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研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0-06-28
  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做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胡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意义深远,为我国未来创新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就当前要重点推动的科技发展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这既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对新形势下发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钢研)作为转制大型科技企业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中国钢研是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数十年来致力于冶金新材料研发基地建设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在合金钢、高温合金、金属功能材料、难熔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等领域先后研制出近千种高技术关键新材料。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科研和产业工作中努力贯彻是中国钢研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结合中国钢研的实际,当前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和装备、国防军工用关键冶金新材料。中国钢研历史上为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电子等行业提供了多种关键材料,今后将重点围绕高速(重载)铁路、核电、火电、大型飞机、海洋开发、西气东输、机器制造、大型试验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和重点武器型号对关键材料的迫切需求,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关键冶金材料。重点突破高参数火电机组用锅炉钢管、叶片钢和转子钢,新一代核电用钢,变电设备用高牌号取向硅钢和非晶带材等电力生产和输送用钢;高速铁路列车用车轴、车轮、轴箱等转向架用钢;高等级油井管和管线钢板、海洋开发用高强度钢板、低温储罐用钢板等油气开采、输送和储存用钢;超高强度钢、高强度不锈钢、耐蚀合金、高温合金等高端关键冶金材料,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二、大力发展冶金生产过程高效、低耗和低排放共性关键技术。中国钢研在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方面一直发挥着行业主力军作用,今后将重点开发钢铁生产关键工序的碳减排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冶金清洁生产和高效回收利用技术,以及可循环钢铁流程中与铁素物质流实现动态-有序运行基础上的碳素能量流最佳管控技术,包括全氧高炉炼铁技术开发及示范、二氧化碳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示范、钢铁制造流程中碳素能量流的动态有序运行和网络化集成技术、典型钢铁企业全流程能源管控中心技术等,为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等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中国钢研在新能源材料开发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今后将重点开发非晶合金带材产业化及在配电变压器和高效电机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纳米晶材料及应用技术、太阳能薄膜电池材料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应用技术、高磁感取向硅钢材料及应用技术等,推动信息、环保、电力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通过开发若干项自主产品技术和工程技术,力争在部分领域实现技术重点超越和产业重点跨越,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长期以来,中国钢研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柱、以创新为灵魂、以人才为根本”的发展方针。未来几年中,中国钢研将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由“战略科学家、领域权威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形成领军型研发骨干核心队伍和若干技术创新团队,同时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技能的技术力量,完善内部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协同抢占相关学科和应用技术开发的“制高点”和“攻坚堡垒”,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国钢研正在建立以国家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为主的应用基础技术及前沿技术创新、以国家工程中心及企业技术合作研究中心为主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推广、以企业内部技术中心为主的企业技术创新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今后中国钢研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企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科技创新分类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战略联盟等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技术创新主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学习胡总书记的讲话,就是要深刻领会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就是要增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钢研作为中央科技型企业,将肩负起冶金行业科技创新和金属新材料产业振兴的重任,突破核心技术、加快产业转化,不辱科技使命、实现跨越发展!

  (作者:总经理  党委书记 才让)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