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管道局 “互联网+油气储运工程”取得初步成果:完成首个数字化恢复项目——连木沁压气站数字化恢复工程,实现了实体工程的数字资产化,为下一步工程完整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大数据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已建的长输油气管道里程超过12万公里,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油气管道输送网络。这些管道目前基本靠人工巡护线、阀室看护等传统方式进行运行维护。
近年,随着长输管道向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延伸,管道安全和环保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升级传统的管道建设管理理念、手段、方法和技术,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和对管道建设安全管理的要求,是管道建设行业努力的方向。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管道局积极谋划互联网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的深度融合。据了解,通过互联网技术,管道局已建成企业级数据仓库,以及涵盖数字化、智能化内容的设计、采购、施工集成平台。
其中,数据仓库已成为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为工程项目管理、设计、电子商务、造价等系统提供数据集成通道。现在,管道局承接一个EPC管道项目,设计人员完成工程设计后,在数字化设计平台上提交物资请购文件。物资采购人员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接收到物资请购信息,进行物资采办。现场施工人员则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接收设计和采办信息,组织现场施工。这些都是通过数据仓库串联完成的。
管道局还通过自主研发的施工现场采集工具机组通记录下管道每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并上传到数据仓库。在管道运营时,运行维护人员能够通过记录下的数据轻松查到管道配件的安装位置,以及安装工姓名、监理姓名、安装时间等信息,运维工作更精准、快捷。
另外,管道局的数字化管道技术、跨平台油气管道SCADA系统、管道光纤安全预警系统、管道智能检测等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伸应用,其技术水平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些技术的集成、升级、应用描绘出了未来管道的模样。
据管道局有关技术专家介绍,未来的管道是智慧的管道。它能够实现可观测,能够监测管道所有设备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管道所有设备的状态;可自适应,即完全自动化;系统综合优化平衡,即上游、管输和用户之间的优化平衡。
届时,管道运行维护中的人工巡护线、阀室看护等传统业务基本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管道安全监测、定期体检、安全性改造等环节的投入会大大减少,而且管道系统更加高效、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