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绿色”华能的三个“关键词”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8-03-27

  由于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煤灰粉尘等排放物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燃煤电厂作为资源消耗大户和污染物排放大户,往往被人们视为“环境杀手”。3月21日,记者在位于北京五环路以内的华能北京热电厂采访时却发现,这里没有浓烟滚滚、废渣刺鼻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清洁整齐的车间、先进高效的脱硫脱硝设备、现代化的
工程控制和管理。这个装机容量84.5万千瓦,负担北京市10%供电、70%供气和30%集中供热任务的燃煤电厂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机组全年平均热效率在60%以上,同时,脱硫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欧洲发达国家水平,脱硝后,锅炉烟气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低于天然气发电机组的排放水平。

  华能北京热电厂是华能集团公司的一个下属企业,厂长蔡洪旺介绍说,他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一座节能环保的燃煤电厂,这与华能集团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目标和发展绿色电力的追求是统一的。

  “循环”:发展绿色电力

  实现水、煤、灰的科学利用和煤电产业的循环经济运行,是优化发展煤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有着这样的生产模式:煤炭产出后不落地,从露天矿通过3.7公里的封闭式皮带走廊,直接送到电厂制粉燃烧;挖煤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由管道输入电厂,用于发电补给水,电厂不设另外的生产水源地;发电产生的灰渣不落地,由皮带返排,回填露天矿坑,覆盖腐植土并种草种树;电厂所需煤炭全部由自己的煤矿提供,煤炭只用作发电中间产品。通过这样的煤、电闭合的“绿色”生产方式,伊敏煤电公司实现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谈到华能为何有这种“绿色”煤电追求,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说:“作为一家国有电力公司,不转变发展方式,不进行结构调整是不行的,必须做好节能减排,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绿色”目标,华能宁可放弃一些预期可以赢利的好项目。“由于预测,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不久前,华能刚放弃了澜沧江上游原定装机120万千瓦的一个项目。”李小鹏说。

  “科技”:提高资源效率

  生活在海岛、饱受缺水之困的浙江玉环县50多万群众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喝上由海水淡化而来的自来水。2006年底建成的华能玉环电厂,采用国际先进的“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建成了目前全国容量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每天制水量达3.5万立方米。这不仅满足了电厂全部用水需要,还多次向玉环县居民无偿供应淡化水。

  华能集团在发展中,坚持“技术领先、注重环保”的方针,依靠技术进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的节能环保发电技术,着力“上大”。

  2006年,华能玉环电厂建成并投产我国首台百万千瓦国产化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有力推进了我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国产化进程和规模化发展。目前,华能玉环电厂的性能考核试验,热效率超过4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全国平均供电煤耗相比,华能玉环电厂4台机组全年可少消耗138万吨标准煤,这些煤炭要3.7万节火车车皮来运输。”李小鹏介绍说。

  与此同时,华能集团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03年以来,华能集团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积极采用锅炉微油点火、等离子点火、电机变频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对现役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现役机组的节能减排水平。

  2007年,华能集团投入资金36.4亿元,新建燃煤机组脱硫装置,对现役机组脱硫装置进行改造。截至2007年底,华能集团安装脱硫设施机组的容量占燃煤机组装机容量的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管理”:坚持一票否决

  “把节能减排指标纳入集团目标经营考核体系,严格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保障了绿色公司目标的实现。”谈到管理,李小鹏深有感触。

  为了全面完成与国家有关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关停小火电机组三项责任书,华能集团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公司各下属单位一把手作为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建立起“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发电企业”的三级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同时,华能集团严格目标考核,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经营责任制考核结果一并兑现,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要求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取消当年工资总额增长额度,取消领导班子申报“四好班子”的资格和已获得的称号,取消华能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对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和要求的单位,给予三项责任制考核加分的奖励。

  2007年,华能集团圆满完成了与国家有关部门签订的节能、减排和关停小火电机组责任书的年度目标。经有关专家测算,如全国火电供电煤耗达到华能集团的水平,全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300万吨。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