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一年来三峡枢纽工程运行正常

文章来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发布时间:2004-06-29

蓄水一年来三峡枢纽工程运行正常

  自2003年6月10日水库初期蓄水、6月16日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7月份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运行整整一年了。一年来,大坝、电站和船闸运行正常,工程综合效益得到初步显现。同时监测结果表明,库区的水质变化、诱发地震和泥沙淤积等均处于预期的范围之内。

  枢纽建筑物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安全监测结果表明,大坝的变形、渗流等各项指标均在设计范围内,大坝基础水平位移在1.0毫米以内,坝顶最大水平位移4.86毫米,基础最大渗流为1063升/分,远小于设计允许值。船闸的高边坡最大累计位移为66.68毫米,年变化量均在1毫米以内,已经趋于稳定,地下水压力处于稳定状态,仅为设计值的1/3。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运行正常。

  双线五级船闸运行通畅有序。水库初期蓄水促进了川江航运的发展,通过三峡的货运量已由以往最高年份的1800万吨迅速发展到通航一年来的近30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自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以来,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未发生大的碍航或停航故障,满足了目前航运的需求。自2003年6月18日至2004年6月15日,船闸共运行366天,船舶有载过闸8335 闸次,通过船舶6.8万艘次,完成客运量202万人次,货运量2994万吨。2003年12月和2004年2月,分别对船闸南线和北线进行了排干检查,没有发现危及结构和设备安全运行的质量问题,对一般性缺陷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处理。三峡船闸经过为期一年的试运行,已具备正式运行的条件,7月初将接受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组织的正式验收。

  三峡机组运行安全稳定。2003年,在五个月时间内连续投产了六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至年底完成发电量86.2亿千瓦时,超额完成发电计划。2004年4月和5月,又有两台机组先后投入运行。目前共有八台机组并网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560万千瓦,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站,日最高发电量达1.15亿千瓦时。截至2004年6月21日,三峡电厂安全运行214天,累计发电237.8亿度,对缓解当前全国缺电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直接促进了全国电力的联网。2004年送电广东的目标,在国家电网公司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如期实现。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质无明显变化。在围堰发电期,三峡电站基本上属于径流式电站,蓄水后对水质的影响总体上不大。2003年环保监测表明, 与蓄水前相比,长江干流断面水质为四类的比例减少, 水质为二类和三类的比例升高。2003年坝区水质监测表明,和2002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差异:长江干流太平溪、东岳庙和乐天溪三个断面的水质上半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下半年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长江干流断面水体中悬浮物含量水平总体下降较大,而下半年降幅更为明显,与悬浮物含量密切相关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及金属类等的含量水平随悬浮物含量的大幅下降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长江干流近岸水域水质无明显变化,各测点水质符合Ⅰ~Ⅱ类水标准。

  三峡水库蓄水后未诱发大的地震。地震监测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多,但是大于2级的地震极少,对三峡库区没有危害性影响,更不会对可抵抗7级地震的三峡大坝造成影响。据设在坝区的监测预报系统报告:自2003年6月1日正式蓄水至2004年6月14日20时,在三峡工程专用台网监测范围内共记录到能定位的地震717次,最大震级为ML2.5级(2003年12月19日20时31分,巴东小溪河西岸的马鬃山村),ML2.0级及以上地震16次。

  三峡库区泥沙淤积情况好于预期。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重大的技术问题之一,通过蓄清排浑、加强生态保护、兴建上游干支流水库予以标本兼治。监测表明,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正以年均约1%的速度递减,长江泥沙含量已呈全线下降之势;水库的排沙比达到40%,高于原来设计计算的33%,说明泥沙淤积比预想的情况要好。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