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航集团刚刚度过“十岁”生日。这十年是中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同时也是中航集团起步和发展的十年。民航运输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民航业的发展,以及中航集团走过的十年历程,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昌顺。
记者:王总,最近从一些报道中,了解到中航集团十年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请你谈谈中航集团十年发展的主要成就。
王昌顺:好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航集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资委、民航局等上级机关的工作要求,在历任领导班子坚强带领下,全员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一方面苦练内功、强化实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一方面放眼世界,主动借鉴和吸收国际民航业先进发展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安全、效益、服务、党建等各方面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2011年底,资产规模为1833亿元,为十年前的3倍;净资产达559亿元,为十年前的7倍;资产负债率从84.1%下降到69.5%。2011年,全集团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58.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969.2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42.6万吨。十年来,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增长3倍;主营业务收入从262亿元增加到969亿元。在国务院国资委8年业绩考核过程中,中航集团获得7年A级。中航集团利润总额从2002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亿。2010年、2011年,国航的市值和利润总额,在全球航空公司中名列第一,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十。
截至2011年底,集团共有运输飞机432架,经营客运航线282条,通航国家(地区)30个,通航城市143个。中航集团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国际枢纽、成都区域枢纽、上海枢纽和深港基地为要点的菱形网络,打造了由国航、国货航、深圳航、山东航、澳门航、北京航、大连航、内蒙古航等组成,并与国泰航空、星空联盟深度合作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航空承运人集团。通过与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联盟——星空联盟的合作,将服务进一步拓展到181个国家的1160个目的地。
记者:我们知道,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是航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中航集团是如何保证安全飞行的?
王昌顺:中航集团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发扬了安全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用安全文化统一企业思想,坚持对安全科学投入,加大安全保障力度。在组织保障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制度保障方面,大力加强理念体系、队伍体系、法规体系和责任体系建设,重视全流程系统安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在安全技术方面,推进飞行技术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设运行控制系统(SOC)和安全管理系统(SMS),建立了飞行品质监控系统(QAR)、适应高原飞行的精密导航系统(RNP)和机务维修系统。近期,集团强化了安全反违章、反违规重点,努力建立专项整治的长效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持续努力,集团的安全基础逐步牢固,实现了持续安全发展。十年来,在生产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航年度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下降了90%以上,安全品质在行业内显著领先,为集团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记者:加强管理、积极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中航集团在经营管理方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
王昌顺:在当前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努力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下,更要深刻认识全面加强管理对建设一流航空产业集团长远目标的重要意义。过去十年,中航集团眼睛向内,提升管理,创新发展,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增长,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和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持续激发内部活力。
集团成立之初,积极发挥强有力管控作用,国航率先形成一体化优势,统筹运力管理,统一业务规范,抢占了市场先机。2005年全面启动国航组织转型,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集团高度重视重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管控,2006年出台《企业管控若干规定》,清晰总部和各子企业功能定位,明确了管控内容。全面应用新的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按业绩实施奖惩。建立高效内审机制,保持了二级公司负责人离任审计100%覆盖率。为确保治企效率,全集团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不断收缩三级以下管理链条。除7家二级企业外,集团还将17家三级重点企业列入直接管控范围。
十年来,中航集团始终倡导勤俭治企,抓住了降本增效的管理重点。自上而下严格控制大项成本和三项费用,对机务维修、客舱供应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对行政开支严格控制。推进节能减排,客机航线二次放行执行率达到70%以上;计算机飞行计划油量每日放行航班近800个;航路直飞、APU节油和飞机“瘦身”等项目都取得了实际效果。加强用工薪酬管理,坚持从严从紧用工,劳动生产率始终保持提高态势,2009年全集团实现劳动用工零增长。通过强有力的综合措施,中航集团在行业内始终保持成本优势,2011年可用座公里成本水平0.51元,在全行业表现突出。
总结十年发展的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航空运输主业;第二,坚持国际国内并举,坚定不移地打造优秀大型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第三,坚持战略引领,坚定不移地推动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第四,坚持持续安全理念,坚定不移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第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提升空地服务水平;第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第七,坚持全面提升管理,坚定不移地强化治企能力;第八,坚持严密防控风险,坚定不移地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九,坚持履行责任使命,坚定不移地提升中央企业社会形象;第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记者:服务是航空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也是航空公司最直接的竞争。中航集团是如何提升服务品质和提高品牌价值的?
王昌顺:国航从客户的本质需求出发,对标先进,全力打造高标准的空地服务。全员开展了“四心服务”工程,即以安全为核心的“放心工程”、以航班正点和整个服务过程的流畅为核心的“顺心工程”、以旅客舒适为核心的“舒心工程”、以尽量满足旅客合理的个性需求为核心的“动心工程”。同时,从客户的全流程体验出发,加大服务产品的创新力度,打造职业化服务队伍,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对接星空联盟业务标准,对标国际一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旅客和货主的满意度、忠诚度。2008年,国航作为北京奥运会航空客运唯一合作伙伴,抓住奥运契机,积极开展“金牌服务迎奥运”活动和“奥运安全、正点、优质服务年”活动,提出了保障措施、服务品质、客户关系、服务协调和企业形象“五升级”,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大提升。积极开展飞行、机务、商务、地面、客舱、航食和机上娱乐的全流程产品服务创新,率先实现机上局域网服务。2007年跻身“世界品牌500强”后,连续六年登上“世界品牌500强”,2012年国航的品牌价值达到了618.85亿元。
记者: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清晰的实施路径,在这方面中航集团是怎么做的?
王昌顺: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中央企业必须在国民经济中起到支撑、带动作用。我国民航业持续快速发展,逐步成为运输规模世界排名第二的民航大国。作为航空运输业龙头企业之一,中航集团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按照“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富裕,为国家社会谋贡献”的要求,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全力以赴地做强做优航空运输主业,致力于保持航空运输主业快速发展态势,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充分的航空服务。
中航集团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优先发展航空运输主业的战略方向不动摇,不断优化发展结构,扩大经营规模,有力提升了主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使其成为集团利润的主要源泉和推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十年努力,国航成为我国最具实力和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在国内确立了发展领先的优势地位。同时,我们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持续精干主业,重构辅业,建设生机勃勃的航空高相关产业集群,搭建起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格局。
记者:那么,中航集团为航空主业确定了什么样的愿景,又是怎样来实现的呢?
王昌顺:根据世界民航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结合自身传统优势,我们提出了“主流旅客认可、中国最具价值、盈利能力最强、具有世界竞争力”四大愿景,全力打造优秀的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双轮驱动,既重视企业内涵式发展,又重视利用外部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十年来,集团集中优势资源扶持主业,加大航空主业投资力度,累计投资1177.5亿元。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联合步伐,借助上市、重组、并购、联合等多种手段,优化主业战略布局,推动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资本市场,我们先后完成国航A股上市,A股非公开增发和H股定向增发,为主业搭建了境内、外多种融资平台,注入了急需的发展资金,夯实了发展基础。采取多种联合、合作方式促发展: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资本纽带推动对外联合与合作。实施“星辰项目”,实现与世界级的优秀航空公司香港国泰航空交叉持股,并在客运、货运、航线网络、品牌、营销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使国航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北京和香港成为亚洲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两大国际枢纽。国航还加入星空联盟,强强联合,共享全球航空资源。
记者:危机应对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企业化危为机、危中求进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够做多强、走多远。中航集团在这十年发展中主要克服了哪些困难?
王昌顺:十年来,中航集团从全面风险治理入手,强化依法合规经营,提升稳健经营水平。要谈到我们克服的主要困难,应该说是两个:一个是“非典”,一个是现在犹有余威的金融危机。
2003年,“非典”疫情全面爆发,航空运输市场严重萎缩,有媒体用“溃不成军”来形容国内航企的遭遇。在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候,国航明确“收入不足成本弥补,国际损失国内弥补,客运损失货运弥补,淡季损失旺季弥补”的思路,大力开展扭亏增效工作,同时积极备战“非典”过后的市场突围。疫情缓解后,国航启动“蓝天振兴”计划,按照“国内快于国际、远程快于周边、散客快于团队、公务商务快于旅游”的准确判断,合理安排运力,抢占市场先机,2003年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成为唯一盈利的航空运输集团。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世界范围内的航空运输企业,普遍经受了航油套期保值的重大损失。突发的市场逆转和油料成本变化造成中航集团减利增亏高达111亿元。面对金融危机和燃油套保的双重打击,中航集团积极开展“过冬”应急管理,采取强有力的资金集中和增收节支措施,遏制了效益下滑,确保了主业在极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了竞争优势,实现了下半年效益V形反转。同时,加强油料套期保值重大风险的危机应对,防止了危机扩大。危机的锤炼使集团的管理水平和干部员工素质都到了显著提高,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经济效益再创新高。
记者: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王总,请你介绍一下中航集团的班子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
王昌顺:中航集团成立以来,历任的四届班子都十分注重把控大局,谋划企业科学发展。十年来,中航集团始终坚持发挥企业的政治优势和品牌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创了“发挥双优势、创造新业绩”的大党建格局。铸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强、团结敬业、顽强拼搏的干部员工队伍。加强了竞争性选拔力度和扩大民主,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部署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和“三个一百”培训计划。拓展了集团企业文化传播阵地,提炼和大力宣扬“和合力行,积健为雄”的核心价值观和“集美聚善,引领群伦”的企业精神,对外提升企业形象,对内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加强了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廉洁从业的意识。重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构建良性劳动关系,全集团呈现出了团结奋发、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为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百”,就是用5年时间,通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培养100名EMBA毕业生,优化中航集团高管团队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千”, 就是用10年时间,借助星空联盟等合作伙伴的学习、培训平台,培养1000名在国际先进航空公司挂职、培训的后备人才;“万”, 就是用10年时间,通过国航大学和国内其它教学资源培训10000名基层员工,打造优秀的人才、员工队伍。
“三个一百”培训计划,就是以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增强对标意识为重点,开展百名高管人员培训;以强化管理能力、丰富知识结构为重点,开展百名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以加强班组建设、提高工作主动性和执行力为重点,开展百名优秀班组长培训。
记者:国资委十分重视央企社会责任工作,这些年,中航集团是如何体现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
王昌顺:作为中央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始终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的各项工作部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牢牢放在首位。十年来,在体现国家综合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大事、要事、难事中,中航集团不惧艰难,用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着国有企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在维护国家形象、提升人民福祉方面发挥了窗口单位的作用。集团成立以来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完成投资1177.5亿元,向国家共交纳各类税金327亿元,直接提供社会就业岗位4.2万个。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服务奥运,无论是地震救援还是海外撤侨,中航集团关键时刻都能够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就拿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大事件来说,去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同胞安危受到威胁。为了把同胞们平安接回祖国,国航先后派出专包机28架,飞赴战火纷飞的利比亚,陆续接回同胞近9000人,圆满完成了国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撤侨包机任务。国航也是唯一飞入利比亚境内接回中国公民的航空公司。当穿越炮火、登上国航飞机时,同胞们纷纷高呼:“终于回家了!谢谢祖国,谢谢国航!”
2008年也是十分突出的一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国航投入运送救灾物资、人员航班和急救飞行航班共计656班,运送部队及医务人员13452人,运送救灾物资2939吨,国航航班被喻为灾区的运输兵和生命线。同时,中航集团员工累计为灾区捐款2511.2万元。国航西南分公司飞行部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国航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航空客运合作伙伴。国航的奥运保障工作筹备时间最长、服务奥运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专项保障投入最多、承担保障任务最多。国航承担的奥运火炬境内外传递工作任务横跨六大洲四大洋,飞越国家地区48个,飞抵境外机场25个,起降国内38个城市,时间长达120多天,仅境外飞行距离近97000公里,创下单机运行多个民航记录。由于保障奥运的突出表现,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航“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记者:十年来,中航集团的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今天的中航集团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新形势,中航集团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王昌顺:目前,世界航空格局迅速变化,我国航空运输量跃居全球第二的同时,国际三大航空联盟和欧美超级航企瓜分了世界主要市场。与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相比,中航集团在规模实力、管理水平、品牌服务和影响力上还有较大差距和不足。我们面临着外航优势和国内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促使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中航集团必须加快确定新方向,寻求新突破。
根据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要求,中航集团确定了“科学发展引领,以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产业集团为中心目标,朝着国际化、精益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建设安全水平高、战略定位准、网络规模大、服务质量优、盈利能力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引领能力的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
在我们的规划中,到“十二五”末期,中航集团将运营飞机700架,年运输总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0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224万吨,集团总资产2800亿元,年营业收入1500亿元,成为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型网络枢纽型航空公司,规模实力和运行质量达到亚洲领先水平,真正全方位跻身世界航空运输业第一阵营,为我国建设航空强国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为实现上述目标,中航集团将积极推进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不断激发转型升级动力;强化持续安全理念,确保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强化提升服务,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强化战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深化改革和人才强业战略,发挥政治优势、品牌优势,突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做强做优航空运输主业,同时,统筹加快专业化、产业化建设,推动集团加快实现向内涵式发展、集约化经营、质量效益型并重发展的三大转变,在新起点上把集团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