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一线党旗红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03-07-02

抗“非”一线党旗红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党委
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是1984年铁道兵集体转工时组建的一所市级综合医院。在非典肆虐京城,首都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急时刻,中铁建总医院党委主动为国分忧,决定及时开设发热门诊收治非典病人。4月20日被石景山区政府定为非典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后,院党委从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出发,带领全院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投入抗非典战斗。连续奋战45天,共收治非典和疑似病人65例,治愈出院19例,死亡2例,其余病人已于5月21日前由北京市统一安排转院,做到战斗不减员,一个不感染。该医院还奉命抽调共3批26名医务人员到北京市其他非典定点医院第一线工作,为首都抗非典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市防治指挥部和国家卫生部领导称他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医疗队伍。

  顾全大局,临危受命挑重担

  中铁建总医院党委始终站在抗非典斗争最前列。4月20日石景山区政府下达将该医院作为非典定点医院的紧急通知,要求一周内正式收治病人。当时医院的情况是:住院的病人多,办理正常住院病人出转院工作量大;病房不合传染病管理要求,要进行结构性改造;技术力量不足,抢救设备短缺。党委书记阴瑞坚决表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党委连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以院长和常务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和救治机构,按照精兵强将上一线的原则,定岗定人。

  次日,院党委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层层进行思想动员,有144名医务人员和三个集体写了决心书和请战书。共产党员何夏宁、夏英露、郭爱华、于泽在决心书中表示,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带头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医疗区原有的卫生员都是雇用的临时工,一听说医院改为非典定点医院的消息,因害怕感染,都辞职不干了。共产党员、理疗医师杜方亚知道,卫生员直接接触病人,处理病人生活垃圾和排泄物,感染率高。然而他自告奋勇去医疗区当卫生员。在他的带领下,几名医生也报名当了病区的卫生员。

  院党委带领全院职工踊跃参战,昼夜突击,迅速办完了185名正常病人的出院手续;对病房进行结构改造,对设备全面整修;对一线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仅用5天,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就绪。

  4月26日,首批抗“非”勇士29人进入阵地。当天接收非典病人11名,从而减轻了石景山区非典病人住院难的压力。

  依靠科学,勇创防治非典奇迹

  非典是尚未被完全认识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要完成好抗击非典,成功地救治患者的艰巨任务,归根结底要靠科学。

  该医院党委及时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依靠科学,战胜非典”的重要指示,组织大家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科学认知非典,认真总结经验,严格按照传染病管理规范操作,既要救治病人,又要防护好自己。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组织好预案研究,成立了8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参加的专家组,对广东和北京一些大医院的作法和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和整理,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办法,针对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因人施治,分别作出预案,同时集中54名医疗业务尖子上一线,围绕救治、防护和疑似病例检测等重大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及时制定出SARS防治办法、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操作程序,确保了医疗质量。二是下大力抓好全员培训和一线人员强化培训,请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和302医院传染病专家来院讲课,并对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严格考试。共培训43场次,参加培训3762人次,较好地掌握了非典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抢救措施。三是科学防治和心理治疗紧密结合,以科学知识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克服焦躁和恐惧心理,提高治疗效果。四是实施科学组织指挥,抓住消毒隔离、医疗护理、医务人员防护和后勤保障等关键环节,严格监督和管理,领导分工负责,层层抓好落实,对各层管理者,普遍强调立足一线,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防治工作协调有序、工作到位、优质高效。

  有一位中年女患者,插着导尿管来医院,思想负担重,情绪烦躁恐慌,将擦痰纸等污物满地乱扔,不配合治疗。共产党员、护士长张桂霞和护士胡燕萍等同志懂得,对这样的病人,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治疗。她们待她如亲人,昼夜24小时看护,思想上开导,生活上关心,为她吸痰、喂饭、擦身,病情加重时,及时上呼吸机。经过精心治疗和悉心呵护,病情很快好转,同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感情,当区卫生局安排她转院时,她依依不舍。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因同时患有糖尿病、半身不遂等多种疾病,病情恶化。救治这样的非典病人成功的可能性极小,然而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决不放弃。科主任白玉芝带领一线医务人员先后5次改进该患者的医治方案,同时不顾被感染的危险,给老人擦痰、接屎接尿、喂水喂饭,实行特级护理,并耐心开导老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终于使这位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创造了医治非典的奇迹。

  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为人表率

  该院党委把抗击非典的战场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课堂,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委成员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为人表率,有效地增强了医疗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医院党委书记阴瑞全身心带领医务人员工作在一线,女儿生病在家,也无精力顾及。原副院长孙世允,“临危受命”当院长,他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一线。常务副院长叶林书,主管医疗工作,是党委班子的“战时”参谋长。他直接组织一线救治工作,任务繁重的压力,夜以继日超负荷的拼搏,诱发了肺炎。在这种情况下,他白天救治病人,晚上抽空为自己输液,边输液边用手机指挥作战。三个病区和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都是“火线”上的战斗堡垒。支部书记和党员划片建责任区,认真抓好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和教育大家树立必胜信心,克服紧张情绪,全心全意医治病人,并对一线申请入党的同志进行培养和考察。支部书记张琴,在工作间隙找本科室10名申请入党的同志逐个谈心。由于火线思想工作做得好,上一线的173人,没有1人动摇和退缩。

  党委在抗非典中组织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党员、老大夫王丽娟,退休后返聘在急诊科,本不在上一线之列。领导考虑到她年纪大,劝她在后方工作。她说:“我过去是军人,今天抗非典不能当逃兵!”坚决要求上了发热门诊。共产党员、医务处主任赵会荣在抗非典战斗一打响,她就立即找人把5岁的女儿送回农村老家。这时,她还不知道母亲已经病重卧床。家人怕她分心,没有告诉她。就在抗非典期间,母亲病故了。上级安排病人集体转院后,她才火速赶回老家,但是她再也见不到日夜思念她的母亲。

  共产党员何夏宁,是呼吸科主任,50多岁了。医院派她到北京市组织的抗非典专家培训班学习。她边紧张地工作,边挤时间整理学到的东西,编成教材,打印300多份发给全院有关人员。由于过度劳累,诱发了哮喘病。她负责的病人情况好转了,她却住进了病房输液治疗。共产党员于洋,弟弟上抗非典一线,由她照顾离休的老母亲。她将母亲托付给同事照顾,自己也投入一线。在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在防治非典工作期间,有68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名同志一线入党。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