平逐步提高,具备了大功率原油发动机加工和配套能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总院与国内企业、科研院校互通有无,协同攻关,开始“联姻”攻关国产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组。

走四方查问题

用一年多时间,研究总院对以往的技术积累进行了统一梳理,总结了现有机组主要的技术问题,并将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

项目组成员深入四海平台以及国内船厂、陆地电厂,调查海上进口大功率发电机组运行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产陆上发电机组的短板,研讨解决方案。

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研究总院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配合国内厂家,成功攻克机组集成与控制、发动机散热计算分析、减振安装等多项关键技术,项目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机组及辅助系统设计和样机关键部件加工,预计今年7月底样机装配完成。

王文祥介绍说,海上大功率原油发电机组的国产化研制与推广应用不仅能有效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主机和备品备件供货响应周期,同时有利于推动我国海洋开发核心装备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