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次采油驱油剂及使用技术获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5-01-31

我国三次采油驱油剂及使用技术获突破

  日前在京召开的“胜利油田石油磺酸盐示范工程验收会”上传出消息,经过5年的研制开发,我国三次采油驱油剂及其使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针对胜利油田油藏地质特征,经室内物理模拟驱油试验证明,使用胜利石油磺酸盐平均可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

  此次通过验收的“石油磺酸盐示范工程”,是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石化进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承担具体的科技攻关和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已于2004年2月正式投产,并形成了年产2万吨的生产能力。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使用该产品及其独有技术,每吨石油磺酸盐可以提高原油产量130多吨;可以将高渗油藏原油采收率提高20%至30%。根据在胜利油田的工业试验,10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提高了15吨,现在产量是使用该技术前的4倍。在项目验收会上,专家认为这项技术方案和工艺比较合理、易于操作,技术成熟可靠,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置生产的产品经胜利油田二元复合驱、稠油热采及低渗透油藏活性水驱现场应用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并且由于石油磺酸盐原料来自于自产原油,因此成本较低。

  据了解,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初次采油一般依靠地底压力让原油自喷而出;此后由于地下压力减小,不得不往地下注水将油驱出,称二次采油。当前,我国多数油田处于二次采油晚期,每百吨采出液体中,含水量达95吨,综合原油采收率只有30%多一些,60%多的石油仍然留在地下无法采出。因此,进行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减缓中国多数油田衰老速度、维持中国原油稳产、减少中国对国外原油依赖程度的战略要求。

  石油磺酸盐是三次采油工艺中较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三次采油工程的发展,将需要大量的高性能、低成本的石油磺酸盐。胜利石油管理局于1996年开始研发石油磺酸盐生产工艺技术,1998年试验成功。利用该技术建成的间歇生产装置具有产品性能好、成本低等优点。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可以使油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与其他采油药剂复配使用,可有效提高采收率。

  连续法“2万吨/年石油磺酸盐工程”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后,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金陵石油化工设计院联合对连续法生产工艺进行攻关,于2004年2月首次生产出合格产品。之后经多次技术改造,产业化装置趋于完善,针对不同区块的地质需要,产品逐渐实现系列化,使得胜利石油磺酸盐在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三次采油一般采用往地下注入化学物质的方法。然而,传统三次采油技术多数难以兼顾技术和成本,有的面临原料短缺问题,影响了大面积推广。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