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的竞争在文化

文章来源: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4-07-12

更高的竞争在文化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一、宝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3年6月12日,宝钢提出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跻身世界500强,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这一追求体现了宝钢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即“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与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这一种精神、一条道路和一个目标,构成了宝钢企业文化的主线,也是宝钢25年来积累的精神财富和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实际内容,已成为宝钢人共同追求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严格苛求”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严格苛求文化是一种实干和从严的文化,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取向。“学习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学习创新文化是一种对外开放、崇尚科学、自主发展的文化,是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开拓性文化。“争创一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争创一流文化是一种面向全球,为民族复兴而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目标激励文化。

  25年来,宝钢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85年,宝钢称之为创业期文化。围绕宝钢一期工程的建设、生产准备和投产等工作,在引进日本新日铁“集中一贯”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宝钢提出了“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建设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文化理念,注重“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的教育,提出了“确保85.9投产万无一失”的口号,成为当时宝钢员工和各路建设大军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85.9精神”鼓舞并且锤炼了第一代宝钢人,是宝钢文化的源头。

  第二阶段,1985年到1992年,宝钢称之为转轨期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宝钢从缩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现实差距出发,在消化、吸收引进的日本的先进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一流的队伍、培养一流的作风、掌握一流的技术、实行一流的管理、生产一流的产品”的争创一流文化理念。针对质量、按合同交货、售前售后服务等观念问题,确立了宝钢的市场意识。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宝钢精神的大讨论,建立了量化可考的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阶段,1993年到1998年,宝钢称之为发展期文化。这一时期,宝钢在逐步掌握引进的日本管理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的管理创新,在三项制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取得国内公认的成绩。宝钢率先在全国普及用户满意理念,实施了CS战略,提出了全方位满意管理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用户满意文化。宝钢在对以前的文化理念和行为形象进行集成的基础上,推出了《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宝钢企业文化的构成体系》和《宝钢形象手册》。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宝钢称之为整合创新期文化。1998年年底,宝钢成功实现与上钢、梅山钢铁的大联合。上钢、梅山与宝钢文化各不相同,为实现从“成功联合”到“联合成功”的转变,宝钢走了一条文化逐步融合与创新的道路。宝钢通过“六统一”管理,从向上钢、梅山选派干部,输出管理,技术改造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宝钢管理模式向上钢、梅山移植以及宝钢与上钢、梅山的文化融合。2003年下半年,宝钢集中精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对企业文化创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2004年1月8日,正式提出宝钢企业文化的主线,即“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

  无论是创业期文化、转轨期文化,还是发展期文化、整合创新期文化,都体现出宝钢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宝钢文化体现了先进文化与先进管理的高度融合。宝钢文化是管理之魂,宝钢管理是文化之载体。宝钢文化与宝钢的发展水平相对称,与宝钢所面临的环境相适应,与宝钢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宝钢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先进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先进管理的保证。只有融合进企业管理实践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才是有竞争力的文化。其二,宝钢文化的发展,既保持核心内涵的延续性,又体现具体内容的与时俱进。宝钢文化的核心内涵始终围绕“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这条主线。虽然核心内涵没有变化,但其具体内容却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这正是宝钢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都能保持持续发展的秘诀。从这一点上讲,企业文化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要顺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二、持续进行文化与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西方企业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再到文化治理的过程。宝钢在以法治企、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文化治理。宝钢文化与管理坚持以世界一流为目标,以严格苛求为基础,走了一条学习与创新的道路。学习与创新的落脚点放在持续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上。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作为公司的一种核心竞争能力,它的首要功能应该是关注影响公司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统一员工的价值取向,规范员工的行为习惯,支撑并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宝钢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为目标,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持续进行文化创新,营造一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氛围;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健全一套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持续进行机制创新,造就一支与公司价值取向相一致、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员工队伍;持续进行党建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中国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

  (一)持续进行文化创新,营造一种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氛围

  为推进文化创新,宝钢开设了“观念与创新”论坛,一般每季度举办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已持续数年,如今“观念与创新”论坛已进行到第十五次。在该论坛上,集团公司领导与子公司领导及有关方面就影响公司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行广泛研讨,形成共识,统一思想。“观念与创新”论坛已成为宝钢进行持续文化创新的平台。

  一年一度在集团公司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大会,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抓手。每次企业文化建设大会都抓住经营管理的关节点,提出主题,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年度阶段性目标。第一次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强势文化的理念、目标和框架,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的问题。第二次大会,明确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系统阐述了建设以强化效率、精度、价值三个理念、提升学习、沟通、响应、改进四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型组织。第三次大会,我们提出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氛围,构筑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健全一套与企业文化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

  企业文化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思考并不能使我们养成一种新的实践方式,而具体的实践却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宝钢文化的核心内涵要在管理活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中得以体现。

  宝钢建厂初期就花8900万美元引进当时日本的先进管理软件,经过持之以恒的消化、吸收和发展,如今已经发展成具有宝钢特色的管理模式。伴随着文化创新,宝钢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并以管理创新引导技术创新,达到保持竞争优势的目的。

  世纪之交,由于全球钢铁总量过剩、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迫使国际上一些著名钢铁公司在购买并重组的同时,寻找新的出路以提升竞争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像一股潮流在全球涌动。尤其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浦项实施PI(过程创新)所带来的效应,对我们触动很大。为了提升宝钢的核心竞争力,宝钢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了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实施ESI(系统创新)工程,率先在产销系统进行流程再造。从美国引入6б管理工具,开展了精益运营的试点。与此同时,还推出了价值链管理以及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2003年6月,为应对钢铁业上下游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以及钢铁业全球整合的现实变化,宝钢适时提出了一体化运作的战略举措,并逐步推行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购和集团公司总部职能机构的扁平化管理。上述举措,赋予宝钢严格苛求、学习创新和争创一流的文化新的内涵。

  (三)持续进行机制创新,造就一支与公司价值取向相一致、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宝钢严格苛求、学习创新、争创一流的文化,只有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紧紧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永恒的生命力。以人为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涉及面很广。宝钢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从以下八个方面达到“凝聚人”的目的。

  一是用事业发展凝聚人。按照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知人善任,具体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二是用制度创新凝聚人。深化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突破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特别是鼓励创新的机制。

  三是用真情服务凝聚人。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建立健全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以达到凝聚人、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是用加强培养凝聚人。以优秀年轻人才和潜在人才为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形成合力。完善具有宝钢特色的人才培训体系,深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五是用公平竞争凝聚人。扩大民主,唯才是用,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组织配置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竞争上岗。

  六是用灵活管理凝聚人。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相结合。严格管理与宽松和谐的环境相结合。

  七是用合适待遇凝聚人。“合适”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合适”的含义是比照市场价格,建立合理的分配体系,把按绩效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八是用优秀文化凝聚人。以上七点,归根结底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我们强调要高度重视宝钢文化的人格化。各级领导人员要率先垂范,在践行宝钢文化方面作出表率。

  (四)持续进行党建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中国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党建工作密切相关。按照党章规定,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是党在企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企业党组织具有思想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优势,这些优势是中国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一方面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积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发挥政治优势,形成超越西方的更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宝钢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首先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运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宝钢文化,树立了曾乐、孔利明等一批先进典型,编写了宝钢发展史和宝钢故事,开展了宝钢文化研讨,使宝钢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宝钢通过党建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发挥党员弘扬宝钢文化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凡是要求广大员工做到的,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做到;同时,要求党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引导员工的工作,起带动作用。自1994年以来,宝钢开展了创建“三高一流”(觉悟、技能、业绩高于群众,争创一流)党员队伍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宝钢企业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宝钢的改革发展。2003年,宝钢的经营业绩令人鼓舞。完成粗钢产量1987万吨,完成利润131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204亿元,有望进入世界500强。宝钢面对新的外部环境、新的开放格局和新的竞争机遇,我们将以新一轮发展目标为导向,承前启后,因势而为,主动适应。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已有的竞争优势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强化,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大力发展具有宝钢特色的企业文化优势。宝钢将发扬严格苛求的精神,坚持走学习创新的道路,为早日实现“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