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五院两单位打造创新投资增速器平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6-09-26

近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星)和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结成创新发展共同体,从各自优势和需求出发,联合打造创新投资增速器平台,将以机制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通过资本和技术相结合、投资和孵化相融合的两“新”机制,积极推进双创工作。

中国卫星作为五院的第一大经济体、资本证券化的平台,业务领域覆盖信息融合服务与智能制造。“十三五”期间,该公司提出了两大主业升级延伸的发展目标。通过多年的发展经验,中国卫星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不断沉淀核心技术,尤其是对掌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颠覆性科技成果有着迫切需求,同时也肩负着将航天技术向广阔市场转化和推广的使命。

钱学森实验室是中国空间技术创新的试验“特区”,作为集团公司构建空间技术领域未来重大系统、重大专项的主要依托,在顶层规划、体系研究、系统级项目论证、空间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实力雄厚。经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钱学森实验室已经在空间智能材料、微纳光电器件、微小卫星组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用技术研究,未来1~2年即将进入成果集中收获期,其中不乏具备商业价值的科技成果,亟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是充分发挥钱学森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中国卫星的“资本优势”的强强联合,是为满足钱学森实验室“实现成果转化的内生需求”和中国卫星“培育并吸纳优质项目的内生需求”的有机结合,势必形成双赢的合作局面。

双方经过深入研究,拟在“十三五”期间以机制、资本、技术、产品的创新结合,围绕“系统级技术创新合作、专业支持合作、建立创新专项基金合作、构建创新投资增速器合作、项目公司合作、人员合作”等六方面开展多方位的合作。中国卫星设有专项基金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孵化,钱学森实验室作为创新基地开展了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研究,双方将汇聚资本、市场、用户、投资人等多方资源,构建创新投资增速器,以6个月~1年为孵化周期,为创新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商业价值实现。

当前,双方正着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并实践多种合作模式,阶段性工作目标是取得“121”成果,即完成创新投资增速器的建立,推动2个以上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取得实际进展,成功举办面向地方政府的科技成果推介会。

其中,核心工作是建立创新投资增速器并完善运行模式。增速器作为从孵化、投入、转化到增值的全链条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是区别于传统科层结构的创新尝试,它将创新活动从由上到下进行布置的单一渠道变为平面的多维渠道,使人才更能在创新中发挥主动性,让组织的创新活动更加丰富;增速器的建立让技术创新活动更贴近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发展脉络,钱学森实验室将会形成更多具有转化前景的创新项目,同时,也是让基金带动发掘更多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拓宽钱室项目的资本来源。

此次双方合作是促进国家双创工作的有力举措,也成为促进航天创新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