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集团2011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来源: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发布时间:2012-03-23

  2011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市场考验,鞍钢集团公司大力提升自创新优势,增强技术引领能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开发新产品比例达到23.86%;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落户鞍钢;全年取得国家受理专利1598项,授权专利1227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冷轧板形控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工业应用”和“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杂)的系统研究与实践” 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重点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好于上年,其中20项创历史最好水平;“超深冲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获得冶金行业实物质量最高奖项 “特优质量奖”。鞍钢鲅鱼圈钢铁分公司“余热与煤气回收再利用”项目荣获国际钢协年度“技术创新奖”,鞍钢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钢铁企业。

  产品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核电、造船、汽车、家电、海工、钒钛等重点新产品研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鞍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生产核岛关键设备用钢18MND5的钢铁企业,中标东方锅炉红沿河反应堆稳压器用钢项目。超高强船板F620、F690在国内率先通过船级社认证,成为首家具备生产最高级别船板能力的企业。在第三代汽车用钢研发过程中,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满足了汽车行业轻量化的需求。取向硅钢新产品实现达产达标,低温取向硅钢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攀钢在线热处理道岔钢轨通过了铁道部认证,

  科研项目开发进程显著加快,有力支撑技术引领。重点推进国家项目、对外合作项目及集团重大项目的实施,多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技术引领提供了有力支撑。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先导,谋划技术引领。 “冶金工厂低碳生产技术产业化综合性示范工程”等5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准。鞍钢集团公司目前在研国家项目54项。鞍钢负责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ASP—冷轧流程生产汽车薄板技术开发”等4个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大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攀钢承担的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1项863课题,取得了技术突破。

  科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体系与机制进一步完善,研发手段建设取得新进展,EVI活动硕果累累,科技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向迈进。制定实施了《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研发费用管理办法》等多项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科技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实验室和中试线等科研手段建设日益增强。鞍钢技术中心完成了汽车板实验室一期建设,相关实验装备已投入使用。鞍钢矿业设研院建立完善了岩石力学、采矿工艺、多功能联选和烧结球团实验室。攀钢完成了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高品质富钛料制取、高炉渣提钛、氧化钒清洁生产四条中试线的功能优化与完善。EVI管理模式不断拓展深入。2011年新增管线、油井管、高强工程机械和救生舱用钢等4个EVI项目团队。目前,EVI项目团队达到9个,并已取得阶段效果。

  鞍钢集团科技资源共享优势尽显。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进技术协同和技术互动,集团公司的协同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对标及技术交流推动集团整体工艺水平优化提升。先后举办了集团公司炼铁、炼钢、轧钢、矿山、焦化对标及技术交流研讨会,围绕技术改进、降本提质、节能减排和产品开发等工作,在技术创新成果、生产操作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并探讨了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新问题。会上交流论文66篇,书面交流论文300余篇,研讨解决现场实际问题100多项。初步建立起技术指标对标体系,确定了技术、成本等方面400余项对标指标,建立了对标技术分析平台,每月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分析、评价,形成报告,提出指导性意见,供各生产厂学习参考,促进了鞍攀双方技术人员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实现了技术共享。

  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取得新佳绩。通过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强化宣传培训,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显著增强。专利和专有技术申请取得新成果。2011年,共取得国家受理专利1598件(其中发明专利586件),国家授权专利1227件(其中发明专利283件),国外专利授权11件;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同比增长17.76%和28.62%。完成专有技术认定1162件。截至2011年底,鞍钢集团公司已累计拥有有效专利5249件,授权专利3782件,专有技术备案3526件。在“第20届全国发明展”中,共获金奖8项、银奖10项、铜奖7项。

  全员科技攻关活动成绩喜人。以“对标挖潜攻难关,降本增效作贡献”为主题,积极开展对标攻关工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转化为效益。相继开展了3C钢厂炼钢攻关竞赛活动和重点新产品推广活动,经过各参赛单位的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良好效果。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提出并制订了洁净钢生产能力评价标准,洁净钢P、S、O、N、H等五大有害元素控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完成20大类、80个钢种、总量42.18万吨的新产品推广。群众性创新工作成果显著。广大职工提出各级合理化建议7万余项,其中集团级建议537项。命名表彰鞍钢先进操作法67项。获省级以上QC成果104项,其中国家级QC成果7项。职工技术创新小组数量达950个。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