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天广四回工程:输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05-04-07

南网天广四回工程:紧凑型输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攻关,南方电网天广四回工程罗百段“高海拔紧凑型线路导线排列结构和布置”等九个专题研究成功,研究成果全部应用到了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之中,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线路自然输送功率达132万千瓦,较传统型线路提高了35.34%;每公里少占走廊27.4亩,大大减少了林木砍伐、青苗赔偿及房屋拆迁量,降低了工程造价;大大减少了电磁污染,导线下地面电场强度超过4千伏/米的高电场区宽度仅为15米,有利于电磁环境保护。

  据了解,紧凑型输电技术是通过减少线路电抗、增加容抗来提高线路自然功率,从而达到提高线路输电能力的目的。目前,国际上掌握应用该项技术的仅有巴西、法国及美国和中国(俄罗斯在理论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巴西有一条世界最长的500千伏紧凑型线路。天广四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罗百段紧凑型线路,西起500千伏罗平变电站,东至500千伏百色变电站,全长298千米,是我国第一次在高海拔地区采用500千伏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线路,也是第一次在长距离线路中采用紧凑型技术。为确保工程施工成功,2003年9月,超高压公司工程联合西南电力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武汉高压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多个设计、科研、院校和制造企业,对高海拔紧凑型线路导线排列结构和布置、高海拔紧凑型线路外绝缘冲击特性试验、CZ8直线塔和CJ3耐张塔真型塔试验等九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应用。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和创新主要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传统输电线路的结构形式,通过改变导线布置方式,大大压缩了相导线之间的距离(三相导线间距离由常规500千伏线路的12.5米,压缩到6.7米),实现了线路的紧凑化。二是提出了在一定距离的三相线路之间增添合成间隔棒的方案,并成功地研制出符合工程使用要求的合成绝缘间隔棒,攻克了在相导线之间距离大大压缩的情况下三相线路仍能保持导线相间安全距离的重大技术难题。三是通过多次试验和计算,突破了现行《设计规程》中的部分规定,提出了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作业规程,解决了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缩小后,实现超高压带电作业的技术问题,使常规线路带电作业项目在紧凑型线路上仍可以轻松实现。

  有专家把天广四回罗百段线路与国际上建设500千伏紧凑型线路最具代表性的巴西作了一番比较,发现:一是我国提高自然输送功率的幅度达35%,巴西仅提高25——27%(清华大学按巴西提供资料计算所得);二是我国水平两相导线之间的距离为6.7米,而巴西为9米,因而压缩线路走廊宽度相对较多;三是导线下地面电场强度大于4千伏/米的宽度,我国是15米,推算巴西约20米,美国则达30米。由此可见,该项目紧凑型线路输电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将在今后的西电东送等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