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果断出击,支持旗下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亚太卫星公司利用卫星运营商加拿大TELESAT公司寻求出售资产和权益度过金融危机的机会,成功收购TELSTAR-10卫星权益。
TELSTAR-10卫星是我国现有卫星系统中唯一同时在欧洲、非洲、中东和北亚地区具有良好卫星通信能力的卫星。收购该卫星,既能获得具有战略意义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又能借助服务于国际用户和持续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提高我国卫星国际运营服务能力,在航天服务业领域实现境外业务的拓展。
拓展主业的全球产业链仅仅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方面。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航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全球工业基础的支撑;另一方面,随着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太空经济、低碳经济迅速升温,国际宇航市场及防务市场进一步扩大,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把国际化战略确定为中国航天科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挺进国际市场。
2007年,航天科技党组提出,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航天科技工业未来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加快航天科技国际化进程。2008年,航天科技确立了“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统领航天科技国际化发展,大力践行“走出去”战略。
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航天科技的国际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航天科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实现首次商业通信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和成功重返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为标志,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航天科技与国际知名卫星制造商签署了多发采购协议,圆满完成了6次对外发射服务;与4个国家签订了5个商业通信卫星整星出口合同。
90年代末,由于种种国际因素,航天科技的国际化进程走入一个艰难阶段。面对困难,航天科技另辟蹊径,适时调整了国际市场战略:
实施“欧洲战略”,初步建立起国际合作新的桥头堡。目前,航天科技在宇航领域国际合作的“欧洲战略”已摸索出长征火箭发射全欧化卫星、联合制造卫星等成熟模式,并根据形势需要于2009年成立了欧洲代表处。
挺进俄罗斯市场,推动宇航系统技术的广泛合作。首次向俄罗斯出口空间真空试验装置,中俄火星合作项目正在推进,标志着两国在宇航领域的合作正走向纵深。
注重加深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关系,寻求更多合作伙伴。相继完成“尼日利亚一号”卫星和“委内瑞拉一号”卫星两颗通信卫星的在轨交付后,又成功与巴基斯坦、老挝等国签订了整星出口协议,航天科技国际合作实现了从美洲、欧洲向非洲、拉丁美洲、东盟的延伸。
自2005年,亚太六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中国长征火箭在国际市场6年的沉寂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方红大容量通信卫星活跃于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由提供单一的发射服务转变为提供包括地面运营在内的“天地一体化”航天服务新模式。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稳居世界同期最高水平。
目前,航天科技正积极推进用中国的火箭为更多的外国用户发射中国制造的卫星;在航天科技的未来版图里,不仅要做好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产业,还要延伸至产业链下游的卫星运营等服务环节,使之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航天科技还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渗透力的知名航天品牌体系,实施以服务市场为目的的动态、灵活、快速反应的营销策略,建立起以国际与国内市场需求为牵引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
航天国际化是我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标志之一。作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以国际化支撑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坚持“走出去”战略,利用中国航天科技的整体优势,不断探索整星出口和商业发射的运行新模式,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宇航界的优秀成果,大胆创新,稳步实践,提升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专题链接: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央企业第二任期考核优秀企业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