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公司党组召开中心组理论研讨会 深入学习党内监督和纪律处分条例

文章来源: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4-03-05

中化公司党组召开中心组理论研讨会
深入学习党内监督和纪律处分条例

  3月2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党组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研讨会,专题学习研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司党组书记、总裁刘德树主持了会议。

  在中心组研讨会上,大家重点学习了“吴官正同志2月27日在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纪委负责人谈《党纪处分条例》”、人民日报特稿“我国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解读《党内监督条例》五大亮点”和“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为《嘹望》周刊编写的《党内监督条例》的四个‘前所未有’”等有关学习辅导材料。

  刘德树同志在会上指出,中央近期颁布实施的《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两个条例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转化为具体规定,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有利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两个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指出,当前中化公司正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为把企业做强做大而努力奋斗。在不久前召开的2004年工作会议上,公司提出了加速企业战略转型,五年再造一个新中化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一艰巨历史使命,培养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中化人团队是关键。公司既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的领导人团队,也需要一支以先进的共产党员为先锋的员工队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是增强团队战斗力,实现企业管理 “上下贯通,指挥流畅”的根本保障。因此,公司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两个条例作为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和加速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实抓好,在企业内形成积极倡导监督、大胆实施监督、支持保护监督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浓厚氛围。

  刘德树同志表示,抓好两个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抓好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公司加速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战役的指挥者,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将学习贯彻条例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自我管理,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模范遵守各项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监督,带头增强纪律观念,做到遵守党的纪律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不走样,做好干部群众的表率。二是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分析现行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度创新,使监督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同时,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第一,围绕“两个结合”,规范用权行为。结合公司市场化发展战略的推进,着重在企业决策和权力运作的程序上,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权力运作的监督力度,特别是重大决策、产权交易、财务管理、采购销售、工程项目、选人用人等关键部位和环节,要规范程序,严格监督;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实施,制定并推行领导人员述廉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考核,推动《廉洁、诫勉谈话制度》的实施,促进领导人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接受监督,增强责任、义务、形象、示范意识,切实落实“一职两责”的要求,促进领导人员管住自己、带好队伍能力的提高,增强民主作风,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二,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廉洁诫勉谈话等制度,通过个人述廉、组织考廉、群众评廉,发挥党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作用。要深化实施企务公开、财务集中管理制、物资集中采购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重要岗位任期轮岗制等行之有效的治本防范措施,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第三,要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检查,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对主管、分管的领导要追究领导责任,并将查处情况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示。三是以党员干部学习为重点,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中化公司直属党委要统一组织,集中时间,在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条例学习。要做到不留死角,人人了解,个个掌握。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邀请专家访谈、开办专栏、召开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意识和守法经营、廉洁从业意识。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上来,将行动落实到加速企业发展上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