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推进节能降耗 一季度多数能耗指标下降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7-05-15

中石化推进节能降耗  一季度多数能耗指标下降

  近日,中国石化集团透露,中国石化一季度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86吨标煤,同比下降0.01吨标煤,相当于节约38万吨标煤。工业取水量同比减少7.9%;外排废水同比减少9.8%;外排废水中COD同比减少14%,绝大多数能耗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提出了较高的节能降耗目标。到2010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从2005年的0.88吨标煤降到0.7834吨标煤,相当于节约1035万吨标煤。80%以上的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标准,外排主要污染物COD和二氧化硫量总体分别减少10%以上,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和妥善处置率达到100%。5年累计节约用水8亿立方米,万元产值取水量达到30立方米,采出吨原油取水量4.3立方米;加工吨原油取水量0.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中国石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始终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实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面落实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严格做到新改扩建项目的环保“三同时”,实行HSE一体化管理,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总体上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今年,中国石化制定实施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等规定,建立了节能降耗月度分析和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在每个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重点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并监督落实。同时,将事业部和企业节能目标、节能措施、节能基础管理等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直接与干部职工收入挂钩。初步建立起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分级考核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了节能降耗的执行力度和考核力度,细化了能源管理的考核和监督检查。

  中国石化通过实施工艺技术创新,采用高效设备,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目前,已在全系统全面推广裂解炉空气预热等8项成熟节能技术,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同时,大力推进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清洁油品、天然气合成石油技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的研制。重点投资沿海地区炼油企业的装置改造和扩建,提高加工高硫原油能力和炼厂的综合利用率,建立千万吨以上的炼油生产企业,把小型乙烯改造为60万吨以上的生产规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将投入163亿元,扩大加氢和重整能力,全面生产新标准清洁燃料。加强生产清洁汽油、清洁柴油、清洁航煤等加氢精制及硫磺回收技术研究应用,为清洁产品、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石化增加环保投入,减少排放总量,实施烟气脱硫措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优先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公司已启动和实施了一批燃煤(焦)锅炉烟气脱硫项目,“十一五”期间,拟对前一阶段实施的烟气脱硫项目开展后评价,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选择成熟可靠和环境友好的烟气脱硫技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现有的燃煤(焦)锅炉实施烟气脱硫项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努力降低。同时,积极开展“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产值逐年提高。增加环保投入,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优先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继续发展新型除油工艺、材料及设备,重点发展净化水回用技术等,并强制淘汰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艺装置和石化产品,重点治理一些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和企业。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将逐步督促企业做好“三废”综合利用工作。

  中国石化一直把节水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节水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实行节水定额考核,开展工业水平衡测试,落实节水减排措施。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节水专项竞赛,每年对节水成效明显的前6或前8名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有力调动了企业节水减排的积极性。2006年与2003年相比,中国石化在工业总产值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工业取水量下降10%;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提高3.35个百分点,达到95.86%。“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将进一步优化供水、用水和排水系统。针对中国石化有12家炼化企业地处华北缺水地区的情况,制定了华北地区石化企业废水回用计划,争取在两年内,该地区80%的外排废水能够实现回用。

  中国石化坚持“诚信、公平、透明”的原则,将定期向社会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布管理状况、生产经营效率、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职工与周边居民安全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主动接受监督。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