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造一流
----记发展壮大中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杨亮
2003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装机容量为3166万千瓦,完成发电量1744亿千瓦时,总资产1460亿元,销售收入451亿元,实现利润64亿元,人均现价劳动生产率185万元。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销售收入、利润、人均劳动生产率等五项指标,在国内发电企业集团中均名列第一。
从1985年创立至今不到20年,华能何以在短时间内取得骄人成绩?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小鹏说:“华能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强企’战略。”
创造一流技术
在近20年的发展中,华能依靠技术创新创造了多项全国企业科技进步的新纪录:
华能上海石洞口二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投运的2台60万千瓦机组,是国内首次引进的超临界机组。2002年发电量为75.37亿千瓦时,消耗原煤275.37万吨,发电煤耗298.70克/千瓦时,供电煤耗310.90克/千瓦时,创国内电力行业同类型燃煤电站供电煤低耗新纪录。
华能珞璜电厂1992年投产运行的两台燃煤火力发电机组,均配有一套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各台处理烟气量为1087200标立方米/小时,至2003年,年脱除二氧化硫量达12.6万余吨;各台对燃用高硫(4.02%)煤产生的烟气的脱硫效率大于95%,为国内电力行业使用最早、规模最大的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华能杨柳青电厂1998年12月和1999年9月投产发电的两台最大的液态排渣及100%飞灰复燃系统的300MW直流锅炉,采用低氮化物燃烧器和分级燃烧技术,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大于99.7%,是未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同型号锅炉排尘浓度的1/4,创国内电力行业环保排放纪录。
华能北京热电厂2001年通过国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城市污水回用和除尘技术,每年节约净水1000万吨,并降低了烟尘排放,使烟尘浓度为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为39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为430毫克/立方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华能承担建设了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国产化依托项目----华能沁北电厂;率先在国内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国产化示范工程----华能玉环电厂,并牵头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究”课题。
人才科研并重
华能技术领先的奥秘是什么?李小鹏回答:“重视科研、重视人才!”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03年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控股,对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在华能的推广与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它已拥有9项国家及行业级资质认证、5个行业标准化委员会、6个行业归口质量检测中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历年来共获国家级成果奖励7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43项,2003年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最近,为了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华能又依托西安热工院成立了华能技术中心,通过运作技术中心,将热工院的科技工作全面纳入华能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管理体系。
在“人才强企”发展观的指导下,华能努力推进高级管理、高级技能和高级专业人才的“三高”人才队伍建设。特别引人瞩目的是,2001年,集团聘请了18名两院院士组建了华能专家委员会,为研究解决生产、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咨询,成为支持华能发展的强大“智囊团”。
科研和人才优势成为构建华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年中,华能创造了若干个第一:第一个利用外资办电、联合地方、集资办电;第一个采用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电力开发模式;第一个引进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及技术;第一个建设运营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第一个建设国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第一个获得“一流火力发电厂”和“中国一流的电力公司”的称号。
打响“绿色煤电”
最近,华能率先提出了“绿色煤电”计划,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李小鹏告诉记者:“中国未来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煤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绿色煤电’的总体目标就是要研究并推广以煤气化制氢和氢能发电为主、并对CO2进行分离和处理的煤基能源系统,大幅度提高煤炭发电效率,使煤炭发电系统达到包括CO2在内的污染物近零排放。”该项目目前已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
华能发电以火电为主,多年来华能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安装先进的污染物处理和减排装置、综合利用、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减少火电厂的污染排放,目前在国内电力行业中清洁生产处于领先水平。2003年,华能电力企业平均供电煤耗339.4克/千瓦时,比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81克/千瓦时低41.6克/千瓦时,按2003年华能全年火电发电量计算,相当于全年少烧煤900多万吨;仅此一项,相当于节约成本约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