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811所将航天科技“嫁接”新能源汽车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09-12-30

  也许5年后,您的出行方式会有这样的改变:去商场,在车库停好车后把汽车配备的充电插头接上电源,就像给汽车加汽油一样给汽车充电,购物结束再回到车库拔下电源,充上的电量将会为您的回程提供动力,您再也不必为动荡的汽车油价和烧汽油产生的污染而苦恼了。这种能实现自由充电的汽车就是当今快速走入公众视野的新能源汽车。

  由于能实现节能环保,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新能源汽车备受公众期待。专家指出,新能源汽车要想尽快走进千家万户、满足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整车价格是一个未来要打开的缺口。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价格。

  面对全世界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抬头仰望天上运行的飞行器,人们不禁思考:空间飞行器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时间的运转,电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能否把空间飞行器电源的稳定、持久、可靠、耐用等特性“嫁接”到新能源汽车上呢?

  空间电源——

  太空技术 地面结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所属的811所接住了这个“绣球”,其多年来在弹箭星船等特殊用途电源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研制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发做好了准备。早在1998年,该所就着手应用于太空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制。

  航天人经常说,攻克技术没问题,拿下市场吃不准。为了弥合“市场”缺口,811所从一开始就走“哑铃式”发展路线: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所已经形成特色的“专家型”经营模式,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拓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两年前,当听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中了两个研发中心在做新能源汽车时,811所所长陈鸣波就带着由多名博士组成的“豪华研发团队”第一时间来到了上汽。所长助理王东博士为了能在整车上做技术演示,带着核心技术人员几乎天天都守在上汽,积极争取与上汽合作的机会。

  随着新能源汽车受青睐的程度急速加深,811所也加快了技术研发的步伐。为了尽快使上汽的产品用上具有航天“血统”的电源,研发团队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力量。研制队伍中的曹辉博士等人甚至亲自骑着试验用电动自行车进行技术验证。要知道,处于研制阶段的电池宛如一颗小型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爆炸。不过曹辉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时不待我,机会稍纵即逝;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对电池安全的自信。”

  但是,任何事物在萌芽阶段都会遇到重重阻碍,一句“你们搞天上的可以,搞地下的不行”让处于起跑加速状态的研发团队受到了打击。可是航天人天生没有“脆弱”的基因,更不会因为一句泄气的话语而气馁,研发团队迅速用事实再次证明了“地上的航天实力”——当实验室里显示的各项数据优于其他同类产品时,上汽该项目负责人又是吃惊,又是敬佩,以交错的目光开启了合作的大门。真正的合作,便从那时候开始。

  突破了技术上的难关,潜在的束缚也不得不克服,到底怎样拓展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成为困扰团队的首要难题。为了突破体制机制的瓶颈,811所首期投资900万元成立了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并于半年后成功引进一支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经营管理团队,聘请中国化学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杨玉光担任新公司总经理。今年11月,该公司又引入了三方投资者,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以及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参股其中。这是首期投入,该公司计划在2012年注册资本积累达4.5亿元,总投资达7亿元人民币,形成年产1亿安时的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有了核心技术和顺畅的管理机制,上海航天电源公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营管理逐步走上正轨,首条年产1500万安时动力锂离子电池中试线即将建成。在明年上海世博会上,就可以见到上海航天电源公司提供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

  未来“低碳时代”的新宠

  12月7日~18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毫无疑问,“低碳时代”的脚步已经临近,只有降低废气的排放,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汽车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无疑是导致地球面临的这场浩劫的“元凶”之一。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据预测,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将占到汽车当年销售量的5%,并将逐年增多。

  据悉,现在新能源汽车研制之所以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受制于三个原因。一是核心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尤其是电池技术还处于攻关阶段;二是价格偏高,由于研发成本高,新能源汽车推广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荣威750的新能源汽车定价约20万元,而电池成本在12万元左右;三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还没有完全跟上,配套充电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推广和普及还需要加紧进行。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宣布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传统汽车向来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称,一辆轿车年排出有害废气高达自身重量的4倍。因此,专家分析,在车市火爆与排放目标的这对“矛盾”中,国内汽车业势必要面对正面冲击,新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到来。

  在上海,由上海航天电源公司组成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制主力军,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低碳时代的来临。他们认为,今后我国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要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将更多地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从而成为“低碳时代”的新宠。“对于我们来说,技术研发是首要的,可以进一步优化技术并降低价格。”研发人员表示,“物美价廉的锂离子电池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这个团队对‘低碳时代’的最大贡献。”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